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用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是其发展的长期目标

日前,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办,其间举办的论坛环节邀请到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主旨报告及高峰对话,展开一系列学术研究和前沿应用探讨。活动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峰接受新华网专访,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讲解。

高峰:用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是其发展的长期目标

新华网:请您介绍一下机器人的行走方式都有哪些?

高峰:目前按照机器人的行走方式来分类,有腿式机器人和轮式以及履带式机器人,这三类机器人有很大的区别。

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一般有两个驱动,即控制运动和转向,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弯功能。因为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由两个电机控制,原理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轮式机器人将任务和行为统一,控制模型简单,实用性很强。腿式机器人可采用两条、四条、六条、八条腿进行行走,驱动电机多(12-24只电机),控制系统复杂。一般腿式机器人在走路的时候往往是按两足方式行走。四足机器人采用对脚行走,也有顺边行走的,稳定性差。由于六足机器人采用3-3制步态行走,抬起三条腿还有三条腿在地上,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六足机器人行走具有高的稳定性,也就更有实用性。

新华网:在信息产业的潮流下,机器人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高峰:机器人将代替人类去劳动,解放人类的四肢和大脑,帮助人类享受生活。

机器人可以放大人的四肢和大脑功能,其作用主要分为这两个部分,一个是解放人的四肢,第二个解放人的大脑,而且将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只要人类存在,机器人的研究就会存在,而且研究的热情不会降低。因为人不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但机器人可以去,一旦机器人能替代人去做很多事情,把人解放出来,这样人们就可以去享受生活,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人类的理想,因此,机器人代替人劳动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是一个只要人类存在就会去研究的永久问题。

新华网:您认为目前我国机器人发展的短板是什么?核心技术的攻关进展如何?

高峰:机器人是机械,机械只能进化。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而是要把机械的进化做好。

机械本身设计的精度和性能以及控制的水平要提高,只有不断地进化才能越来越好,才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机器人内部其实就是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器,再加上编码器这六个硬件。如果我国能把这几种基础部件做好研究,同时重视机器人的机构创新和智能化软件开发,那么机器人的发展会得到迅速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