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智博會在重慶舉行,BAT大佬上演「互懟」大戲

首屆智博會在重慶舉行,BAT大佬上演“互懟”大戲

8月23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重慶舉行,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最知名的三家公司,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其創始人李彥宏、馬雲和馬化騰在這場大會上同臺互懟,就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發表了爭鋒相對的觀點。

首屆智博會在重慶舉行,BAT大佬上演“互懟”大戲

演講開始,馬化騰就一改往日的"低調"作風,宣佈騰訊與長安汽車將在車聯網方面展開新合作,在長安歐尚A800這款新車型上,用戶可以體驗到用語言替代人工操作,播放微信、收聽音樂等,這當中就運用到了騰訊的人工智能等技術。

為顯示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決心,馬化騰還在現場秀了一把粵語,"我們永遠不要放棄在科技賽場上踢出世界波(世界球)的夢想"。

演講現場,馬化騰還宣佈騰訊西南總部將落地重慶。

首屆智博會在重慶舉行,BAT大佬上演“互懟”大戲

沒想到,緊隨其後演講的李彥宏上場直接拋出一句,"現在很多人工智能其實都是假的。"李彥宏舉例稱,你問音箱"誰最帥",他會說"你最帥",這樣的回答證明它沒有理解你的意思。如果你問它"唐朝怎麼滅亡的",它能回答你嗎?顯然不能。

李彥宏述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三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人工智能是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長得不應該像人,李彥宏說到,如果要讓這個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第二個誤解就是機器怎麼像人一樣思考。"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我認為這條路也走不通。"李彥宏解釋說,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學,現在的人工智能的技術跟人腦的工作原理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我們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解是人工智能"威脅論"。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有一天我們自己造出來的技術會毀滅掉我們,李彥宏認為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他說,"我當我們在做技術研究的時候,會發現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就是所謂的AGI實現,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首屆智博會在重慶舉行,BAT大佬上演“互懟”大戲

最後上場演講的馬雲,則誰也不偏向,而是直指騰訊、百度正在研究的AlphaGo這樣的人工智能,並稱"人機大戰就是個笑話"。

實際上,這並不是馬雲第一次評價"人機大戰"。"我覺得人類是最有意思的動物,就在AlphaGo和人類下圍棋之前,絕大部分的人會認為機器肯定會被人搞死掉,人類被打輸之後,很多人又認為,機器一定會把人搞死掉。我對此並不以為然,尤其中國有很多公司,別再去搞AlphaGo這樣的東西了,沒多大意義,你們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馬雲曾公開表示。

另外,馬雲還談到新制造。馬雲表示新零售之後,新制造是關鍵,新制造是經濟轉型的新動力,而智能技術是新制造不可逾越的關鍵技術。馬雲稱,經常聽見沒了製造業,不會有電子商務,但因為電商的發展,使傳統制造業比如美的、格力等他們的銷售非常好,如果沒電商,他們的股票會非常難看,根本沒有銷售額。

馬雲表示,是新制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也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完美結合。實體經濟和互聯網以後誰也離不開誰,未來90%的零售在互聯網上,90%的製造業在互聯網上。

李彥宏、馬雲和馬化騰三位互聯網大佬,不止是在人工智能上意見不一,公開互懟,在自動駕駛領域,三家企業更是暗戰不斷。

2017年,百度在AI開發者大會上公佈了Apollo計劃的"朋友圈",並稱聚集了50餘家合作伙伴的Apollo聯盟體系,是最強的自動駕駛生態。隨後,身為阿里系的高德地圖公開表示,"有一天'Apollo計劃'要靠高德來幫忙。"

與百度在自動駕駛上動作頻繁相比,阿里巴巴下手更早。四年前,上汽已與阿里巴巴攜手開發"互聯網汽車",共同佈局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今年4月,阿里巴巴自動駕駛路測車已首次示人。

相對於百度和阿里巴巴,騰訊顯得後知後覺。去年5月,騰訊宣佈獲得深圳市政府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這意味著,騰訊自動駕駛汽車可在深圳市指定的路段進行公開測試上路。

首屆智博會在重慶舉行,BAT大佬上演“互懟”大戲

不管是BAT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還是國內外車企,紛紛都在前仆後繼、樂此不疲地發展自動駕駛技術。

在智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的一盆冷水潑得人心裡有點涼。"現在自動駕駛很火,火到什麼程度?簡單來說就是燒錢!"

除了燒錢,李德毅認為,在自動駕駛發展如火如荼的同時,麻煩也隨之產生。"在自動駕駛時,遇到了人不能處置的問題,控制權如何交接?在交接的過程中責任事故又由誰來認定?"

由於自動駕駛技術存在一定事故率並且責任難劃清,很多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顧慮重重。 "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技術當數無人駕駛,不過,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真能解決問題嗎?我們要打上一個問號。"李德毅對自動駕駛仍表示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