爲什麼郭德綱從來不敢跟于謙鬧矛盾?

點灬小點


兩個人沒有必要鬧矛盾,而且都極力避免,所以至今和睦。

于謙的為人處世很像他師父石富寬,並不刻薄,也不愛出風頭。這個是捧哏演員的一個基本心態。從搞了個動物樂園,就能看出來他的生活態度。

于謙原本家境也很好,出身是體制內的演員,且是石富寬的唯一徒弟,在另一個相聲圈子,也具有一定的人脈。郭德綱能夠拜師侯耀文,也是于謙給牽線搭橋的。無論對於德雲社還是郭德綱,于謙都是一個貴人。相比創業的張文順李菁,于謙的作用更大,只是沒有辦法公開說。

于謙年齡比郭德綱長几歲,是兄長,老郭也非常尊重。德雲社的弟子們都尊稱師大爺,郭德綱的兒子拜師于謙,于謙的兒子拜師郭德綱,這些關係將兩者密切在一起。

很關鍵一點,對於錢的分配上,于謙沒有那麼貪心,郭德綱沒有那麼吝嗇,所以很融洽。于謙並不參與德雲社內部的人員管理,對於一些離開的人或特殊事件,基本選擇了閉嘴,以實際來支持郭德綱。

兩個人都明白,和睦才是雙贏,裂穴了是兩敗俱傷。


幾葦渡


一個是“一聲令下,徒弟全部退出央視節目的相聲界半壁江山”;一個是“主業玩兒,副業相聲的北京頑主”。交集是相聲。

兩人加起來的力量振聾發聵,如雷鳴,敲響了“德雲社”的名號。不過更加“雷人”的,是“半壁江山”瘋起來自己人都打的殺傷力。前一秒的情深義重,下一秒就硬化成槍林彈雨。

最新“戰績”,是與昔日入室弟子曹雲金的一場微博交鋒。新徒表忠心,舊恨忙落井。再看“頑主”?事不關己高掛起的模樣一如既往。世界一大未解之謎:于謙用何神功免疫於郭德綱?

9月5日,曹雲金微博撕郭德綱,岳雲鵬苗阜等人皆發聲,而郭德綱老搭檔于謙依舊“置身事外”。

于謙,北京人,踩著年代末的尾巴成了60後,之後似乎總在踩尾巴。年輕力壯的父母跟著油田開採隊跑,出生四天的于謙被甩在身後。於是成為姥姥家的常駐嘉賓,無心學習,姥姥做主,騰出半個廚房給他養鴿子。同齡人做的事與競技相關:學習上智力的角逐,或者遊戲中體力的衝撞。于謙卻追逐排在末端的愛好:二三年級的小孩,興趣和老大爺一樣,提著鳥籠到處浪。

許多年後回首往事,念念不忘的還是那派安逸景象:夏日傍晚,槐花鋪滿地的衚衕口,一夥人坐在小馬紮上,喝酸梅湯,等扇子把天扇涼了,回屋睡覺。

三歲看老,這就是于謙的人生基調——好玩兒至上,和氣熱鬧。

于謙父母。

他跟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6歲拜師石富寬。“我也沒什麼期待,只要有吃、有喝、有玩兒就可以了。”但還是走不上人生巔峰——

從少年跨越到參加工作的青年階段,于謙這次選了個江河日下的“尾巴”行業。

于謙年輕時候。

九十年代起,相聲漸入冰河期。一些參與小品和影視創作的人缺人想到他:“于謙,來演吧。”都是些邊緣小角,不成氣候。不過一年能掙幾萬塊錢,夠生活了。

從性格上說,他連小富即安都談不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滿足現狀、隨遇而安。”

與這些相伴隨的,是相聲事業的擱置。時間爬過了皮膚,心裡揮不去的還是寂寞:“我對相聲的感情一直很深,只不過不能賴以生存。要說最喜歡的,還是相聲。”

能做的不好玩兒,想玩兒的顧不上做。2003年,“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2005年,36歲的于謙,淡出相聲舞臺近20年的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

郭德綱在相聲《愚人節好》裡說:“自從有了北京德雲社,主流相聲界有了嬰兒般的睡眠,睡著睡著就哭醒了。”

這對搭檔也和德雲社的軌跡一樣:大器晚成,厚積薄發。但掌聲大多是他們的,于謙分得的很少。不可否認,在多數報導中,他是郭德綱的“尾巴”。捧哏這個角色,生而低調。當初學相聲,于謙逗哏捧哏都學了,臨從業師傅讓他選,他選了捧哏。

因為“好玩兒”。“逗哏負責裝包袱,於情理之中埋笑料;捧哏負責抖包袱,意料之外一句話,引爆滿堂笑聲。有人嫌捧哏是配角,但我真是樂在其中。”

他就是喜歡抖那一下的銷魂感。

郭德綱、于謙相聲片段。

其實,捧哏也只是相聲職業的一種,沒那麼多群眾想象的在逗哏光環下永無出頭日的悽楚。于謙下臺等於下班,自己該幹嘛還幹嘛。

“抽菸喝酒燙頭”,郭德綱的一句調侃如今已朗朗上口,成了觀眾眼裡于謙生活的所有訴求。

上《魯豫有約》,主持人讓郭德綱說于謙的特點,答案只四個字:

大智若愚。

什麼都不摻和,什麼都不管,也不爭名也不奪利。雖沒力氣把老郭拿住,但也不至於被他壓著。回望那些跟郭德綱鬧得滿城風雨的,來來往往也就為“名利”二字,到了于謙這裡,火焰沒有燃燒的材料。

于謙何等聰明啊,受訪提及郭德綱,回答全是上下級關係。“下了臺他是德雲社領導,我是德雲社演員,把這看透了就什麼事都沒有。”

正確定位估值自己,是多少人究其一生也沒學會的道理。

郭德綱說于謙是他“親生的朋友”,于謙講這交往方式是互相尊重、平常交往。“臺上水乳交融,臺下互敬互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這道理。德雲社十週年,郭德綱對於謙抒情:“我很希望我們白頭到老。”

于謙微博

有記者採訪,見他打扮新潮,回來還感嘆:85後的自己在時尚方面被60後的于謙甩在了身後。

和氣熱鬧,滿是人情味兒。


7號網


娛樂圈有許多最後分道揚鑣的搭檔,總結起來,無外乎有兩個原因:性格不和、理念相左。導致在名利上無法釋然,一拍兩散、不可否認,郭德綱和于謙是一對非常和諧的搭檔,就像當年的陳佩斯與朱時茂,風雨多年,依舊惺惺相惜,相互欣賞

。10多年能夠保持這樣融洽的關係,說明兩人在相聲藝術和性格上面是相互契合的。

1. 兩個人性格互補。

郭德綱比較張揚,做事魯莽,快意恩仇,難免跟人多有摩擦,但是早年郭德綱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日子,最終能夠一手將德雲社創辦得紅紅火火,實屬不易,因而很懂得珍惜。

于謙老師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比較謙遜,低調,有北京人的隨和,重情重義,情商也高,這樣的人是比較好相處的,也容易包容郭德綱的性格。

另外,于謙老師喜歡參加飯局,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愛做朋友,是個性格開朗社交廣泛的人,這有助於德雲社的發展。最後,于謙興趣廣泛,生活裡不只有相聲,加上原本家底兒就殷實,因而在利上看的比較淡然,也就很少參合德雲社的其他業務,紛爭自然就比較少。

2.兩個人在事業上相互成就。

零幾年的時候,相聲頹勢已濃濃,于謙在加入德雲社之前的一段時間,已經開始從事影視行業了,直到郭德綱邀請其加入德雲社,於老師才再次重操喜愛的相聲;于謙老師是個很棒的捧哏演員,他博聞強識,反應敏捷,能夠完美接住郭德綱的每一次包袱,包括現場“現掛”,現場表演形容流水,這個很難得。他的從容自然與郭德綱的嬉笑活潑相得益彰,是郭德綱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拍檔。

于謙曾經這樣評價他和郭德綱“我們對各方面的理解和處世態度都一樣,彼此的默契也不是從小到大培養的,而是半路合作中彼此的感覺非常好。按照傳統的相聲教育,只要郭德綱成功了,我就成功了,但郭德綱願意發揮捧哏的作用,願意讓捧哏的也出亮點,而且不覺得這是捧哏的在搶風頭,我們是一個整體”。

這大概是他們這麼多年保持愉快合作的原因,期待他們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熊汗語. 新媒介環境中相聲藝術傳播研究[D].南昌大學,2017.

本報記者 王學良. 于謙:以玩兒的心態,事兒往往能幹好[N]. 新華每日電訊,2013-10-18(016).

楊康. 探究郭德綱相聲中重複引發的幽默效果[D].浙江大學,2012.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郭德綱和于謙相識實在98年,雖然認識很早但是倆人也僅限於認識而已關係遠沒有現在這個好,一次北京市曲藝團演出中郭德綱被叫來替演,和于謙臨時組成搭檔。而這一次的臨時組合讓倆人都感覺很舒服,之後倆人有合作了幾次,直到有一天郭德綱主動邀請于謙“入夥”,於是04年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到了05年郭德綱以前的搭檔張文順先生年齡較大身體不好所以開始正式和郭德綱搭檔。成就了這一對黃金搭檔。



于謙是地道的北京人,熱愛相聲,82年開始學習,85年正式拜師石富寬。無奈的時當時相聲頹勢已顯,小品等喜劇形式大行其道,于謙為了生活不得不向影視界發展,同時也在各個電視臺的一些節目中擔任編導和主持人。和郭德綱的那一次偶然的合作,使雙方都對對方產生了強烈的欣賞之情,而郭德綱對相聲的理解也讓于謙那顆熱愛相聲的心又一次活躍了起來,所以當郭德綱邀請他進入德雲社時,于謙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于謙也曾經這樣評價他和郭德綱“我們對各方面的理解和處世態度都一樣,彼此的默契也不是從小到大培養的,而是半路合作中彼此的感覺非常好。按照傳統的相聲教育,只要郭德綱成功了,我就成功了,但郭德綱願意發揮捧哏的作用,願意讓捧哏的也出亮點,而且不覺得這是捧哏的在搶風頭,我們是一個整體”。于謙愛玩並且說相聲也是為了玩,但是玩出了境界,他的颱風從容自然、反應敏捷與郭德綱那種充強扮愣、嬉笑靈動的風格相得益彰,是郭德綱可遇而不可求的捧哏奇人,而說到相聲界找搭檔,于謙認為那是比找媳婦還難。



聽過郭德綱相聲的都知道郭德綱的相聲中“現掛”特別多,別看倆人演出表演時一段相聲的時間最短也有半個多小時,但是每次在上臺前對詞時只有一張紙,基本上就把今天我在臺上要說的主題或大綱列一下,剩下的很多就是臨場的發揮了。而無論是現場的還是看視頻的,基本上察覺不出來,而且郭德綱每段相聲每一次說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樣的逗哏對捧哏的要求很高,而於謙就有這種功力,不管郭德綱怎麼說,他都能將包袱襯托的很好。捧的很自然。郭德綱也曾經這樣評價過於謙“一看就知道是懂相聲,真正學過相聲的人,這樣的人不好找,尺寸、勁頭、火候都把握的非常好,和我一合作就覺得很默契我說一句,他就知道我後面要說什麼”。



還有一點于謙這個人為人低調,而且好交朋友,為人也很仗義。正如他的名字謙和在娛樂圈內有口皆碑,除了三大愛好,最大的就是玩了。而且從不摻和德雲社內部管理,除非是郭德綱要求,自己一直拿自己當德雲社的一個普通職員,你說這樣的一個于謙打著燈籠都不好找,郭德綱怎麼可能還與他鬧矛盾,又怎麼敢呢?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應該是于謙不敢和郭德綱鬧矛盾吧,一開始德雲社的聯合創始人並不只有郭德綱,還有在相聲圈知名度很高,但一直半火不火的李菁等人,這些人說是出走,其實是被郭德綱趕出去的。

郭德綱一直以來就是相聲界的一朵奇葩,在相聲這個門檻很高的圈子裡面,沒有經過專業的培養,自學成才,並且以一人之力,把相聲這個越來越沒落,已經快要被觀眾遺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拯救了過來,現在還隱隱能與趙本山的東北喜劇形成南北之勢對抗。



可以說,現在郭德綱在相聲界就是一家獨大的,至少在觀眾感知度和規格上都是最受到觀眾喜愛的,當時郭德綱在大火之前,雖然沒有這麼大腕兒,但執拗的性格都保存了下來,也因此離開德雲社的很多人表面上對他人品都閉口不談,其實內心都是十分不喜的。


于謙老師是個另類,一方面他性格溫和,不爭不搶,其次郭德綱于謙兩個人都是幾十年的老搭檔了,可以說比親兄弟還親,兩人都是攜手從苦走到甜的,有這種革命情誼,兩個人的演出費都是對半分的,所以說兩人想鬧矛盾也鬧不起來呀。


炭燒的菠蘿


為什麼郭德綱從來不敢跟于謙鬧矛盾,呵呵,因為郭德綱不敢。

兩人搭檔除了因為于謙老師的才華,最重要的是于謙老師家族的聲望,就單說于謙老師的岳父是蒙古的海軍司令,這一關係就能讓人膽顫。

當然最厲害的是于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

于謙的父親曾是武術家、考古學家、古漢語學家、老西醫、婦科大夫、八大胡同董事長、八大鐵帽子王中的綠帽子王、被海大爺攪了婚姻的兔兒爺、蒙古國海軍司令的親家、清華池修腳的、江湖第一刀客、第一劍客、第一“piao(二聲)”客、人送綽號彪子、公海上被海盜劫了的開一千萬發票的公務員、畫扇面的畫家、領著老郭聽小提琴陪著老郭找導演的造星家、讓打口井卻改了煙囪的包工頭、欽封登仕郎於太公諱進鍋、歐陽青松先生、姓於,叫王大寶、本來叫於得水,後來怕魚跑了,找個缸盛上,叫於德剛、北京八爺……(這段網上找的)

一般人家住房的面積正常一兩百平方了不得了,于謙老師幾千公里的家裡就有兩條高速公路,一條是父親到保姆那屋的,一條是母親到廚子那屋的。

家裡的寶貝也很多,什麼長頸鹿琥珀一類的,天下奇珍吶。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比如於謙老師的老婆的好客,這裡淺談一下就不深挖了。

從上面的敘述也許就可以真切的瞭解到郭德綱為什麼不和于謙鬧矛盾了吧。


木葉水循環生態植物牆


不是不敢,是鬧不來矛盾。

謙兒大爺此人性格和雅,心思大度,不喜爭執,不愛和人鬧矛盾。甭管是行當裡多麼惡臭的主兒,謙兒大爺都處的來。

記得有一回聽說謙兒大爺和郭老師參加某個商演,後臺裡好幾位同行都和德雲社鬧過矛盾,郭老師橫眉冷對,一言不發。

只有謙兒大爺閒庭信步,一臉笑容,挨個問好。

這樣的人,不愛爭。



他和郭老師不一樣,郭老師睚眥必報,喜怒於形,說好聽點恩怨分明,不好聽點就是記仇。

謙兒大爺不記仇,淡泊名利,至今在德雲社沒有股份,只拿商演的錢。

有一回採訪謙兒大爺說“馬場一年花個百八萬,也都是小錢。”錢都不在乎了,又不圖浮名甘做捧哏,你說他還爭什麼呢?

就郭老師再有攻擊性,在這樣的人面前都使不出勁來。

不爭,恩恩怨怨,是非黑白,在他肚子裡都撐得開。



你就說郭老師再不好,一萬點不好,他只是記仇,不欺負老實人,這點跟謙兒大爺正搭。

這也就是謙兒大爺的好,一句話:

活明白了。

附:和郭老師有一位共同朋友,有一年留宿他家,酒酣飯飽,他展出郭老師贈予他的墨寶。

四字書:

酒色財氣。

淡然勸勉之意,但筆鋒凌厲,轉筆遒勁,銳氣不消——當時我說:

郭老師這人,吃過苦,也都咽在肚子裡,因此可能一輩子都有少年意氣。

但我很喜歡。


李沫霖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題主這個“敢”字用的不好,建議去掉,應該問“郭德綱為什麼從來不跟于謙鬧矛盾”。那為什麼呢?第一,郭德綱于謙不存在利益衝突。第二,郭德綱于謙不存在創作分歧。第三,郭德綱于謙惺惺相惜,于謙低調樸實,謙遜和藹,與世無爭。

先說說第一點,于謙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的說,“我沒有德雲社股份,就是員工,拿演出份兒錢,僅此而已”。不拿股份,不參與德雲社的經營,不是德雲社管理層。這是于謙的高明之處,作為普普通通員工,作為郭德綱的演出搭檔,郭德綱于謙二人演出費五五分成,公平合理。在利益方面,于謙從來不爭,而郭德綱從來不少給。而且每次郭德綱多給的時候,于謙從來都會說一句,“這合適嗎?”所以說郭德綱于謙沒有利益方面的衝突,那麼二人自然而然就沒有矛盾。

接下來說說第二點,于謙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除此之外,于謙愛玩也是出了名的,養馬,文玩,唱搖滾,拍電影,樣樣精通。而郭德綱不同,別看臺上的郭德綱油嘴滑舌,極盡嬉笑打罵之能事,但是生活中的郭德綱,只有創作相聲一個愛好,不演出就把自己關家裡,研究相聲,寫相聲。由此一來,二人形成了,相聲作品都是郭德綱創作,都是郭德綱說了算的局面,于謙只管演。這樣一來,二人又沒有了創作上的分歧,鬧矛盾的幾率就更低了。





最後說說第三點,眾所周知,郭德綱在於謙合作前,曾經有過好幾任搭檔,但平心而論,不管是舞臺效果還是演出效果,均不如同于謙合作時令人滿意。郭德綱清楚于謙是不可多得的好捧哏。于謙的颱風儒雅沉穩,自然從容,與郭德綱嬉鬧靈動,充強扮愣的喜劇風格相得益彰,而且於謙的捧哏功力極佳,郭德綱的很多包袱都靠他的“捧”而爆響全場,觀眾普遍反映“只有于謙才能捧住郭德綱”,“于謙真正展現了相聲三分逗、七分捧的特點”。



郭德綱于謙二人真正做到了惺惺相惜。于謙知道郭德綱是一個什麼脾氣的人,所以在郭德綱大嘴巴得罪人的時候,郭德綱與徒弟互撕的時候,只是風輕雲淡的說了一句“只要郭德綱不說話,永遠不離開德雲社。” 其實郭德綱自己也慶幸,有這麼一位好搭檔,能容忍自己的脾氣,能包容對待所有人,能跟他同舟共濟把這一攤子事做下去。所以怎麼可能鬧矛盾呢?


靖逸軒主


網上總是傳說郭德綱懟這個人,批那個人的,其實從老郭各方面的表現看,能有今天的成績,老郭是個聰明人,聰明人自然不會幹傻事,至少很少幹傻事。

因此郭德綱很清楚于謙對自己和德雲社的作用,有句話就是獨木難支,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郭德綱的相聲如果少了于謙捧哏,換上誰都感覺欠缺一些火候,當然有些人會說沒有誰離不開誰,可是至少相聲方面,郭德綱和于謙可以說是黃金搭檔。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好才能合一好。要分析兩個人的關係為什麼一直那麼鐵,不能總從郭德綱的方面說。

都說老郭喜歡懟人,可是郭德綱主動懟過誰,都是被別人懟了之後才還擊,無論是收 雲 字事件 還是現在炒的正火的與苗阜青曲社之間的暗戰。而且這些年總有些主流相聲界的大佬追著德雲社反三俗,老郭除了在節目裡調侃幾句也是沒有辦法,在曲藝界,其實老郭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

于謙無論從人脈人緣還是相聲表演上,對德雲社的作用都是德雲社其他演員沒法做到的,而且兩人相處這麼久,日久見日人心,共同患過難也共同富貴了,人品經過時間的檢驗,老郭只要是沒瘋是不會跟謙哥鬧矛盾的。

另外就是於老師的捧哏水平先不論,這麼多年,從沒有過任何負面的消息,人品藝德都是無可挑剔的,而且於謙本人性格比較豁達恬淡,對於功名利祿看得很輕,或者說可能這些不是第一位的,于謙自己也說了,玩才是他最喜歡的事情。

任何矛盾的產生都是利益牽扯,既然沒有利益上的分歧而且性格又可以合得來,為什麼要鬧矛盾


一起聽相聲


這個容易理解,鬧矛盾一般有鬧矛盾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不管是夫妻、兄弟、商業合作伙伴等之所以鬧矛盾不外乎幾個原因:性格、利益、感情受傷、膩了、等。

回頭來看他們,郭德綱作為德雲社創始人,于謙是後來被郭德綱拉進來的,于謙典型北京人性格,隨性。不計較。可能會耍嘴皮子,但是不是特別在乎錢。



最為郭德綱的搭檔,郭德綱成名了,他也捆綁著成名了,也就是說他名已經得到了,

所謂不羨鴛鴦不羨仙,就羨慕郭德綱有于謙。可見郭德綱也是離不開于謙的,只要郭德綱不是傻子,作為始於微時的兩個人共同出名了,還是要繼續合作說相聲的,郭德綱給他的待遇肯定不低,誰走了于謙都不能走,這個不同於其他組合,和企業一起奮鬥的公司創始人不一樣,其他的明星組合單飛後無所謂,他可以個人去獻唱去拍戲,碰到好戲照樣火,並不一定要捆綁在一起,比如肖央王太利。也不像企業開始兩兄弟奮鬥,公司大了之後把另一個趕走也無傷大雅公司繼續發展。


但是到了德雲社他們兩就不一樣,只要郭德綱還站在舞臺上一天,觀眾幾乎只認可他和于謙搭配才好看,換了搭檔觀眾不樂意,

但是德雲社其他人誰走了無所謂,想捧誰就能捧誰,

在這種認識下郭德綱自然會滿足於謙留下來的一切需求,當然于謙厚道人也不會獅子大開口,差不多的了,真走了其他地方不一定賺的多呢。


大家都是成熟的人,在這種郭德綱主導,于謙配合的默契下,他們也不可能有其他矛盾。交情有了,性格合了,利益滿足了,三點達到了會有什麼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