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人生有何意义?

在你一生的阅读体验中,如果能够有一本书,它的某个章节、某种思想、或者某句话能够触动你的内心,解决你的困惑,甚至能改变你的命运,那这样的一本书你一定要视如珍宝,经常翻阅,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人生有何意义?我多次问过我自己,如果我早知道这本书,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

讲道理,一个道理不如一个好故事给人启发大。看过这本书,了解了作者在集中营中的故事,才渐渐去思考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讲作者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他很少谈及自己在集中营里忍受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而是更多地谈论那些让人坚强活下去的勇气。他对那些因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嗤之以鼻,他们的死不是因为食物或者药品的匮乏,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他则不同,他无比思念着自己的妻子,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她重逢,他还不断梦想着战后能到各地举办心理方面的讲座。

对未来丧失信心的犯人,很快就会走向毁灭,他们会自甘堕落,精神崩溃,成为行尸走肉。他一位老朋友告诉他「想活下来,唯一的办法是,看上去能干活。刮脸,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作者活下去的决心,让他即使在集中营中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去精神抖擞地干活,这他成为了那个幸免于难的人。

就像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举一个书中的例子

进病号房的第四天,我刚被指定值夜班,主任医生就跑进来,问我是否愿意到另外一个集中营看护伤寒病人。朋友们都强烈反对我去(同行中也没有一个愿意去的),但我执意要去。我知道,在工作队干活会死得更快。怎么都是个死,在那里死多少会有些意义。我想,作为医生,为帮助自己的狱友而死,要比作为不中用的劳工消耗掉自己的生命,无疑更有意义。

作者即使在集中营中,也在尝试着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正如他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第二部分主要讲他作为一个心理学家通过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结合学术,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人们找到生活下去的意义。他不仅超越了自己炼狱般的痛苦,还在世界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我之前读过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让我与其终日瞎想浪费时间,不如去做点什么事情,于是我开始忙碌起来,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我并没有找到一个内心里能支撑我长久做下去的事情,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事情除外。就像没有诸葛亮的刘备,只知道瞎转悠,到处依附,没有《隆中对》之后的战略愿景。

弗兰克尔发现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可能我的理解跟他意义疗法描述的些许不一样,但是不重要,我觉得他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弗兰克尔在狱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讲的:

忽然间,我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它曾被诗人赞颂,被思想家视为绝顶智慧。这就是: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爱才是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我们大家的目标很多应该是过好自己的一生,能够让家人幸福,如果还能影响一些人,那就更好了。

那什么是家呢?苏轼曾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觉得爱之所思即为家,家之所以为家,是因为有爱、有思念,所以爱才是我们一生追求的意义。。我理解的爱,也可以不单针对人,做事情也是可以的,爱是不求回报,爱一个人,爱一份事业,无怨无悔的去爱,即使最后没有回报也不在乎,但是爱要有回应,如果没有回应很可能会心声埋怨,可能会放弃,而回报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得到的。

如果你找到了一生要爱的人、一生要从事的事业、并且有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保持积极态度的心,那我想你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