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暴跌,但低價進口到中國依舊無望,四季度缺豆成必然了?

美國大豆暴跌,但低價進口到中國依舊無望,四季度缺豆成必然了?近期國內玉米、豆粕兩大重要飼料原料再度上演不同的運行格局。玉米價格自8月上旬開始出現緩慢回升跡象,本週受臨儲拍賣成交回暖影響,更是呈現接連走高的價格走勢。豆粕市場則與之相反,8月中上旬觸及階段性高點後開始步入下行通道,但整體跌幅受到市場未來預期看漲的限制。總之,影響現階段玉米、豆粕的因素頗多,而兩者的相悖走勢又能持續多久?

一、臨儲拍賣量價齊升 基層玉米跟漲明顯

4月中旬開啟的臨儲玉米拍賣已經行20周。行情寶追蹤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政策玉米(包括臨儲玉米、分貸分還及定向銷售)總投放量1.56億噸,累計成交量6720萬噸,成交率43.02%,遠遠超過2017年臨儲拍賣25周的總成交量5751萬噸。8月24日當週臨儲拍賣成交結果明顯回暖,成交率約為36.2%,比前一週提高6.24%,當週周度成交量和成交率刷新近10周最高點。而且,東北各省臨儲拍賣成交價格均較上週有所上漲,吉林成交價格周環比上漲20元/噸左右。

受拍賣成本提升的影響,國內部分地區基層玉米價格開始反彈:吉林燃料乙醇企業玉米掛牌價上調20元/噸至1600元/噸,山東部分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上調10-30元/噸不等,價格區間約為1850-1930元/噸。顯然,這次的價格集中反彈並非偶然,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提振因素:

政策助力: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指出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

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外,今年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份推廣。消息利好玉米深加工消費終端,導致東北臨儲拍賣成交量大幅提升,且部分企業收購價上漲。

運輸成本疊加階段性剛需:港口近期運費有所提升,而且受到中美貿易爭端影響,進口穀物到港量環比大幅下降。此外,用糧企業階段性備貨帶動需求提升,導致港銷地區玉米價格出現反彈。

新糧開秤價同比提升:目前華北產區已經出現新糧零星上市現象,且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收購新玉米。據瞭解,與陳糧市場基本順價,比去年價格水平同期漲幅近100元/噸。且市場對新季玉米減產預期較強,看漲後市也令現階段價格重心上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