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文物也来“撒狗粮了”,大爱无言,在西汉奔放张扬的年代,一份美好的寄托和相思被隐秘雕刻,生动展现出两千多年前的离合悲欢。

本期的主角是南京博物院的“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长毋相忘”银带钩

“长毋相忘”银带钩,器长3.7cm、高1.8cm,钩体为龙首形,钩身错金,图案为流畅的圆涡形云气纹。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普通带钩都是整体结构,中间分不开,而这个带钩整器能够沿着中线左右可以分开,分成大小相同的两半,也可以利用内侧铆钉扣紧,合成一钩。

榫卯扣合,银带钩的内侧刻着铭文,凸面阳文、凹面阴文,铭文是一句两千年前的定情誓言“长毋相忘”,字体为小篆。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钩钮底部使用不同金属铸造出三个同心圆,寓意“永结同心”。

这只小巧精致的银带钩表面绘着鎏金的云纹,曾系于一位美丽女性的腰间,用来束紧腰带。

它的主人

2009年至2011年,南京博物院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进行抢救性挖掘,陵园内共发现3座主墓、11座陪葬墓、2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出土漆器、铜器、金银器、玉器等各类精美文物1万余件。

结合文献和出土资料证实,陵园一号墓墓主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因意义重大,大云山江都王陵成功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汉书》中对刘非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行:

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两年立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气(古时指代力气雄武),上书自请撃吴。景帝赐非将军印,撃吴。吴已破,徙王江都,治故吴国,以军功赐天子旗。元光中,匈奴大入汉边,非上书愿撃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二十七年薨,子建嗣。

刘非是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其人骁勇善战,被封王至江都,管理以前的吴国(包括江苏、安徽的淮河南部、浙江绍兴、江西一带),并因战功获得天子赐予的旌旗。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而“长毋相忘”银带钩,出土于江都王陵12号陪葬墓。墓主人是刘非的一个妃子--淳于婴儿。据墓中出土的铭文器物考证,墓主淳于氏仅为江都王第三等级的妃嫔。

英雄盖世,也不乏刻骨柔情,这枚银带钩是刘非送给自己的嫔妃淳于婴儿的定情信物,可见江都王对墓主人的宠爱。

长毋相忘

大多数汉朝人,是不习惯含蓄的。比如寄相思,他们会在铜镜上写:“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圣王,千秋万岁,长毋相忘。”

陕西淳化县黄花山(古称甘泉山)上的甘泉宫遗址出土的一片瓦当上,也有篆书阳文作“长毋相忘”四字。

汉代文字瓦当的表达方式是直接的,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永受嘉福”、“长生未央”、“与天无极”。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动人的情话,隐在钩身之间,不同于当时纯粹直接的表达方式,深宫里的爱情誓言,被这带钩普通的外表完美隐藏。

并不想昭告天下,是只属于一对眷侣的情真意切,也是后宫妃子非常真实的心情:不求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

“长毋相忘”是双向的誓盟,永远也不要互相忘记,多么深情的表白。

国宝︱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诉千年的相思!

古代汉语精简优雅而又晦涩的用词,深情必定是寡言的,四个字道尽了一生百转千回的情思,传递了一个铁血诸侯的柔情。

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着隐秘和张扬。用文物来讲故事,让千年之前的历史,以温情而全新的方式,走入现代生活。

如日之光,长毋相忘,守护文化根脉,向明天继续前行。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融合建筑、文化、文创三大行业,汇集“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