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水神兽被挖导致成都被淹?

这几日,四川省内各地普降大雨,一则标题为《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犀牛搬还原》的市长信箱受到了市民关注。文中认为,成都近日大雨都与它有关


镇水神兽被挖导致成都被淹? 6月27日,成都“热心市民”的市长公开留言截图在朋友圈流传,信中说:上面的石犀是老祖宗流传下来镇水的神兽,希望政府能够将它搬回原地天府广场,这样大雨就可以终止了!

2018年7月3日,市文广新局对此回复,文中称:

第一,经调查,2013年1月,石犀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士,为配合2013年太阳节灯展,石犀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进行了为期20天的短期展览。201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将暂存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石犀移交给成都博物馆。石犀现作为重要展品陈列于成都博物馆展厅中,一直没有离开过成都天府广场。目前,我们还缺乏确切的资料证明该石犀就是李冰镇水的神兽。

第二,该石犀与水患有无直接关系,尚缺乏科学论断和事实依据。市文广新局:该市民留言确实存在对这一流传,记者成功联系到了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该留言的真实性:“这两天有人也在问这个事情,留言确实是真的。”对于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网无法查询到网传截图所显示的留言这一疑问,工作人员表示,有些留言只有发信人本来才能看到并非公开,并不是空穴来风。流传所说的这个石犀,是在2013年初于天府广场东北侧的考古工地内出土的。全身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身长3.8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马嘴象耳,腰背有沟,臀部浑圈,四肢粗壮,右侧身上刻有春云纹和其他印迹,左侧有一些新近凿痕,显示出犀牛形态的。此后,文物专家鉴定为“石犀”,认为这件大型圆雕保存得相当完整,“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曾向众人介绍:“《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但是,这尊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这一点还需进一步的考证。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托于一些“镇水神物”身上,人们往往会打造一个巨型的动物,然后将其沉入河底,希望这镇水神兽能够保佑一方安宁。

镇水神兽被挖导致成都被淹?

在我国,曾经发现了很多的镇水神兽。据市文广新局调查,1947年和1981年成都曾遭遇两次特大洪灾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在这两次特大洪灾爆发时,石犀仍尘封在出土地天府广场地下。大雨和水患真的有关系吗?这是不能当真的。市文广新局表示,近段时间正是南方雨季之际,是空气中暖湿气流运动的结果,南方多个省份,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重庆西南部、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均有大雨或暴雨。

有人说专家已经给出科学的解释,不要迷信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在石像被挖出后四川地区年年暴雨,而挖出前数十年一次 这又真的是巧合吗?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