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然經歷的判逆期實際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敗

↑ 關注【語文大師】—— “家長的好助手,孩子的好老師 ”


中學生必然經歷的判逆期實際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敗

在一些脆弱而敏感的人,自尊卻成了要求他人的一件利器,面子比友情大,比親情大,甚至比天都大。

自尊心,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態。它是於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心理,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可千萬不要使其扭曲而形成虛榮心,這樣會貽害無窮。

在現實生活中,自尊心太強的人多數都在重複著夜郎自大的故事。

自尊心強的人首先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點自負,其次就是在意其對外界的影響以及評價。

因而,如果一個沒有能力,自尊心又強的人,表現的就是無法接受自己的現狀,因而避開或者無法面對任何觸及自己自尊的事物。

成功的企業家,有突出成就的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他們有自尊心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益的。但如果沒有任何學識和能力,自尊心太強就是自負,自尊心太弱就是自卑。比爾.蓋茨那句忠告道破了天機:在你強調自尊之前,社會要求你首先要有所成就。

在沒有成就之前就強調自尊,就等於盲目自大。自卑感強的人才有強烈的自尊心,這種人強烈地渴求得到認可。

中學生必然經歷的判逆期實際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敗

自尊心的四種表現形式是:自信、自愛、自卑和自負

中國自古就在重複著自尊式教育,從小就樹立孩子的自尊意識,由於孩子的價值觀體系並不完善,還不具備生存所必需的文化知識、能力和修養,他們的自尊心往往表現為兩個極端,即自卑和自負,所謂的自信和自愛都是盲目的。這種“自尊心”讓他們停止了進取的步伐,不關心他人感受,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浮躁和玩世不恭,在父母和老師面前表現為叛逆。所以,心理學所謂的中學生必然經歷的判逆期實際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敗。

一個自然狀態下健康成長人格健全的孩子是不會有太強的自尊心的。

中學生必然經歷的判逆期實際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敗

傷害了自尊心就等於傷害了感情,所以善待自尊心成了人生中的一門大學問,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情感傷害:

1、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最合適的方法。

2、自尊心的問題說白了也就是“面子”問題,學會給別人“面子”。比如比如不要人格侮辱,不要侵犯隱私,不要公然對峙,不要限制自由,不要主動揭短,不要藐視存在。

3、學會“自尊心傷害”之補救,如果傷了別人自尊,及時說聲對不起,父母傷了孩子自尊也要學會道歉。

中學生必然經歷的判逆期實際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敗

過度自卑和過度的自愛的確是自尊心強的不利表現形式。解決方法:

1.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加強身體鍛鍊;

2、多看科普類知識和了解最新時勢,讀點宗教哲學,培養謙遜的態度,以矯正過度自愛。

3、矯正過度自卑的方法是:與別人交往,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口頭語上,多使用“我認為”這三個字。

4、矯正過度自愛的方法是:在與別人交談時,多聽,少講,無言地默默點頭讚許別人的發言,每次都總結別人的長處。

5、多贈予你心愛的人一些小禮品,多探望父母長輩。

6、加強團隊活動,學會合作、融入群體,養成“謙虛謹慎”的處事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