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1點成爲底部的十大理由

2018年上半年,A股市場呈現震盪下探走勢。滬指由1月29日的3587點下跌至7月6日的2691點,區間跌幅達到24.98%;若不包括新股因素,在此期間的全部A股總市值萎縮16.11%,市場基本呈現普跌格局。引發股市如此跌幅並非單一利空因素所致,這其中既有金融市場政策趨緊等內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對市場預期的影響。

當然,股市發展存在其自身的規律,股價大幅偏離上市公司的價值中樞並不是常規情形。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講,在市場出現極端表現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價值投資的邏輯,越是低迷的環境,價值投資者越應該積極靠近市場,因為難得的機會可能正在臨近;越是狂熱的環境,價值投資者越應該和市場保持距離,因為巨大的風險可能隨時降臨。

在股市持續低迷的背後,市場利多因素也在逐步積聚。當利多因素強於利空因素時,市場重要底部將形成,A股多頭反攻的號角正式吹響。以下將逐一解讀滬指2691點附近的市場利多因素。

 十大利多因素

一、政策暖風頻吹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近日,高層重要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金融市場將由此前的風險摸排、風險暴露階段逐步轉入風險化解階段,從“去槓桿”到“穩槓桿”,市場預期顯著改善,相關業務將有序展開,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經濟工作要求的積極變化為滬指2691點的底部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二、宏觀經濟政策現積極信號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在滬指2691點附近,宏觀經濟政策也已出現了積極調整信號。

受益於市場流動性注入,AAA級10年期企業債收益率由6月底5.0555%下降至8月1日的4.7564%,降幅為5.92%;6個月票據轉貼利率由6月底3.90%下降至8月1日的3.10%,降幅為20.51%。

財政政策也更加積極,其中包括600億元以上首期融資擔保基金將開始募集;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已確定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電網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1130億元;減半或免徵節能、新能源車船的車船稅;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減稅政策,確保全年減輕稅費負擔1.1萬億元以上。

三、資管新規進一步完善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在滬指2691點附近,金融市場重要政策也進行了相應調整和完善。2018年7月20日,一行兩會出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備受各方關注的資管新規內容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改進。這一政策調整是監管機構在實現有效控制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和糾正個別業務或局部市場風險隱患的綜合目標上所推動金融管理方式的改進,意在過渡期內有效處理資管存量業務整改過程中的風險外溢問題。

此次資管新規配套細則體現彈性監管特點,避免一刀切的管控風險,主要內容包括非標資產再度有序納入可投資範圍;允許過渡期內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明確攤餘成本法使用邊界、對非標回表給予政策支持。配套細則考慮到了監管壓力對實體企業融資和投資者風險偏好造成的影響,通過放鬆過渡期內針對非標的監管要求來緩解企業的融資渠道荒問題。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實消除了之前市場投資者對資管新規在操作層面可能出現風險的擔憂。隨著市場的穩定,市場擔心的質押風險也有化解方案。

四、大型企業業績向好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當滬指創出2691點低位,全部A股的市值中位數約為50億元。在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50億元市值以上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9.57%和16.42%,而50億元市值以下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3.08%和-11.17%。

2018年,入選MSCI的226家A股上市公司中最低總市值為168億。這些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3.62%和12.82%,其市盈率中位數為18.11倍,市淨率中位數為1.77倍。顯然,海外投資者更加關注業績穩定且估值偏低的A股藍籌品種。

從宏觀面來看,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為17.2%,其中,6月利潤增長20%。從PMI數據的結構性來看:6月大型企業的PMI是52.19,中型企業的PMI是49.9,小型企業的PMI是49.8,說明大型企業的業務景氣度在持續提升,而中小企業則處於業務景氣度下滑階段。大型企業景氣提高也給藍籌股業績及股價表現提供了堅強支撐。

五、外資持續流入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在滬指創出2691點低位的背景下,外資入市的步伐並沒有停止。自4月份開始,外資由滬股通和深股通(簡稱“陸股通”)途徑買入A股的規模顯著增長,截至7月底,由年內陸股通流入的外資規模達到1855億元。在6月中上旬成立的MSCI低波基金和MSCI國際基金已接近滿倉操作。外資私募貝萊德開始發行首隻在中國成立併成功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該基金的推薦資料顯示其投資範圍是A股,在完成資金募集後,將於7月底8月初滿倉介入。

顯然,外資並沒有因為A股的低迷而暫緩買入A股的計劃,反而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大量逢低吸籌,而且隨著相關證券市場制度的完善,未來A股納入MSCI的因子將由5%提升至10%、15%,外資進入A股市場空間依然很大。外資入市對2691點形成底部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六、養老金的入市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7月23日,人社部披露了地方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已經有14個省(區、市)與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5850億元,其中371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其他資金將按合同約定分年分批到位。此外,上海準備增加300億元委託投資資金,四川則正在洽談1000億元委託投資合同。

養老金在滬指2691點附近入市將捕捉到較低的藍籌股建倉成本,獲取穩定的股息回報,有望實現長期穩定資產增值。此外,還有養老目標基金及時發行和中國版的401K後續實施,三箭齊發會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和信心的提振。美國通過401K計劃造就了轟轟烈烈的大牛市。國內養老金若與資本市場的完美結合,將是互惠互利的關係:資本市場給養老金提供了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龐大養老金又給資本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長期穩定的資金。強烈建議養老金加快入市速度,至少在外資大規模入市之前完成建倉。養老金入市對2691點附近形成底部也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七、大市值股票上漲趨勢未改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若剔除新股因素,市值排名在前10%的公司,近三年以來總市值增長達到9.04%,大市值股票處於市值增長階段當中;而對於小於50億元市值的公司,近三年以來總市值萎縮達到49.98%,且50億元市值的公司由三年前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5.23%,增加到目前佔比已經超過49%,中小市值股票近三年來出現大幅下跌。市場強者恆強、弱者越弱的局面正在加強,A股市場定價規則趨近合理。

自7月6日滬指創出2691點低位以來,上證50指數漲幅是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的兩倍以上,A股藍籌品種已現企穩向好趨勢。大市值股票上漲趨勢將增加滬指2691點附近形成底部的概率。

八、藍籌股估值具備充分吸引力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在滬指2691點附近,上證50和滬深300的市盈率分別是9.50倍和11.40倍,市淨率分別為0.96倍和1.16倍;這個低位與滬指5178點以來各個市場低點的估值水平相近。從橫向來看,美股三大股指同期市盈率都超過20倍,港股恆生指數同期市盈率也在10.9倍,A股核心藍籌板塊已具備投資吸引力。在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中,藍籌股較低的估值有望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資金。隨著優質低估的藍籌股底部漸漸築牢,2691點附近成為重要底部的基礎越來越紮實了。

九、人民幣趨穩預期給市場提供支撐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4月份以來,A股市場出現下跌調整的同時,人民幣匯率也有一定程度的貶值。7月3日,包括央行行長在內的金融監管高層官員對於國內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穩定性做出重要表態,也相繼出臺化解金融市場潛在風險的政策措施,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正逐步收斂。

年內對外貿易仍維持順差局面,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預計人民幣匯率後期趨穩概率偏大,進而對A股後市企穩向好將產生重要的支撐。

十、宏觀經濟基本面給市場提供信心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2018年上半年GDP累計同比增長6.8%,其中二季度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對GDP的貢獻度分別為79.2%、31.5%和-10.7%,社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度逐步提升。6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9.4%,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國內消費增長總體平穩。投資方面,6月民間投資累計增速為8.44%,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為9.7%,預計民間投資增速穩步回升將平滑社會投資的下滑速度,社會投資整體收益水平有望逐步抬升,進而有助於國內投資的長期穩定增長。因此,中國經濟將保持整體企穩向好的態勢,經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依然突出。從中長期走勢來看,股市會反映經濟增長,只要經濟基礎不發生大的風險,股市發生失控的風險是很小的。

在滬指2691點附近,除了上述利多因素對市場企穩向好格局的支撐之外,部分利空因素也需要冷靜分析,理性看待。

 三大利空因素

一、次新股價格泡沫仍待消化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新股上市之後的不合理高估值現象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次新股在上市當年最高市盈率分別達到86.06倍、85.43倍和57.16倍,最高市淨率分別達到10.26倍、9.30倍和5.69倍,最高總市值分別達到3.25萬億元、2.47萬億元和3.1萬億元。目前,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次新股市盈率分別為23.06倍、19.51倍和33.44倍,市淨率分別為2.58倍、2.31倍和3.48倍,總市值分別為2.13萬億元、1.5萬億元和2.49萬億元,市值下滑幅度分別達到34.46%、39.27%和19.68%。2018年次新股市盈率為31.23倍,市淨率為6.50倍。顯然,次新股的不合理市場定價並將造成後期市值的大幅下滑。2017年和2018年上市新股的整體估值水平依然偏高,而當前新股上市之後被不合理炒作的現象依然存在,次新股泡沫的消化過程可能將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二、大小非減持壓力猶在 市場供求尚未平衡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2018年初至今的七個月中,A股上市公司大小非股東淨增持股票的情況僅出現在二月份,其他六個月多為大小非股東淨減持股票的情況,並且近四個月大小非股東減持股票的市值在持續增長,大小非股東的套現行為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當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約為14.77倍,市淨率約為1.38倍,然而全部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卻達到33倍,市淨率中位數達到2.45倍,即大部分A股的估值水平依然偏高,這是造成大小非減持壓力持續的重要原因。

而從低估值品種來看,20倍市盈率以下的A股品種在5、6、7月大小非股東減持規模分別是75.93億元、39.82億元和22.56億元,對應每月增持規模分別是85.22億元、40.85億元和33.40億元。顯然,在市場下跌過程中,低估值品種仍獲得大小非股東淨增持。(注:萬科股東減持未計入7月的減持規模)

在大小非減持壓力猶在,市場供求尚未平衡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警惕高估值品種被淨減持的風險,主動把握低估值品種低位增持機會。

三、IPO堰塞湖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

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截至7月底,證監會已受理首發企業310家,其中,已過會33家,未過會27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0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自2016年以來,證監會從嚴審核IPO申請項目,部分擬上市企業也撤回了IPO申請,IPO在審企業數量由2016年6月底895家下降至277家,IPO堰塞湖問題得到了改善。年內A股市場持續低迷,為緩解市場資金壓力,證監會嚴控新股上市供應,近三個月新股發行數量僅為22只。然而,投資者仍擔心市場回暖之後,新股發行數量迅速增加,IPO堰塞湖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

綜合來看,當前市場利多因素影響要大於利空因素。貨幣政策由中性轉為合理充裕,金融市場流動性得以改善;外資的引入將進一步增加對A股藍籌品種的需求;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2018年以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為代表的藍籌股業績一致性預期增長率超過15%;以滬指2691點計算,9.5倍市盈率的上證50指數和11.4倍市盈率的滬深300指數已具備投資吸引力。外資、大股東增持、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共同作用促使藍籌股需求增加和上證50及滬深300指數走強,由於滬深300指數滬市成分股占上證指數市值權重達到71.96%,上證50指數成分股占上證指數市值權重達到47.29%。上證50指數已率先企穩回升,滬深300指數亦已經跟隨走強。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率先企穩回升將促成上證指數在2691點附近築底成功。隨著養老目標基金的獲得批准、證監會公佈支持A股納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提升A股在MSCI指數中的比重、抓緊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鼓勵員工持股計劃、推動落實好公募基金參與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賬戶試點工作等重大利好的推出,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穩定。綜上所述,最近低位2691點見底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如何應對

首先要堅持餘錢投資。資金管理是控制投資風險的最重要工具,“不用急錢、不加槓桿”的基本原則不能逾越。

其次要堅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從未來的形勢分析,不管是經營情況、規模效應、銀行貸款、政策扶持,都是有利於行業頭部的龍頭公司,小公司面臨的處境會越來越艱難。這種情況在股價上的反映就是兩極分化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應該在一個優秀的行業裡去挑選頭部公司,最好是行業裡發展前景排在前三的公司。當然,投資這些行業龍頭公司也要尋求理想的投資機會,最佳投資時點一般是其股票在市場低迷環境中被拋棄、價格嚴重低估的時候。

總之,中國向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進軍的目標是不變的,其間一定會有一批偉大的公司脫穎而出。只要是餘錢,只要是好股票,只要是長期投資的理念,持有最優質的好股票者一定能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而獲得豐厚回報。雖然2691點不是所有股票的底部,但優質股票的底部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