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山東人愛喝茶,東邊西邊又不相同,快來看看小編說對了沒!

都說山東人愛喝茶,東邊西邊又不相同,快來看看小編說對了沒!

過去北方不種茶葉,但由於山東人有深厚的喝茶習慣,甚至許多人早上一起床就離不開茶葉,所以齊魯大地上也孕育出濃郁的茶文化。山東人口味重,所以喝得最多的是花茶,如茉莉花茶、玉蘭花茶、珠蘭花茶、柚子花茶、玳玳花茶,後來又加了玫瑰花茶;第二是喝綠茶,包括龍井、旗槍、炒青、烘青、“馬上鮮”等;第三是喝黃茶類中的黃大茶。其他消費的種類還包括紅茶、黑茶中的普洱等。

山東人喝茶,地域特徵極強。東邊西邊口味極不相同。

濟南——茉莉花茶

如今,60歲以上的老濟南人大多愛喝茉莉花茶,這一飲茶習慣由來已久。計劃經濟時期,濟南銷售茉莉花茶、玉蘭花茶和珠蘭花茶,其中銷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因為茉莉花香氣清雅,而玉蘭花的香味刺鼻,一放多了味道就很衝。

過去,大多數濟南人還愛喝大方茶,尤其偏好茉莉大方。大方茶產於安徽省歙縣,此地有座海拔較高的山叫老竹嶺。相傳山上寺廟中曾有位名叫“大方”的和尚,把寺廟周圍的野生茶葉採下來送給老鄉治病。大方和尚去世後,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把當地產的茶葉叫做“大方”茶。大方茶分為“花大方”和“素大方”,沒有窨制花的叫“素大方”。

北三區——花茶和小青磚最暢銷

濟南以北的聊城、德州和濱州稱為“北三區”。這一帶的百姓主要喝花茶和用綠茶末、綠茶片壓制成的價格低廉的“小青磚”。

“北三區”曾是山東最貧困的地方,消費水平非常低,老百姓買的花茶都是中低檔茶葉,小青磚也僅幾毛錢一塊。住在黃河北的人寧願一天不吃飯也要喝茶,因為他們雖住在黃河附近,但喝不到黃河水,家家戶戶打的井都淺,水發苦發澀,一定要用茶葉壓味。

東南沿海——花茶和龍井

在以青島為代表的東南沿海地區,冬天不太寒冷,氣候也不幹燥,過去百姓喝茶總量不如山東北部和中部。據悉,這一帶人的口比較輕,過去人們主要喝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珠蘭花茶比茉莉花茶滋味更醇和,不濃烈,甚至當年聞不到香味,越陳越香。同時,這一地區的人也喜歡喝綠茶,比如龍井、炒青綠茶、烘青綠茶。

青島人更偏愛嶗山上產的嶗山茶,春末,以嶗山泉水沖泡,茶香四溢。

中部山區——不喝黃大茶,早上難睜眼

山東中南部的泰安、萊蕪、蒙陰山區,老百姓以前有喝黃大茶的習俗,黃大茶在當地叫“老幹烘”。黃大茶產自安徽北部六安地區。它的最初製作工藝跟綠茶基本一樣。但製作黃大茶採製的葉子比較老,要採到一芽三四葉。把茶梗掰開,好的黃大茶有菊花芯,菊花芯越明顯,茶葉越好。

黃大茶屬於溫性茶葉,助消化非常好,泰安、萊蕪、蒙陰都缺不了這種茶。泰安人在攤煎餅時,煎餅鏊子旁邊放個砂罐,抓上一把黃茶往罐裡一放,攤完煎餅喝一罐。一些老年人離不了這種茶,早上不喝連眼睛都睜不開、不排尿,依賴性很強。當時這種茶比較粗老、便宜,跟大紅袍的口感有點相似。黃大茶銷售最多時,一年山東大約能銷2萬多擔,相當於200多萬斤。

魯西南地區——寬裕的喝龍井,拮据的買旗槍

濟寧、滕州、棗莊構成的魯西南地區,在計劃經濟時期銷售龍井茶最多,人們喜歡喝綠茶,除了龍井還有旗槍。旗槍種在龍井茶的邊沿地區,茶葉形狀跟龍井茶型差不多,但比龍井價格便宜。其次是喜歡喝綠大茶,此外還喝安徽黃山太平縣產的尖茶。但現在尖茶很少見了,延續下來的就是黃大茶和綠大茶


不知道現在身處山東的你愛喝什麼茶呢?歡迎評論分享。

評論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