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獨家」中美磋商塵埃落定,油脂因何還未發力?

「油脂獨家」中美磋商塵埃落定,油脂因何還未發力?

近期國內外市場較為關注的就是前幾天的中美磋商了,官方聲明相對溫和,但中美雙方在貿易上並未取得進展,中國代表團於8月22-23日在美國進行談判,美國時間8月23日凌晨(北京時間8月24日中午)美方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我方立即採取對等160億美元的反制措施,中美貿易戰因此再度深化。從理論上來說,中美爭端升級將令我國豆類油脂等商品的進口及加工成本增長,進而支撐油脂商品價格走強,但自雙方互徵關稅後國內油脂市場並未有明顯上漲,而且連豆油1901合約8月27日當天還出現了大幅收跌98元/噸的情況。那麼近期國內市場較為看好後市的油脂行情因何還未發力,中美雙方互徵關稅後國內油脂又是因何走低?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辛顯明將對此進行闡述。

中美磋商徵稅被提前預期

美方於8月23日在301調查項下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徵25%關稅。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將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此徵稅措施提起訴訟。在此之前,國內外市場早已對本次磋商做出預測且並不看好,筆者在上篇稿件中也提到過,一是因為本次磋商雙方代表為副部級,前三次多是正部級和更高的官員也未有突破性進展;二是特朗普政府加稅態度相對強硬,我國反對單邊貿易限制措施也較堅決,雙方達成一致概率較小。這也令國內外多數觀點認為本次磋商難有結果,美國一意孤行的加稅政策概率較大,因此在進入8月以來,國內豆類油脂市場偏強震盪,而在中美雙方真的再度徵稅之後,貿易戰深化的炒作已被逐漸消耗,對國內豆類油脂商品的利多影響逐步減弱。中美貿易戰的利好提振出盡,僅是令國內油脂市場缺少一個上漲動力,而近日行情走低則另有原因。

美豆單產增長馬棕出口下滑

美國Pro Farmer公司8月24日當週組織人員對美國中西部的玉米以及大豆主產區進行為期四天的年度實地考察,考察結束後Pro Farmer分析師預計2018年美國大豆單產為53蒲式耳/英畝,比USDA8月份預測的51.6蒲式耳/英畝高1.4蒲式耳/英畝;預計此次大豆單產預測的誤差為正負2%,大豆單產位於51.9~54.1蒲式耳/英畝之間。且美國農業部(USDA)公佈的每週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8月26日當週,美國大豆生長優良率為66%,前一週為65%,去年同期為61%。這意味著今年美國新豆的實際生長情況要好於預期,令美國作物收成預估被上調,加之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和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豬瘟疫情增加了國際市場對未來美豆出口到中國的憂慮,近期美豆期價因此連續下跌,對於作為全球豆類商品定價中心的美豆期貨來說,目前主要加工巴西等南美大豆的我國豆類油脂商品也被迫承壓。船運調查機構SGS數據顯示,馬來西亞8月1-25日棕櫚油產品出口量較上月同期的910,774噸下滑13.6%,至786,947噸。馬來西亞8月毛棕櫚油出口關稅仍為4.5%,9月才會取消出口關稅,9月前馬棕出口下滑及適逢增產週期將持續利空棕櫚油及國內油脂市場。再加上8月16日起人民幣逐漸升值,令進口大豆成本略有下降,在多重利空齊至的共同作用下,國內豆類油脂價格才會在中美雙方互徵關稅後呈現走低態勢。

綜上所述,本次中美磋商的結果及美國再度對我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政策已被提前預料,國內豆類油脂市場先行消化利多,在磋商塵埃落定後利多出盡,因美豆豐產、馬棕出口下滑及人民幣升值等利空齊至的作用下,國內豆類油脂價格趨弱,豆粕類商品價格則因豬瘟炒作而也隨行下跌。目前國內各地高校已陸續開學,中秋、國慶雙節備貨逐漸展開,立秋之後天氣轉涼,國內市場對後市油脂的消費預期較為看好,從近期國內豆油現貨價格跟漲不跟跌上可明顯看出廠商挺價抗跌意願,且部分經銷商庫中旬稍高價格備貨,截至8月24日當週,國內主要油廠豆油庫存量約147萬噸,較上週的148萬噸有所回落,部分油廠也願意幫經銷商挺價來刺激出貨。因此,短期來看,市場缺乏新的利好事件作為炒作熱點,國內油脂市場或隨盤頻繁震盪,9月馬棕出口關稅取消後,9月10日馬來西亞第一個的當月前10日出口數據報告或將利好於油脂市場,再加上下旬雙節備貨需求,國內油脂或在9月中旬左右開始逐步發力。(中國糧油信息網 辛顯明)

「油脂獨家」中美磋商塵埃落定,油脂因何還未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