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出暑了嗎?

今天(8月23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不過對於咱們雙流市民來說,“處暑依然暑”是最直觀感受。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

處暑,出暑了嗎?

今早起來,你有沒有感到一絲涼爽呢?但如果你以為處暑就等於涼快了?那就錯了,處暑時節,“秋老虎”仍然猖獗。

雙流區氣象局工作人員李朝霞說:“ 今天是處暑,在24節氣中處暑意味著炎熱的離開,但氣象上的秋季卻還未到,一般氣象學上秋季指日平均氣溫低於22℃(且大於10℃)。未來幾天雙流區最高氣溫維持32-33℃左右,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

處暑,出暑了嗎?

預計雙流區8月下旬以陰晴相間天氣為主

22日、25日和31日前後分別有一次較明顯的降水天氣過程,

8月下旬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高,為26.5℃左右;下旬總降水量較歷史同期略偏少,為50毫米左右

處暑,出暑了嗎?

據瞭解,三伏天先生也將於本週末離開,處暑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因此,中醫醫師建議市民處暑時節注重養生。

雙流區中醫醫院醫師陳佩斯介紹說,處暑到了,三伏天也將接近尾聲。在此也提醒廣大市民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吃得潤一點 助養肺

在“秋燥”之際,應少吃或不吃寒性的食物,多食用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糯米、核桃等;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鮮蓮子、百合、菠菜、芹菜、小白菜和蓮藕,同時配以適當的湯水和粥品,不但能健脾、清熱、除燥,還能補養身體。

處暑,出暑了嗎?

蓋得多一點 防寒邪

民間有“二八月亂穿衣”說法,說初秋氣溫不穩定,此時若自身感覺不冷,則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應注意及時增減衣服。

不過,須注意胃部保暖,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同時,老人、小孩、寒性體質的女性要避免腰腹部受涼。

除此之外,可用姜或花椒水泡腳,溫度控制在35到40度為宜,有利於緩解手腳冰冷的症狀。

運動多一點 促代謝

處暑之後,逐漸降溫,經過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熱能,從而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快走、登山、打球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對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前提。

早晚可進行適當運動鍛鍊,中午氣溫偏高,仍要避免室外運動。

睡覺早一點 防秋乏

處暑之後小夥伴們常常會有“秋乏”現象。適當增加睡眠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早睡和午休就是最好的方法呦。

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