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洛神賦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與汴氏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六朝文學家謝靈運曾評價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就是成語“才高八斗”的由來。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在《洛神賦》中,曹植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了一個優美的人神相戀,但最終因為人神相隔而被迫含恨分離的故事。洛神名為宓妃,為伏羲氏的女兒 ,是中國先秦神話中的女神,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曹植在《洛神賦》中這樣寫洛神的姿態與美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形象鮮明,色彩豔麗,令人目不暇接。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有一種說法,說曹植這篇賦是思念原來的戀人甄氏所作,但歷史上有爭議。甄氏和曹植互相愛慕,曹操卻將她許配給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曹植很不高興,但又沒辦法,整天茶飯不思。而甄氏在宮中也鬱鬱寡歡,不久便去世了。甄氏死後,曹丕將她的玉縷金帶枕轉送給曹植。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因為擔心曹植和自己爭奪皇位,曹丕將曹植流放到偏遠的地方。在前往流放地的過程中,曹植經過洛水,在那裡休息的時候,恍惚之間感到甄氏變化成洛水之神前來與自己相會,互訴衷腸。曹植非常激動,就寫作了《洛神賦》。也有人認為,曹植是在用一種委婉的方式抒發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痛苦心情。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但無論如何,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情調幽怨婉轉,後來的很多藝術家都在此基礎上進行詩歌、戲曲、音樂和繪畫的再創作。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賦圖》真跡已經失傳,現在看到的是後來的摹本。因為這幅畫的藝術成就和名氣,摹本很多,現在發現的一共有5卷。其中,2卷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卷收藏於遼寧博物館,另一卷則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洛神賦圖》高27.1釐米,橫長572.8釐米。在圖畫剛開始的地方,曹植在僕人的陪伴下在洛水之濱散步。這個時候,夕陽西下,暮色蒼蒼。忽然,天上飛下來一隻神龍瑞鳥,而水面上則出現一個長得特別漂亮的女子,這就是曹植的文章中說“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神人彼此有意,含情脈脈。接著在一起玩耍嬉戲,最後,神女不得不和他分開。曹植悵然若失,當天晚上怎麼也無法入睡,第二天起程離開的時候,還戀戀不捨。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這幅畫有情節的連續性,各個情節合起來構成了一幅有機相連的整體構圖。明麗的色彩,生動的人物形象,奇麗的環境描繪,讓人彷彿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之中便被感動。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在創作的時候,顧愷之對人物的情態進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畫,從曹植初次見到洛神的驚喜,到一起玩耍時的幸福,到不得不分手時的悵然若失,都讓觀畫者回味無窮。不知不覺,觀畫者也沉浸在那種悲哀而又美好的回憶之中了。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在某一天偶然讀到友人送來曹植寫的《洛神賦》後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對夢幻之境中人神戀愛的追求,抒發了愛情失意和對前途迷茫的自我感傷。顧愷之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才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造,傳達出無限惆悵的情意和哀傷的情調。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之藝術魅力

《洛神賦圖》開創了中國傳統繪畫長卷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繪畫始祖"。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