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山东人爱喝茶,东边西边又不相同,快来看看小编说对了没!

都说山东人爱喝茶,东边西边又不相同,快来看看小编说对了没!

过去北方不种茶叶,但由于山东人有深厚的喝茶习惯,甚至许多人早上一起床就离不开茶叶,所以齐鲁大地上也孕育出浓郁的茶文化。山东人口味重,所以喝得最多的是花茶,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柚子花茶、玳玳花茶,后来又加了玫瑰花茶;第二是喝绿茶,包括龙井、旗枪、炒青、烘青、“马上鲜”等;第三是喝黄茶类中的黄大茶。其他消费的种类还包括红茶、黑茶中的普洱等。

山东人喝茶,地域特征极强。东边西边口味极不相同。

济南——茉莉花茶

如今,60岁以上的老济南人大多爱喝茉莉花茶,这一饮茶习惯由来已久。计划经济时期,济南销售茉莉花茶、玉兰花茶和珠兰花茶,其中销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因为茉莉花香气清雅,而玉兰花的香味刺鼻,一放多了味道就很冲。

过去,大多数济南人还爱喝大方茶,尤其偏好茉莉大方。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此地有座海拔较高的山叫老竹岭。相传山上寺庙中曾有位名叫“大方”的和尚,把寺庙周围的野生茶叶采下来送给老乡治病。大方和尚去世后,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当地产的茶叶叫做“大方”茶。大方茶分为“花大方”和“素大方”,没有窨制花的叫“素大方”。

北三区——花茶和小青砖最畅销

济南以北的聊城、德州和滨州称为“北三区”。这一带的百姓主要喝花茶和用绿茶末、绿茶片压制成的价格低廉的“小青砖”。

“北三区”曾是山东最贫困的地方,消费水平非常低,老百姓买的花茶都是中低档茶叶,小青砖也仅几毛钱一块。住在黄河北的人宁愿一天不吃饭也要喝茶,因为他们虽住在黄河附近,但喝不到黄河水,家家户户打的井都浅,水发苦发涩,一定要用茶叶压味。

东南沿海——花茶和龙井

在以青岛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天不太寒冷,气候也不干燥,过去百姓喝茶总量不如山东北部和中部。据悉,这一带人的口比较轻,过去人们主要喝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珠兰花茶比茉莉花茶滋味更醇和,不浓烈,甚至当年闻不到香味,越陈越香。同时,这一地区的人也喜欢喝绿茶,比如龙井、炒青绿茶、烘青绿茶。

青岛人更偏爱崂山上产的崂山茶,春末,以崂山泉水冲泡,茶香四溢。

中部山区——不喝黄大茶,早上难睁眼

山东中南部的泰安、莱芜、蒙阴山区,老百姓以前有喝黄大茶的习俗,黄大茶在当地叫“老干烘”。黄大茶产自安徽北部六安地区。它的最初制作工艺跟绿茶基本一样。但制作黄大茶采制的叶子比较老,要采到一芽三四叶。把茶梗掰开,好的黄大茶有菊花芯,菊花芯越明显,茶叶越好。

黄大茶属于温性茶叶,助消化非常好,泰安、莱芜、蒙阴都缺不了这种茶。泰安人在摊煎饼时,煎饼鏊子旁边放个砂罐,抓上一把黄茶往罐里一放,摊完煎饼喝一罐。一些老年人离不了这种茶,早上不喝连眼睛都睁不开、不排尿,依赖性很强。当时这种茶比较粗老、便宜,跟大红袍的口感有点相似。黄大茶销售最多时,一年山东大约能销2万多担,相当于200多万斤。

鲁西南地区——宽裕的喝龙井,拮据的买旗枪

济宁、滕州、枣庄构成的鲁西南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销售龙井茶最多,人们喜欢喝绿茶,除了龙井还有旗枪。旗枪种在龙井茶的边沿地区,茶叶形状跟龙井茶型差不多,但比龙井价格便宜。其次是喜欢喝绿大茶,此外还喝安徽黄山太平县产的尖茶。但现在尖茶很少见了,延续下来的就是黄大茶和绿大茶


不知道现在身处山东的你爱喝什么茶呢?欢迎评论分享。

评论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