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暴跌,但低价进口到中国依旧无望,四季度缺豆成必然了?

美国大豆暴跌,但低价进口到中国依旧无望,四季度缺豆成必然了?近期国内玉米、豆粕两大重要饲料原料再度上演不同的运行格局。玉米价格自8月上旬开始出现缓慢回升迹象,本周受临储拍卖成交回暖影响,更是呈现接连走高的价格走势。豆粕市场则与之相反,8月中上旬触及阶段性高点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但整体跌幅受到市场未来预期看涨的限制。总之,影响现阶段玉米、豆粕的因素颇多,而两者的相悖走势又能持续多久?

一、临储拍卖量价齐升 基层玉米跟涨明显

4月中旬开启的临储玉米拍卖已经行20周。行情宝追踪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政策玉米(包括临储玉米、分贷分还及定向销售)总投放量1.56亿吨,累计成交量6720万吨,成交率43.02%,远远超过2017年临储拍卖25周的总成交量5751万吨。8月24日当周临储拍卖成交结果明显回暖,成交率约为36.2%,比前一周提高6.24%,当周周度成交量和成交率刷新近10周最高点。而且,东北各省临储拍卖成交价格均较上周有所上涨,吉林成交价格周环比上涨20元/吨左右。

受拍卖成本提升的影响,国内部分地区基层玉米价格开始反弹:吉林燃料乙醇企业玉米挂牌价上调20元/吨至1600元/吨,山东部分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上调10-30元/吨不等,价格区间约为1850-1930元/吨。显然,这次的价格集中反弹并非偶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提振因素:

政策助力: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

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省份外,今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消息利好玉米深加工消费终端,导致东北临储拍卖成交量大幅提升,且部分企业收购价上涨。

运输成本叠加阶段性刚需:港口近期运费有所提升,而且受到中美贸易争端影响,进口谷物到港量环比大幅下降。此外,用粮企业阶段性备货带动需求提升,导致港销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反弹。

新粮开秤价同比提升:目前华北产区已经出现新粮零星上市现象,且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收购新玉米。据了解,与陈粮市场基本顺价,比去年价格水平同期涨幅近100元/吨。且市场对新季玉米减产预期较强,看涨后市也令现阶段价格重心上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