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鑑賞家」品陶塤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陶壎在古代主要為誘捕獵物所用,是中國最古老的閉口吹奏樂器。陶壎在八音中是屬土音,最早文獻記載始於《詩經》"如壎如篪",還有"伯氏吹壎","仲氏吹篪"的詩句。在周代奴隸制社會已相當流行,秦漢以後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中國有很多歷史悠久的樂器,距今9000年的賈湖骨笛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吹奏樂器。雖然沒有賈湖骨笛那麼古老,但陶壎是中國最原始的吹奏樂器之一,大多由泥土製成。據考古學家考證,壎產生於史前時代,距今上限7000年。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古代《樂書》引用古人樵周的話說:"幽王之時,暴辛公善壎"。《世本》認為暴辛公作壎。王子年《拾遺記》上說:"庖犧氏易土為壎"。這種認為壎樂器為個人首創的觀點,儘管在早期年代歷代相傳,但總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據。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壎體的外觀式樣歷史流傳下來的也很多:唐三彩陶壎,紅陶刻花壎,怪獸壎,人面壎,繪龍壎……最原始的壎沒有音孔只有吹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演奏的需求,壎的音孔漸漸增多了。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按音孔來分,從無音孔到有音孔,從一孔到二孔、三孔、五孔,古代已經有六孔壎,清代宮廷雲龍壎即是六孔壎。現代普遍流行十孔壎。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最早的壎製作簡單, 僅能吹出一個音。根據山西省萬泉縣(現為萬榮縣)荊村出土的三個壎,我們大致可以看出壎的發展歷程。考古研究表明,這三個壎產生於殷代之前(公元前16~11世紀)。第一枚是立方形,只有一個吹孔,能吹出一個音;第二枚是卵圓形,有一個吹孔和一個音孔;第三枚為圓形,有兩個音孔。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壎的音色幽深、悲悽、哀婉、綿綿不絕,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也許正是壎這種非凡音色,古人在長期的藝術感受與比較中,就賦予了壎和壎的演奏一種神聖、典雅、神秘、高貴的精神氣質。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古人將壎的聲音形容為立秋之音,更使我們體會到一幅朦朧而另人神往的藝術畫面:秋天是金黃色的,是冷靜的,是另人深思的,時光流逝,又有一種淡淡的悲悽和感傷。秋風掃落葉的現實,又使人平添幾分愁緒。這就是壎的聲音,這就是立秋之音。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中國古人吹壎,吹了幾千年,其聲濁而喧喧然,寄託了古代文人雅士面對時光長河流逝如斯的失落感,但時光仍在無情地推進;中國古人吹壎,吹了幾千年,其聲悲而幽幽然,融匯了古代墨客騷人們對封閉而沉重的中國歷史無可奈何的批判精神,但歷史仍然在按中國既定的軌跡運行。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壎,表面上看很普通,但它放射出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透射出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與華夏文明的精髓,所以壎的未來發展是不可估量的……"

「社會鑑賞家」品陶壎的美麗,古老傳奇,感受穿越千年的音樂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