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爲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名 著 解 讀:第161期

文 章 主 題:武松對招安態度的前後轉變

涉 及 人 物:武松、宋江等

配 圖 選 自:新版《水滸傳》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招安—是貫穿整部《水滸傳》的最重要的一條故事主線。《水滸傳》是以宋江為中心展開故事的,而宋江的精神實質,恰恰也是這兩個字—招安。因此,可以說,招安是《水滸傳》的核心內容,是小說的中心主題。

說到招安,相信大家一定會把目光投放到宋江身上。在我們的印象中,招安是宋江提出來的,甚至也可以說,宋江是為招安而生,為招安而死;梁山好漢也是招安而生,為招安而死。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宋江為什麼一定要走招安之路?

於自己,他要實現遠大的人生理想,想要居廟堂之高,報效朝廷,造福社稷,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於梁山兄弟,他希望兄弟們都能摘掉“強盜”的帽子,真正投身於社會正流,施展他們的一身本事,博個錦繡前程。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對於宋江的招安思想,一般可分為三大派系,分別是招安派、反對派、中立派。招安派以宋江為首,他們竭力走招安之路,非常願意投身朝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其餘的還包括盧俊義、呼延灼、關勝、秦明、花榮、李應等富豪強紳、朝廷將領;反對派大概就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等江湖草莽,他們野心難馴,無心朝廷;而中立派,就包括了各種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比如陳達、楊春、時遷、白勝等輩,由於他們本領不高,且地位輕微,幾乎沒有發言權,只能保持中立,隨大流。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在梁山好漢中,有一個人對招安的態度很特殊,前期想要招安,後期卻極力反對招安。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武松。沒錯,“招安”這兩個字,最初就是從武松的嘴裡說出來的,小說中這樣寫道:

武松言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見。”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這是武松在孔家莊與宋江相聚時說的一句話。我們看到,早期的武松顯然懷有招安的想法。武松打虎歸來,成為名震天下的打虎英雄,被陽穀縣縣太爺,提拔為都頭。武松熱情應邀,並在工作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可見,武松確有走入仕途之意。後來,武大郎慘死,武松作為公門中人,首先走的是法律途徑,但縣太爺已經被西門慶收買,法律途徑行不通,武松只好用暴力解決問題,他殺了西門慶跟潘金蓮,被髮配孟州。儘管陽穀縣縣太爺不是個好官,但武松對官場並未徹底絕望。來到孟州,張都監又盛情款待武松,想把武松收為心腹之人,當然,這是張都監要陷害武松,武松那時並不知情,但他依然願意靠攏張都監。因為武松認為張都監賞識他、提拔他,能讓他重歸仕途。直到後來,張都監、蔣門神的惡行敗露,武松終於拿起屠刀殺了張都監、蔣門神以及都監府上下百餘口人。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值得注意的是,都監府上下,雖然有一些下人也參與到了陷害武松的事件中去,但絕大多數人是無辜的,而武松卻不分好壞,全部殺害。而當日鬥殺西門慶之後,武松並沒有動西門慶家人的半根手指頭,這是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的武松,對官場、對朝廷並沒有徹底失望,他要的只是殺兄仇人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性命,無關他的家人;而當武松被張都監、蔣門神陷害之後,他發現天下官吏一般黑,這個世界實難找到一個好官。絕望的他,終於喪失了人性,殺了都監府上下百餘口人,這完全是因為武松心態的轉變而造成的。如果那時武松對官場但凡抱了一丁點希望,他就不會殺死那麼多無辜的人。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武松心態的轉變,其實跟林沖很像。林沖一次又一次地被高俅陷害,一次又一次地死裡逃生,一次又一次地對朝廷失望,又一次又一次地朝廷懷有希望。直到陸謙等人要來取他的性命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了,那個時候,他不得不反抗,如果連性命都沒了,還談什麼遠大理想;武松雖然遠遠沒有林沖那麼曲折,但他也曾充滿希望,也曾徹底絕望,最後才明白“天下烏鴉一般”的道理,對官場、對朝廷徹底絕望的他,終於在血濺鴛鴦樓之後,投二龍山落草去了。

《水滸傳》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為什麼後來極力反對招安?

在後來的菊花大會上,宋江當著眾兄弟的面,吟誦了自己填的一首詞《滿江紅·喜遇重陽》。當吟到最後一句“願天王早招安,心方足”時,坐在底下的武松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鬱憤,站起來,說了一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武松的這句話,把氣氛搞得異常尷尬。李逵隨即又叫囂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宋江當下就訓斥了李逵一頓,而面對武松,宋江卻無法可說,大概宋江怎麼也沒想到,當日口口聲聲跟他提出招安的結義兄弟武松,此刻竟然當著眾兄弟的面反對招安,前後如此巨大的轉變,宋江又能說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