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实功利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为什么现实功利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 01 -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刚上班,就见过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应届生同事小李。

在单位的迎新大会上,大领导亲自出席。到了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低头沉默,唯小李一人站起来打破尴尬。

令人惊诧的是,小李好像早有准备,他一发言就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报效祖国科研事业的决心,又用朗诵腔赞美起领导的讲话让他如沐春风。

这就是传说中的PMP吧!他在台上激情万丈,同学们在下面直起鸡皮疙瘩。大家都是重点大学出来的,总得有点体面吧!

晚上聚餐的时候,小李一手提着瓶56度白酒,一手举着酒杯,把分散在各个桌的大小领导都走了一圈。一旁的我和小伙伴们都看呆了,这简直是用生命在拍啊!

几天后,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把这事讲给小姨和舅妈听。

小姨是一家大研究所的干部,本以为她听完之后,也会像我一样愤慨,然后感叹现在的小孩做事这么极端。哪知她不但没有谴责,反而用simple和naive的眼光看着我说:就得这样啊!在单位就得这样啊!

小姨看到了我吃惊的反应,继续说下去:你不拍,领导就不会重视,你就升不上去。你呀,太年轻了!

我被小姨的价值观震惊了,下意识地把头转向另一边的舅妈。舅妈是一所中学的优秀教师,我觉得教师为人师表,三观一定会很正。

没想到舅妈只是语气没有那么急切,缓缓地说:这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敢去做。言下之意,不反对,但也没说不赞成。

为什么现实功利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 02 -

成年人的世界我不懂!

一直以来我受的教育,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虽然很难做到,但至少应该保守节操,独善其身。可为什么献媚拍马的事,在他们眼里,反而理所当然?

果不其然,同事小李的“上进”很快收到了回报,他不久便被安排到重点项目,一年后保送了所里的研究生,前途一片大好。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社会现实在狠狠地嘲笑我的迂腐。

我相信无数青年学子在步入社会之后,都会被一个叫“现实”的东西教训。

现实一点,别只顾着闷头干活,多跟领导套关系,必要时多送点礼;

现实一点,感情不能拿来当饭吃,找对象一定要挑条件好的,不然将来有得苦吃!

原来我们深信的人生理想,改造社会的热诚和勇气,到了现实面前,好像全是泡沫。在社会这个大火炉里,我们那一点渺小的信念,瞬间就在火光中幻灭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原本鄙视和不屑的丑恶行径,却是社会实际通行的规则。

经过几次打击之后,大多数人想必甘心放弃人生追求,甘心做顺民。

为什么现实功利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 03 -

与此同时,那些早早就变得“现实”的人,反而成了广受大众欢迎的人物。就连他们看起来很“恶心”的做派,也很容易被洗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我的一个中学女同学,大学就读于国内一所盛产名人的高校。

她身材很好,发育也很早,但心理的成熟比生理更早,大二就跟了一位知名导演,现在虽然不是当红演员,但在圈里也混得风生水起。

大学假期在老家,她走上路上遇见同学,都是抬眼视而不见。我想这应该不是小人得势后的张狂,而是觉得自己和大家终究不是一路人。

不过不得不佩服她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就能想到以后。同一届的学生毕业后,能靠实力留北京的人并不多,想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露头更是难上加难。她可能是这么想的,如果有朝一日混出头了,谁还会在意年轻时候的那些黑历史呢?

这不,现在她还能回学校演讲呢。

成功即正义,成功即正确的价值观让人们更加急功近利。

道德和操守是为了约束人的行为,而法律是人行为的底线。如果道德影响了成功,或者减缓了成功的速度,只要不违反法律,自然有人毫不犹豫地抛弃它!

为什么现实功利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 04 -

我们都知道成功的标准绝不止一条,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这些跟赚钱升职一样,也是成功。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屈从于大环境,把成功物化成收入、房子、职位,并且为了达到这些而宁愿不择手段。

正如硅谷的青年精英追求的是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而中国的名校毕业生却对房子和车汲汲以求一样。不是因为外国人高尚,中国人庸俗,而是我们还没有脱贫,我们还处在弱肉强食的发展阶段。

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相反,它还会剥夺失败者的基本尊严。

人变得现实的根源,是骨子里对物质的渴望和争夺,以及对失败后无立锥之地的深度恐惧。

一个公司的同事里,得志的人可以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晋升空间,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位和收入的提升。与之相反,一个员工如果长期工资不涨,同时生活成本和通胀又在步步紧逼,那么他的选择只剩下忍受困苦和另谋生路。

一同怀揣明星梦想的小演员,小歌手,如果能得到一个试镜的机会,就可能像王宝强那样一夜成名。反之如果一直熬不出头,始终徘徊于小片场和小酒吧,那么成名永远是个梦。

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境遇,难免有人铤而走险。

为什么现实功利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 05 -

有人说,成熟,就是你变得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越来越现实。

我坚信世界上还存在着理想和信念,它们不因世俗的浑浊而泯灭。

尽管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也不得不变得“现实”起来。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从小受过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骗人的。

我想起当年明月在《明朝的那些事儿》中写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是明朝开国元勋的后代,从小就有世袭的官爵,他的父亲和老师教育他要习文练武,精忠报国。

等他长大从军,在目睹了朝廷昏聩无道,腐败横行之后,才知道老爸和老师教他的道理根本行不通。

人们只知道戚继光是军事天才,却不知他同时也是精明的官吏。

戚继光深谙官场之道,会站队,会巴结领导。但给领导送礼需要大笔的开支,仅凭武将的俸禄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可见戚继光平时没少行贿受贿。

然而在明朝官场,不如此便一事无成。只有先把关系搞好了,没人从旁掣肘,他才能安心做实事。

聪明的人,总能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戚继光在官场奉迎上司,为的不是自己牟利,而是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历史上只会多一个平庸的官油子。

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最终受大众欢迎的,是那些用现实的手段去实现理想的人,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放弃理想,变得自私势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