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专生的大学梦

中考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省重点中专。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无法理解中专生与成绩优异能划上等号。殊不知,上世纪末,考中专比重点高中难度大的多。当时,我成了全村人的骄傲,我是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在当时也算文化程度最高的。

此后,我便成了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的风向标,周围的亲友、老师、同学都认为我前途无量。带着对未来无比的憧憬,我自豪地走进了省城那所中专。

中专三年我却在迷茫中渡过,学习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大家都沉浸于毕业分配的喜悦中,能脱离农村并端上“铁饭碗”,是所有农家孩子的最大梦想。

正当我毕业之际,传来一纸改革令:大中专院校不再包分配工作。美梦变成梦魇!分配没有了,“铁饭碗”没有了,毕业即失业是对我们最好的总结。

一个中专生的大学梦

毕业后,开始体会找工作的艰辛,与大部分同学一样,南下打工,四处碰壁,屡次受骗,还陷入传销的骗局。几个月后便身无分文的悻悻而回,除了学点乖外,毫无收获。

于是听父母的安排在县城帮亲戚打点杂工。这期间,卖过早点,当过售票员,做过搬运工,送过报纸,当过保安,拉过媒炭,踩过三轮车。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在这期间尝尽了。

如果说,这段时间里还有精神生活的话,那就是那本翻的发黄的,支撑我全部的《平凡的世界》。

一年后,政策开放,大中专生可以考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受于文凭的限制,报考了教师岗。由于中学的底子还在,便顺利地考取了。后分配到原户籍所在的镇上一村小,当起了小学老师。起初还挺新鲜,工作也轻松,也算是粘边的“铁饭碗”,用父母的话说,没有白读书。

然而,如此平凡安逸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总觉得若有所失。人生很漫长,就这么着停止前进的步伐终老于此,非我所愿。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中专生打工不顺后回炉读高中,三个月后由普通班倒数第一上升至全班第一,一学期后火箭般的速度与状态进入重点班,而后在重点班成为骄骄者,一年后考入清华大学。

这一文章读罢过后,令我兴奋不已,我觉得我可以复制这一故事,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脑中升起,我决定放弃当老师,改当学生!

可惜我这一决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包括我父母。在他们眼里,读书不就是为了找工作,最好的工作就是稳定,轻松。我当下所从事的正是很多人朝思暮思的。加上无法预知我的学业与能力,更无法预知几年后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形势。最为主要的是,家庭条件并不宽裕,而且我已二十岁,在农村都是谈婚论嫁的年纪。于是,只得做罢。但心中的那团火却不甘就此泯灭,我始终认为没有读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一个中专生的大学梦

接下来的几年,我利用寒暑假函授取得了一纸大专文凭,在攒够足够学费的情况下,我毅然决定放下一切去读专升本脱产,尽管家里的反对声依然不绝。但在我强大的信念坚持下,我来到了大学,圆着自己多年的大学梦。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选择读高中,全中国没有几所大学可以拒绝我的。然而,真正进入大学校园时,却发现一切皆物是人非,那个曾经的优等生在我身上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我选择的是英语专业,高中三年、大专两年的缺失使我力不从心,整堂课,整天,整个月都如同坐飞机,半句听不懂。

于是,我开始逃课,并且一逃就是一年。

我觉得很讽刺,苦苦换来的大学梦,却是这么的苦涩,还自以为是尖子生,自以为没有学不好的课程。

没有人能活在昨天,没有人能唤回历史。什么时候觉醒,什么时候那个斗志昂扬的我才可回来。

一个中专生的大学梦

大学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我想在毕业前再努力一把,免得留下太大的遗憾。

于是一边打工赚生活费,一边按自己的节奏自学。

我重拾初中的英语教材,六册一周搞定,然后用一个月搞定高中八册,最后花了三个月狂学大学基础课教程,基本每天一本书,市面上能买到的一切版本的英语教材我都读囫囵吞枣地读过,背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顺便地攻下四、六级,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并在学位英语考试中考出令同学们惊叹的高分。

我觉得,当年的那个我回来了。

而后,我成功地求职于一所高中教英语,然而我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止,一个更大的计划在我胸中燃起——考研。

在我的学生考入大学前,我常跟他们分享了我的经历。

我告诉他们,人生没有直线,曲折的才是真实的,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心脏的起伏一样,你感觉它在跳动,才知道自己真实的存在,你要做的就是不辜负这颗跳动的心。

两年后,我又成为学生,我对我之前学生说:我在大学等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