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老燕

奔跑吧,老燕

(本文写给自己)

今年是本人第三个本命年了,年初因高血压在医院就治,掐指间九个月过去了。尽管医生再三叮嘱必须服药,勉强坚持服了两个月,血压仍在160-150/100-95左右。考虑自己还年轻,自我感觉身体还行,便又果断停药,以期用物理疗治对抗。

想来,平时健身虽少,但也不是不爱运动之人,体重也基本维持在70KG,因咽炎从不抽烟,偶尔喝点小酒,从不过高。却依然免不了得此贵族之症。既然不吃药,那就只能奔跑了!

小时候在所有人眼中,我都是体弱多病的代名词。打能记事起,满满的记忆都是母亲踩着单车带我四处求医。大大小小的医院我是常客,分布在各处的小诊所、赤脚医生我如数家珍。大医院打青霉素做皮试的情节,赤脚医生的偏方、针灸、推拿我都领教过。还有被传言神话的“半仙”们给我的用香灰做成的“神丹”,母亲因我久病成医而学会的“休吓”,成了我童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按理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可我身体差,生活自理能力差,邻家的孩子比我小,干的家活却是我数倍,以至于我常常成了村里人的笑柄。每年“双抢”收水稻挑禾,我一头五个,与我同龄的普遍挑十五个以上。隔壁的根香婶子总是说,她儿子三岁时就能一头就能挑五个禾,而我那时已年满十岁。

奔跑吧,老燕

好在学习还凑和,爹妈也没多责怪。但对考试却莫名地恐惧,可谓是“小考小病,大考大病”。只要临近考试,哪怕是单元测试都得紧张好多天,全身紧绷、发抖、冒虚汗。那时成绩并不赖,可就是无法解释这对考试的恐惧。

至于跑步,于我而言那甚至是极限运动。中专时唯一一门补考的科目便是体育。初中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全身乏力浑浑噩噩地回家,啥也吃不进。这状况母亲一看以为又生病了,而我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情急之下母亲又送我去医院。医生反复观察、量测,没发现什么症状,只说可能是受了惊吓。

还有次是中专体育课比赛,老师强行要求每人跑1500M,我自然成了拖后腿的那个啦。每次操场跑完一圈我便瘫倒在地,以至于老师也不敢让我再跑。比赛那天,我不能穿校服,只能躲在旁边负责看管衣物。

成年后,虽然生病少,但却依旧不怎么爱运动。直到近两年用上计步软件,一种好强争胜的心态油然而生,每次都强迫着自己刷新自己的记录,并尽可能地“占领”朋友圈封面。有趣的是一两年下来,在朋友圈竟被越来越多的朋友粘上了“运动达人”的标签。

这些年,爬山、游泳、徒步、骑行、皮筏艇、篮球等我都去尝试。可心底里依然有种想要奔跑的冲动。奔跑,像体内积压的一团火,等待着我去将其点燃。

骑行中认识了大神“魔可”,在他的推荐下加入了当地“夜郎跑团”。有次骑行来回约四十公里,越野骑行我们尚且不易,“魔可”兄却一路狂奔,用脚步一步步丈量着大地。虽说近年来各地马拉松赛事越办越多,但如此近距离领略马拉松跑者却真是第一次。

奔跑吧,老燕

那天之后,我暗下决心,奔跑吧,老燕!

如今,我已开始不间断地5公里慢跑,最高也挑战过10公里。撇开成绩与速度,总之我迈出了这一步,便会不断地刷新、挑战自己的记录。从最初的8.53s/km到现在可以跑过六分钟,从最初慢跑一、二公里便气喘吁吁,到现在不跑浑身发痒。一直跑来,感觉自己在追逐着什么,又感觉自己被什么追逐着。村上春树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在通往终点的过程中,每个人将面对世界上最孤独的自我。

奔跑吧,老燕!趁着自己还年轻,趁着自己还跑得动!

(立贴为证,先定个小目标:每月跑步不少于100公里,每周至少跑一次10000米,每月一次半马,每半年一次全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