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滴滴的产品经理,该如何运营“顺风车”这个业务?

有态度的土豆


8月24日,一名20岁的温州乐清姑娘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而这距离今年5月发生的21岁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只过去3多个月

四个月内,两起恶性事件。滴滴昨日也随即发布了整改方案:8月27日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同时免去了原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和客服部副总裁职务。

滴滴顺风车是继“滴滴打车”“滴滴专车”“滴滴企业出行”推出的第四款产品。根据滴滴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滴滴出行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日订单规模达到2500万单以上。而顺风车业务在滴滴中的占比约在5%以下:日客单量平均在100万单水平。于是有很多网文就呼吁:既然顺风车业务占比不高,又容易出事情。滴滴何不干脆关闭顺风车了事呢?

笔者倒觉得一关了之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顺风车作为一种拼车的方式,从经济和节能的角度来讲是有可取之处的。另外滴滴公布的一组详细数据显示:2017年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运送了843万人次。2018年春运首个10天,有758万人乘坐滴滴顺风车返家。说明在春运这些大客流时期,顺风车是最能合理利用的弹性资源,可以及时的弥补大客流时间段的运力不足的情况。

既然不关停,那恶性事件如何避免?

个人觉得,两起恶性事件都具有很多共同性。如果仔细分析并认真总结,应该能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的。

一.要适当提高顺风车的单价

为什么要提价呢?先分析下,为什么是滴滴一年74亿的出行业务量,为什么就是占这5%的顺风车出了事情呢?

首先我并没有做过滴滴司机的体验,并不清楚顺风车司机和专车司机在审核流程是否会有不同。不过5月份“空姐事件”出了以后,滴滴方面肯定会加强对顺风车司机的审核流程。这里我们就当做审核流程上是一致的。

我趁着顺风车业务下线的前一天,打开滴滴出行。试着叫了我们家到机场的路线,大约30公里的路程。

快车服务从拼车专车到快车大约是105-134不等,而顺风车服务只要29.4元起。这里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我还致电了一个做顺风车业务的朋友,他的说法:虽然顺风车是表面上是顺路带个人,但是很多时候需要跑一段路去接乘客,还要将他送到目的地。来回收几十块钱,扣除平台抽成和接送的路途上的邮费所剩无几。算上时间成本实际并不划算,他也已经很久没去接顺风车的单子了。

既然顺风车并不划算,那为什么还有人在做顺风车呢?

这是5月份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前,乘客乘坐顺风车之后的个人评价页面:

坐个车,居然还留下个人长相,腿长肤白,声音甜美等评价。当然空姐案之后,滴滴下线了这个功能。但是这种风气在顺风车司机中却一直存在,有图有真相,看看部分顺风车主微信群的交流截图:

所以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顺风车的价格过低,做一趟顺风车业务多数时间并不划算。导致以营利为目的的司机并不乐意去做顺风车。而少数以猎奇为目的的司机就乘虚而入,因为他们意不在这个收入。这个业务中的“不正之风”已经形成。而一些年轻女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贪图便宜选了顺风车。就无意间落入了“陷阱”中。

所以适当提高顺风车的单价,让顺风车司机有利可图。可以让更多的正规司机加入到顺风车的业务中来,是遏制目前顺风车司机中不正的风气的先决条件。

二.利用大数据去规避易犯案场景

虽然第一点可以引入正规司机,但仍有少数以猎奇为目的的司机混在当中。怎么去区分他们呢?其实我们从两件案件中看到,两名受害人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社会阅历太浅,涉世未深。而作案司机都是27岁左右的单身男性。

所以实际上可以用大数据算法去规避这类风险的。其实站在乘客的人身安全考虑,可以给每位顾客做一个安全评分。20-25岁左右的女性是最易受害人群。当她们出行选择顺风车时,系统应该主动提醒顺风车的安全隐患,并建议她们选择专车等其他方式(尤其是在深夜或驶向偏僻目的地时)。另外系统匹配司机时也应匹配安全评分高的司机。

司机的评分方面可以按司机的年龄,车辆型号(其实可以算作一个收入证明),是否有违约背景(有统一征信平台提供数据)和顾客的评分和投诉等。多维度综合评估,系统自动动态评估。

有了这套安全评分体系,我相信以上两个案件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因为系统会避免把这两类人匹配到一起。

另外还可以用价格杠杆为女性乘客去做一个“顺风车女司机”的服务。专车和顺风车之间有足够的价格空间可以去做这样一个服务。比如从我家到机场专车价格是120左右,而顺风车是30块钱。那么我针对女性顾客推出一个60块钱左右的“顺风车女司机”服务。用更多的收入吸引女司机来带女乘客,用更好的安全感来让女乘客接受这项服务。这样的服务应该能得到市场的欢迎。

三.增强客服管理,开辟乘客求救绿色通道

客服有多重要?其实这次“乐清乘客被害事件”,在网上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很多一部分还是来自于滴滴方面客服的效率低下。 我们注意到滴滴其实是有紧急求助按钮作为绿色通道的。但在此次案件整个过程中,滴滴所谓的「紧急求助」系统没有发挥作用。

对于这样救人如救火的情况,滴滴方面只是按照普通客户投诉流程接待。没有专门辟出绿色通道。你的朋友或遭不测的情况下,看着客服不温不火的让你耐心等待。谁肚子里不憋火?

另外,其实涉案的两位司机之前都有骚扰乘客的投诉。而滴滴平台对此并没有引起重视并予以处理。尤其是温州乐清案件涉事司机曾被投诉将女乘客带到偏低地段图谋不轨。但直至 25 日事件发生,滴滴平台还没有对投诉提供任何反馈结果,显然也没有报警,没有对司机进行任何处理。这种疏忽之下,再次酿出大祸。

事实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对滴滴司机的骚扰投诉并不在少数。

作为一家5000亿估值的公司,滴滴所有的价值都来自平台中介和客服服务。而滴滴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做好。当然客观上来讲,日均2500万订单量对一家服务型公司来讲,在安全管理和处置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作为一家服务于打车行业的中介公司来说,做好这些是本分。

以上的观点纯属个人看法,如有疏漏之处欢迎斧正。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态度的土豆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问的过早。滴滴的硬伤不是怎么运营哪个产品的问题,而是技术上的硬伤。一个平台而已,滴滴也再三强调平台,说白了就是一个接单放单的平台,去扛起一个需要负担刑事责任的这么个事,要去面对那么多个乘客的安全问题,这本身对于滴滴来说,就和天方夜谭一样。我们有句话叫做,力所能及,就是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的范畴。滴滴是运营平台,他不是保全公司也不是警察局,面对犯罪,他即便是反应再及时,乘客和罪犯都在同一个车上,他还需要去通知警察,警察还需要去寻找罪犯,这个过程中乘客的被害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前提是犯罪司机就想杀死乘客的前提下。所谓的认证司机也好,提升客服也好,其实都是空的,滴滴手里除了有乘客的一些信息,一些扫描的证件,或者是一段刷脸的视频,他是很少去接触到真实的司机本人的。那金融诈骗,丢点钱就可以,这个不出事则以,一出事呢不是车祸就是人命。当然,我也强调过,滴滴这个模式很好,共享模式,方便了很多很多人。无人驾驶更好,为什么无人驾驶一试再试,一拖再拖。滴滴这个是没法试的,因为试就是拿人命在试,他和无人驾驶还不一样。无人驾驶你可以用样车,公司实时的跟踪,而滴滴这个,就是得拿活生生的乘客来试,那么庞大的群体,即便最低的概率,很多事,都是跑不脱的。个人建议呢此次事件呢应该给滴滴敲响警钟,目前呢应该全面停止所有的滴滴业务,进入彻底的整顿期。这样或许滴滴还能在未来留存并越做越好。

至于下了高管,业务模式,产品逻辑这些,都是次要的。滴滴的产品核心是什么,技术核心是什么,是安全。这个安全,需要很严格很严格的措施来保证。

目前呢,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1:态度诚恳的停止全面工作,先争取到公众的原谅。即便后台再硬,伤了民众的心,抵触情绪会更大。

2:线上线下审核同步,滴滴司机采用担保人制度,和贷款一样,确保滴滴司机的担保人是有足够的资信和可信度的。预估滴滴目前的管理能力,缩减滴滴的运营规模,做到力所能及。

3:开发滴滴智能安全警察,那这个智能安全警察呢属于一个装在滴滴司机车里的软件,要参与滴滴运营的司机车里都必须装一台。滴滴智能安全警察呢在乘客上车点击手机点击确认后呢能远程自动启动,除了必须有的全程录像以外,还有实时监控的功能。现在的人工AI这么发达,滴滴智能安全警察完全可以做到机器自动在后台监控,首先,司机就必须和注册的信息是同一个人,其次,中途的音频视频远程后台可以发现很多可疑的异常情况,在发出警告的同时,滴滴智能机器人能锁定该车,并自动让该车熄火,同时呢给警察局和附近的滴滴司机报警,争取第一时间保证乘客的安全。其实,如果车上装了这么一个东西,就好像有警察陪着乘客一起,也会对不法司机起到震慑作用。至于这个东西软件怎么开发,怎么实现这些功能,这个都不难,包括可以加入实时采集车辆状况的软件,供滴滴来评估车辆的安全性。滴滴应该花大力气去开发拥有自己自主产权的核心安全技术和随车看护报警产品,这样才能保证滴滴的长期有效的运营。才能保证广大乘客的最大的利益。

4:噱头少点,实实在在的,乘客和司机,就是乘客和司机的关系,滴滴的思想不对,乘客和司机的思想也会不对的。换句话说,如果是个美女司机,碰上一个流氓乘客,那也会是个悲剧。

最后,希望滴滴公司能越做越好,也希望共享爱和方便大众的事业能越来越好,更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纯净,少些悲伤,多些快乐。


贰柒是只傻兔子


共享经济概念是好,但平台往往都是打擦边球,顺风车本该就是根据车主规划好的路线而选择顺风客,滴滴确是把方圆几十公里的相似订单都推荐给你,变相把顺风车当成营运车去载客。很简单的事情,普通导航(规划路径)都能做的事,滴滴却不去做。当你规划好一条路线之后,途经什么地方,只要符合行程路径都在一条线上的都可以匹配订单,只有这样才是顺风车的本意。那些顺路程度低于95%以下的没有必要匹配,这些订单注定要绕路接乘客,绕路去接的应该提价,让乘客知道司机绕路需要成本,而且给乘客知道就是这司机可能有营运目的,不是单纯顺风车模式,至于还要不要继续坐车乘客自己选择。正常车主真的要接单肯定选择非常顺路而且整体评分高的乘客。只有那些带有运营目的的司机才会什么人都拉,拉的越多人才可以赚钱,但是危险系数也是高很多。


yh168


我会给每个乘客送一辆豪华轿车,为了舒适,最起码也得是迈巴赫,然后考虑到安全性,再给每个乘客送十个保镖,这还不够,为了让每个乘客都有最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我还会再赠送每个乘客一套海景别墅,我想应该差不多了,毕竟喷子惹不起。


不要吭气


为了顺风车能更好的服务提几个建议,第一:取消附近乘客功能,必须先发布行程再进行双向挑选;第二:软件提示车辆到达时须同时提示单人乘客坐后排;第三:在软件中开通紧急呼叫功能;第四:对于有骚扰投诉的车辆直接驱逐;

还是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能因噎废食,支持滴滴支持顺风车。


3141592653589794626


改革两点,

第一,客服人员权限放大,更改以往只会机械是回答。

第二,取消拼车制度,除了95以上顺路的单。顾名思义顺风车不尼玛百分百顺路我接你干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