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知识7:场面调度-区域空间

电影小知识7:场面调度-区域空间

由于大部分影像都处理到想象上的深度空间,导演必须在心理上以此考虑来构筑视觉效果。平面安排形状、线条、色彩质感固然重要,但电影影像同时得兼及人的故事。

导演为避免影像趋于平面,往往会丰厚其影像。于是构图至少需要顾及中景、前景、背景三个层次。这种技法不仅赋予影像纵深感,也大幅改变对比主导焦点,给予影像含蓄或明显的特色。例如一个站在中景的角色,其前景往往会“评论”其意义。

用什么镜头来拍摄题材,是导演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要用多少细节?靠主体多近?景框内的空间会影响观众对被摄物的反应。导演必须用不同的镜头来决定空间之大小。但多大的空间才恰到好处,正视问题所在。

生活其实与艺术一样,人们都是在固定空间中对某些事物做反应。当空间的传统被破坏时,人们本能地会提高警觉。空间配置原则在人类社会中很常见,它泄露了人类对权威的态度。

比如我们走进电影院,总会选择与别的观众有“适当距离”的座位;例如在教室中,空间可分为教室及学生两个比例,但因教师权威,他一个人所分配到的空间就大于学生在团体中每个人所分到的位置。

无论人们自以为有多平等,也常逃不出这种空间传统。当重要人物进入拥挤场合时,大家也会为他腾出空间——通常让出的空间比自己占的大多了。

在电影中,空间是一项重要的沟通媒介,空间可以告诉观众角色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导演可以轻易利用不同的空间传统来定义、调整、改变角色的心里和社会关系。而且当关系建立后,导演可以改变摄影机的镜位,来继续挖掘更深的意义。

摄影机拍摄人或物一共有五种基本方位,从心理学上看,每种方位都代表了不同的隐喻:

(1)完全正面——面对摄影机;(2)四分之一侧面;(3)侧面——人物注视右方或左方;(4)四分之三侧面;(5)背对摄影机。

如果观众认同摄影机的镜头,那么演员的位置和摄影机的关系就决定了观众的反应。

完全正面的方位是最亲近的——人物面对观众,邀请观众参与角色的一切。通常演员都会忽略摄影机的存在,而观众的位置正好让其毫无阻拦地观察演员的所作所为。

大部分导演常用四分之一侧面的位置。因为它的参与感不如完全正面。侧面较疏离,角色并不知道他被观察。四分之三侧面的位置则更甚,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及反社会的情感。

空间的大小可以用来象征不同的意义。一般而言,镜头越靠近,被摄主体的限制感亦越大,这种镜头称为紧的取镜。相反镜头越远即为松的取镜,象征自由开阔。

牢狱电影因此喜用中景与特写,如罗伯特·布烈松的《死囚逃生记》,镜头几乎就全集中在主角拷了手铐的特写上。主角一开始就在准备逃亡,布烈松利用紧的画面来强调主角不能忍受的封闭感,这种空间张力直到片尾主角逃亡成功才放开。

导演也常常会用完全中立的物体和线条来象征人的受困,换句话说,用物体来笼罩一个形象。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中,女主角在讲述一个朋友的精神奔溃,观众知道她说的是自己,而且表面的影像已经暗示了她的受困——她说话时,身后的门框有如棺材般地关着她,强化着她的心理桎梏。

空间也可用做复杂的心里变换。当一个人物离开画面时,镜头可以稍移动,比如用横摇来调整空白空间造成的不平衡感,亦可静止不动,捕捉画面的失落感。强调两个角色的敌意时,可以将二人置放于画面边缘,中间隔着大的空间,或者让一个角色侵入另一个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