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新平台 引入新业态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专访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主任贾骞

8月18日~20日,2018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万人千企到会的盛举,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粮食产销合作平台。

围绕本届大会的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主任贾骞。

粮油市场报记者:2018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的主题定得很“新”,定这样的主题是出于什么考虑?

贾骞:2018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以“新时代、新理念、新平台、新业态”为主题,具体来讲,就是进入新时代,老百姓在粮食领域的消费需求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要求“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发展理念,搭建新平台,引入新业态,真正做到优粮优价,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调优粮油产品供给结构,大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最终实现“吃得好”。

粮油市场报记者:本届粮食交易大会有哪些新的特点?

贾骞:首先我们创新了方式,充分发挥了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会员众多、手段先进的优势,统筹线上线下资源,线下撮合,线上成交,拓展了营销渠道,成效显著。

其次是,各省在深度合作方面更加注重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比如吉林和山西两省举办品牌联合推介会,并签署吉晋粮食品牌营销战略合作协议。在山西小米、吉林大米两大品牌的基础上,打出“吉晋产好米、大小两相宜”的联合品牌,共用直营店,共享销售渠道。这种共建市场、共享资源的做法是促进省际间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新途径、新模式。

再者就是,各省区高度突出区域特色,举办了多场高端推介活动。河南武国定副省长、山西陈永奇副省长、吉林李悦副省长亲自上阵,参加本省优质粮油产品推介会,山西邀请郭凤莲作为山西小米代言人,发挥名人效应,强化品牌影响力。

粮油市场报记者:您刚才提到,很多省份都在推介自己的地方粮油品牌,如何评价粮油产品的地方化、品牌化?

贾骞: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本地地域优势,以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为目标,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品牌和企业群体,涌现出了不少知名度高、公众喜爱的粮油品牌,诸如“山西小米”“吉林大米”“广西香米”“宁夏大米”等等。

这种因地制宜的品牌培育、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既可以反馈引导粮食生产端,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又能够促进粮食消费升级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是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粮油市场报记者:本届粮食交易大会成果如何?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一步搭建全国性粮食产销合作平台有哪些规划?

贾骞:本届粮交大会参会人数超万人,同期举办的粮油精品展参展企业逾千家,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粮油供求形势分析研讨会、粮食电商创新发展交流会、粮油产业项目投资洽谈会。

本届粮食交易大会共成交各类粮油1807万吨,其中,线上成交581万吨,成交金额283亿元,另外,成交粮油加工机械511台(套),成交金额3亿元。会上,成功签约粮食产业经济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141.8亿元,其他项目还在进一步对接洽谈中。

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上线运行两年多以来,目前已成交各类粮油2.2亿吨,成交金额超过4000亿元。今后,我们还将每年组织开展全国粮食交易大会,统筹线上线下资源,畅通粮食购销渠道,持续深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提高调控效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

搭建新平台 引入新业态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新平台 引入新业态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搭建新平台 引入新业态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