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佛門的「走江湖」

古代佛界“走江湖”不同於

我們現在人所說的含義。

現在所說的走江湖帶有貶義,

大概意思是指有些人為某種目的

行走於天南地北民間社會,

這暫不多說。

下面說說佛界“走江湖”的來歷。

說說佛門的“走江湖”

“江湖”二字,

最早出自《莊子·大宗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

相掬以溼,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走”字古義為“跑”,

“走江湖”又可說成“跑江湖”。

“走江湖”一語產生於

唐朝天寶至貞元年間的佛界,

生動形象地描繪南禪盛況。

南禪學人佛子為弘揚佛法,

參學悟禪,

不辭辛勞,雲遊四方,

奔走於江西湖南等地。

據《佛學大辭典》(1074頁)

解釋說:

“江西,馬祖號也。

六祖慧能有二大弟子,

一為青原之行思,

二為南嶽之懷讓。”

說說佛門的“走江湖”

青原之法嗣有湖南南嶽之弟子,

有江西之弟子。

禪法之盛,始於此二師雲。

江西名道一,

以姓馬氏而稱馬祖,

以振道於江西而號為江西。

唐開元中,

習禪于衡嶽懷讓和尚而得其心印。

始自建陽之佛跡岺遷到臨川,

次至南康龔公山,

大曆中隸名於鍾陵開元寺,

四方學者雲集。

貞元四年寂,

元和中諡大寂禪師。

《佛學大辭典》後又解釋道:

“馬祖,

唐江西道一禪師為南嶽讓之法嗣,

姓馬氏,時稱馬祖,

元和中諡大寂。

六祖能和尚謂讓曰,

向後佛法從汝邊出,

馬駒踏殺天下人,

時號馬祖焉。”

馬祖道一侍奉懷讓十年,

深受教益,

而且發揚光大,

後被僧俗兩界尊為“馬祖”。

他是中國佛教史上

唯一一位以俗姓稱祖的大師。

後馬祖闡化江西廣授門徒,

得法弟子一百三十九名,

將六祖南禪頓悟法門傳遍天下,

乃至海外。

其弟子創立了臨濟宗、溈仰宗,

臨濟宗又派生出黃龍、楊歧二派。

南禪的另一派青原行思,

其弟子石頭希遷,

也在湖南南嶽磨鏡臺之南的南臺寺,

弘揚六祖頓悟法門,

其弟子們創立了

曹洞、雲門、法眼三宗。

從此,

南禪從湖南衡山出發,

盛況空前,

如奔騰的江湖勢不可擋,

澎湃於中華大地,

灼耀古今。

又據有關經典介紹:

“江湖一詞為江西、湖南之義,

為昔時禪風極盛之處,

由此而泛指禪徒曰江湖。

傳燈錄石頭章曰:

‘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頭,

往來幢幢並湊二大士之門。’

禪士之散處名山大剎之處、

江上湖邊,此為江湖人;

或不出世為名山大剎住持者,

聚會在一處為江湖眾也;

然傳江西馬祖、

湖南石頭往來幢幢為解,

此說浸染學家肺腸,

欲浣灌之,難矣。”

又有佛學書籍記載:

“湖南海眾”是指集於湖南一帶

接受石頭希遷禪師教化之修行僧。

石頭希遷為我國唐代南宗禪

青原行思系統下之大禪師。

天寶年間於湖南衡山大揚宗風,

遠近之修行僧雲集,

成為當時湖南一地之教化中心。

說說佛門的“走江湖”

禪林間乃有“湖南海眾”一稱,

與之相對者,

為“江西雲衲”,

即指廣集於江西一帶,

接受馬祖道一教化之修行僧。

馬祖道一為:

南禪宗南嶽懷讓系統下之大禪師。

天寶年間至貞元四年先後居於

江西新開寺、西里山、龔公山、

開元寺、寶峰寺等道場闡揚禪旨,

四方雲衲風從,

與湖南衡山石頭希遷同被譽為禪林雙璧。

古籍所言,令人遐想。

唐代天寶、貞元年間,

江西、湖南兩大佛學教化中心的

高僧學人、佛子云衲,

為探究佛理,闡揚禪旨,

拜師參學,修道悟禪。

他們不辭辛勞,

雲遊江湖,

頻繁奔走於江西、湖南兩地,

在佛教界形成了一種

獨特的弘法奇觀——走江湖。

江西、湖南佛子為何“走江湖”?

是怎樣走的?

有一則千古傳頌的

“石頭路滑”公案很能說明問題。

有次江西洪州(今南昌)

馬祖的弟子隱峰禪師

去拜教南嶽石頭和尚。

臨走時馬祖善意提醒:

“石頭路滑”。

而隱峰氣盛自負地回答:

“路滑不怕,我有手杖。”

匆忙趕到南嶽,

見石頭靜坐禪堂內一言不發,

繞他的座處走一圈,

用力振動竿杖大喝:

“這是什麼意思?”

石頭和尚毫不理睬他,

他尷尬地站了許久。

山色漸暗,

只見石頭和尚兩眼微睜,

笑了笑,大喊兩聲:

“蒼天啊,蒼天啊!”

然後入定不再理會了。

隱峰禪師不可思議,

趁著月色匆忙趕回江西。

馬祖聽完弟子彙報,

哈哈大笑:

“他喊天你不會噓他幾聲嗎?”

說說佛門的“走江湖”

隱峰求悟心切,

連忙又趕回南嶽見石頭禪師,

劈頭就問:

“這是什麼意思?”

石頭立即“噓!噓!”

隱峰莫名其妙,

良久,哀求石頭指點一二,

可石頭和尚只管靜坐,

決不開口吐露禪意。

隱峰只好垂頭喪氣趕回江西

向馬祖報告了一切,

馬祖深知隱峰並未徹悟,

就安慰他說:

“我提醒過你,

南禪的禪法微妙精深,

在沒有得到真實的受用前,

通不過石頭和尚的考驗,

石頭路滑啊!”

這則公案透露了南禪奧秘,

完全脫離語言文字的束縛。

禪要在不可說處用心,

日常生活中下手才是。

“喊天”是有語中無語,

蒼天虛空,容攝一切。

馬祖要他回噓兩聲,

噓與虛諧音,

意思是用虛空破蒼天,

奈何當時隱峰終究不濟。

佛門祖師們參學悟禪不易,

他們雲遊江湖,

辛苦來往奔走於江西湖南,

為的是光大南禪,

追求佛禪的最高意境。

“走江湖”在當時有什麼意義?

我想佛界這種各宗門派,

通過對話與交流,

相互參學,取長補短,

不斷從他處吸取養料,

激發新的活力,

使佛門之樹枝繁葉茂,

為促進佛門和諧,

光大南禪有著積極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