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你们看到的是好故事高票房,我却久久不能平复!

这部电影是国产电影难得的真实且深度的影片,它将会成为一部经典。

《我不是药神》你们看到的是好故事高票房,我却久久不能平复!

这张海报上的人都在笑,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他们在笑什么呢?

点映的效果可以说爆棚,电影进行到一半时身边很多人开始抽泣。散场时的掌声雷动中有人已经泣不成声。剧情中的那句话“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就能确定你这辈子不得病吗?”抓住了普通人的生活,抓住了大家的心。可以预见,这部片子在正式上映后会刮起强劲的舆论风暴。

整个故事的梗概,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故事的主角也只是把陆勇改了个姓换成了程勇。整个事件当时曾在国内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获释:我做的事心安理得!》

《我不是药神》你们看到的是好故事高票房,我却久久不能平复!

人,能不能做菩萨?

和真实的陆勇不同,电影中的程勇本身并不是患者,他的初心只是多赚点代购钱。他没有想过救世救人这么多,他只是需要钱度过眼前的难关,妻子的离去,父亲的手术,儿子的球鞋,店铺的房租。对他来说格列卫和他卖的印度神油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关心的只是那高达15倍的利润。

所以他对病人很冷淡,他要求他们一定要摘下口罩才能跟他谈。他尽力去说服印度老板来拿到独家代理。他拼凑了一个各司其职一盘散沙般的队伍。

尽管他看到了患者们的欣喜若狂,看到了那么多人对他感恩戴德送上锦旗,他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我一个卖壮阳药的,救哪门子世嘛?”

然后他开始面对真正的生活,他看到了看似繁荣的生意背后的真相,刑罚等着他,警察在找他,他害怕了。

他选择了逃避。

于是生活冲到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橘子,橘子里有一个痛彻心扉的耳光。

他第一次真正面对了生死。

看过了众生的病与死,就不能再面对普通的人生了。

给了他人一次生的希望,就很难再把这希望夺走了。

做过一次菩萨,就不能再做人了。

《我不是药神》你们看到的是好故事高票房,我却久久不能平复!

人,能不能成为神?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吕受益的死让他开始转变。

程勇不想做菩萨了,他想做一回神,他想救赎自己对吕受益,对彭浩的亏欠。他重新开始召集老患者,他知道这名单上的人已经减少了很多,但他宁可把2000的药亏本500卖出去,也不想再看到名单上的人名减少。

此时的他已然成为辛德勒,成为何凤山,成为普罗米修斯,成为那些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救赎世人的先行者。

然而他的这种补贴模式终究不可长久。仿药厂关了,药店的货总是有限的。他一个人的资金也总是有限的,他可以救100人、1000人,他能救10万人吗?(慢粒白血病国内预计总患者数量)

被抓的那一刻,他很淡定,他把车横了过来拖延时间,被警察把脸按到地上也无所谓,他也许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了。

然而当他看到那几个拿走药的群主也被抓了起来,能救命的药洒了满地时,他的脸色开始急剧的变化,抽搐。

他不担心自己,他只知道这些药可以让很多人活下去。

在他因为不能再救人而痛苦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已成为人类中最接近神的人。

人,终究有着人的人性

电影的后半程配乐量明显下降,也没有了前半部的幽默,也许是因为光是银幕上的事实就已经足够击碎人心。

“我们之所以善良,不是为了回报,而是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我不是药神》你们看到的是好故事高票房,我却久久不能平复!

公安局里,那位老太太淡定的站了起来,她没有哭,没有求饶,也没有煽情,她平静的对周一围说道:“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警察领导,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就能确定你这辈子不得病?”

时代、命运、社会的洪流中,有太多的无奈。这些挣扎在底层的渺小人物,就连“想活着”都成为奢侈的信念。

电影中有一处很巧妙的台词处理,在第一次见到印度药厂代表时,程勇对老板说:“他们吃不起天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

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利欲熏心想要争取代理权的商人。

而最后上了法庭时他又说了一遍这些话,这一刻,即使他不愿意,他已成为患者们的神。

药本来就很贵,而且药本来就应该很贵

这部电影最大的瑕疵,也许就在于,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药企要把药卖到如此昂贵,进而在电影中把他们推向了一个反面角色。

事实上对于患者们而言,瑞士诺瓦比陆勇更像一个救世主,陆勇只需要和药厂谈判就可以了,而直接和病魔谈判的,是他们。人们只看到了这些药能让现在的患者活下去,却忘了药品研发成功前的那些患者在病魔面前有多么屈辱。

当初在陆勇事件爆发时,在知乎就看到过个一句很棒的回答。

“靶向药之所以昂贵到要卖几万元,那是因为你能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了,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药企的方面来说,每开发一种新药,成本是巨大的,这其中不仅涉及到至少十几亿美金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一种新药,从理论阶段构效关系的研究,到合成路线的规划,到制药工艺的开发,再到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的验证,再到剂型的选择,最后把“活生生”的药做出来——这才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是漫长的临床研究。

《我不是药神》你们看到的是好故事高票房,我却久久不能平复!

在动辄十几年的临床研究过程中,还要需要根据临床反馈,不断改进制药工艺,任何一个小环节的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新药胎死腹中。好不容易熬到临床研究结束了,药企又要面对新药注册的严峻任务。要知道,一份新药的注册材料,有时能够多达十万多页,虽然美国FDA的审核期只有6个月,而中国药监局的审计时间最短也可到4个月,但实际上,新药注册长达数年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看到,开发一种新药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巨大,事实上,除了国际上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历史悠久的巨头药企之外,几乎没有公司有能力独力开发一种新药。(以上斜体部分为引用)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没有盈利,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接着去做新的研发呢?如果没有研发,只会让更多的人痛苦。

死循环。

我们的努力

最后是一些后续

格列卫已经于2017年2月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目录,支付范围为“限有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并有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检验证据”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纳入乙类目录后,格列卫报销比例达80%左右(各地市不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