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到底是要折扣,还是要客户粘性消费?

在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且为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901万辆,同比增长3.2%。中国汽车保有量决定了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以继续蓬勃发展,那么国内汽车后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汽车后市场到底是要折扣,还是要客户粘性消费?

互联网流量O2O企业遭遇寒冬

据了解,缺少资本补给的汽车后市场O2O行业开始了一轮残酷洗牌,车来车往、云洗车、D+用车网、91汽车、车8洗车为代表的上门类O2O陆续下线关停,连曾在今年3月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的e洗车也于近期关闭了上门洗车和上门保养业务。

汽车后市场到底是要流量、要折扣,还是要客户质量和粘性消费,一直都是有争论的问题,随着早期资本涌入互联网,一大批五花八门的互联网企图借助互联网工具重新定义汽车后市场,依靠各种折扣和比拼“烧钱”低价吸引消费者。

汽车后市场到底是要折扣,还是要客户粘性消费?

但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没有得到后续资本投资后,各类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原来依靠的各种促销方式根本不能继续留住客户,只能等待被收购或者倒闭。

汽车后市场是一个重体验的线下消费环境,预测2018年汽车后市场将继续深耕线下消费体验。

更加重视品牌和服务体验

无论是传统的汽车修理厂还是这两年新兴的互联网O2O模式,在本质上都没有做到让客户在修车时能够像在其他地方消费时享受服务。如今的后市场,车主的所有数据包括保养、维修、消费频次、车辆状况等相关信息,不再需要售后服务人员的小本子来记录。

汽车后市场到底是要折扣,还是要客户粘性消费?

对于车主来说,他们更希望将这些私人重点数据交给具有科技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品牌。另一方面,SA可以从更加客观标准的角度给予车主友情提示和专业建议,而这一环节里,车主与SA的温情桥梁就这样搭建起来,两方的沟通也在一系列专业流程化的服务中不断加深。

随着消费升级进一步提升,预测2018年消费者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品牌和服务两方面。

快修成汽车后市场趋势

如果说服务的温度决定了车主是否能长久留存,那么产品、技术实力,则是决定车主会不会成为回头客的关键。在修理厂遍地开花的今天,价格已不再是车主第一考虑的要素。更多车主则是倾向于服务商的保养水平、所用产品的品牌和品质。

汽车后市场到底是要折扣,还是要客户粘性消费?

预测2018年,汽车后市场主要品牌将在快修“战场”角力,投资者更追捧那些快修业绩出色的品牌。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与去年底相比,增加938万辆,增长3.18%。万亿市场正在开启,紧跟行业大势,开启财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