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家神奇的书店,能让二手书重获新生

在这个崇尚知识的时代,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或陶冶情操,是人们业余生活中常见的选择。在人们阅读量上升的同时,许多看完的书也会被闲置下来。

让我们心痛的是,这些当初花了不少钱买的书,卖掉的时候却只能当废品廉价处理,而若囤积在家里,又占地方。

如果说有人想出原价购买你家里不要的闲置旧书,你会不会觉得他“疯”了?

巧了,成都有个叫王龙的人,就正在做这件“疯狂”的事情。他带领的“漫游鲸”团队,打算全价收购你家里的闲置旧书。

成都有家神奇的书店,能让二手书重获新生

从怕书到爱书,他以书创业

学生时代的王龙并不喜欢读书,“那个时候读书就意味着考试、压力,所以很排斥”,但是步入社会后,王龙却发现了读书的好。“读一本书,花几个小时,就能学到别人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我发现读书真的是很棒的事。”

于是王龙爱上了书,干脆辞去了工作,专门从事图书行业。

他创立了“漫游鲸”这个二手书交易平台。在这个有“书店已死”论调和电子阅读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王龙的做法很复古,甚至朋友都表示不理解,他则有自己的见解。“书是旧的,但书里的知识都是新的。手机确实可以看书,但看纸质书是一个享受看书的过程。”这两者的场景与体验是不一样的。

成都有家神奇的书店,能让二手书重获新生

抓准痛点,赢得用户认可

在“漫游鲸”,每个人都可以把符合回收条件的书卖掉,以此换取跟书籍标价等额的书费,而这些书费又可以购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书。这样一来,旧书不再是亟待处理的废品,还能让你买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用户在平台上卖书,获得和图书标价一致的会员积分(书费),同时也可以用85%积分和15%现金的比例在平台上购买其他感兴趣的书。“需要支付一定现金是为了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营,因为旧书收回来我们要消毒修复和保存。”

王龙还记得,今年5月“漫游鲸”正式上线后,他们苦等到的第一笔订单。“我记得是一笔成都用户的订单,卖的什么书不记得了,当时这个订单产生后,我们办公室所有的人都凑过来看,一起欢呼。”也正是这第一笔订单给了他们肯定和认可,鼓励他们继续坚持。

前段时间,开店不到四个月的漫游鲸,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个人订单——529本书,等于2万左右的书费!这更让整个团队坚定了信心。

成都有家神奇的书店,能让二手书重获新生

让旧书重获新生

创业是很辛苦的。王龙的家在乐山,为了创业,他每周要在成都工作六天。团队小伙伴们也都同甘共苦,之前因为暴雨导致办公室停电,为了不耽误平台正常使用,整个团队搬到了没有空调的仓库。

位于成都城南800平方米大的漫游鲸仓库里,满满当当放的全是书。用户卖出的旧书在这里经过严格的筛选、修复和翻新,再重新塑封,一个小时左右,旧书就能旧貌换新颜。

在这间仓库里工作的,除了几名全职工人,还有一些附近的家庭妇女,而招聘这些家庭妇女来仓库上班,王龙也有着自己的考虑。“她们都是家庭妇女,送完小孩上学就没事了,在我这里刚好可以做做书籍翻新,送了孩子来上班,下班之后去接孩子,挺好的。”

成都有家神奇的书店,能让二手书重获新生

回归纸质阅读,让旧书发挥价值

几年前关于“书店已死”的讨论甚嚣尘上,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普及,纸质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纸质书将退出历史舞台。

而王龙却不这么看。他不仅十分看好纸质书,还想着将来要办一些高质量的线下交流活动,等到时机成熟甚至要开一家实体体验书店,这似乎跟时代“背道而驰”,但他却“一意孤行”。

“我们不是线下废品回收。有一些同类的公司和书店,低收高卖,这让很多人落差很大,因为大家对书都是有感情的。”在王龙看来,看纸质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追求和态度,而他就是要让大家手里的闲置旧书“起死回生”。

“漫游鲸”里成都本土用户的表现也让王龙很欣慰。“成都用户在平台上无论是参与量还是活跃度超越了全国平均数。相较于北上广更喜欢一些经管社科类的书,成都用户更喜欢生活类的书籍,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成都人会生活、懂生活的特点。”

为什么平台叫做“漫游鲸”?王龙笑着说,大家看书的时候,是一种和惬意的状态,和一条漫游的鲸鱼状态很像。当初公司的小伙伴聚在一起,想到了深夜,才敲定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每一个爱书的人,都能成为一条沉浸在阅读海洋中的惬意的鲸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