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外的拖延症治不好?你忽略了這一點!

八小時外的拖延症治不好?你忽略了這一點!

如果你沒有“時間管理”的計劃和方法;對時間管理的本質界定不清;雖然有管理的方法但是效率不高...那麼本文就是你的福利,請你認真的讀完。

首先問大家幾個問題:1.你知道什麼是時間管理嗎?其本質的什麼?2.你是否對每天按計劃辦事顯得力不從心?3.你按時按點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4. 時間管理的辦法只適用於一個階段,對其他方面沒有作用?

如果你有以上問題,那麼你時間管理的辦法只是浮於表面,沒有根本的探討時間管理的本質與意義。接下來是我的正文,請你認真讀下去。

關於時間管理的經驗,課程,書籍,方法簡直是浩如煙海,正如人所說,看到了就會轉,轉了又不會看,到頭來還是感嘆時間沒有了,等下次遇見了還是會轉載。

時間管理的原因,方法,意義有很多,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幾本書的樣子。而最常見的時間管理有10種方法:計劃清單表格法;“四象限”法測;打卡記錄表格法;九宮格日記表;吞青娃表格;新“四象限”管理法;甘特圖法;二十四枚金幣時間管理法;碎片時間清單法;番茄工作法。

這十種辦法的實質是讓我們對每天的事情有所規劃。方法雖然好,但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這十種辦法可以劃分為兩種: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而我建議大家採用兩種辦法相結合的方式。接下來我告訴你原因。

01

時間管理的本質

在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中有個名詞-資源管理策略。就是幫助大家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它包含: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求助管理策略

而所謂管理就是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對所面臨的情況進行調節和整合優化的過程。我們所知道的,使用的各種時間管理方法都屬於資源管理策略中的時間管理策略。

看到這你應該明白,時間管理策略屬於資源管理策略,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時間管理策略和其他三種策略是平行結構。當然這四種策略會相互影響,是不能割裂看待的。

這就是大家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我每天按時按點做事,收穫教小?因為你只是單純的管理了時間而遺忘了努力,環境,求助的管理。看著努力的人實際卻很荒唐,最後只是安慰了自己而已。

實際上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帶給我們的啟示:時間管理不能流於表面,要多方面安排,管理和調節。

02

時間管理策略

1.時間管理策略(time management strategies)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時間,有效利用學習資源的策略。

奧德曼(Alderman)於1999年指出:學生使用學習時間通常是基於習慣,而不是計劃。這如同每天按點去吃飯一樣,形成了習慣,而不是每天計劃幾點幾刻去吃飯。時間管理按其本質來講是培養習慣。有人會說這麼簡單的道理我早知道了。但是你卻沒有做到。

舉個例子:在準備四級考試時,對三四個月的時間做了詳細的規劃,每天按時按點去圖書館,該做哪些題,聽多長時間聽力...每天很充實。但是考完四級呢?是不是感覺很釋懷,有放下包袱的感覺,當天就把之前制定的計劃忘了,第二天更別說執行了。最後就會有落空的心情,沒有了任務,每天都不知道幹些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這就是時間管理沒有內化成個人習慣的結果。

給我們的啟示是把時間管理由機械轉化成習慣。有人會問那怎麼轉化呢?我的時間管理都是按天按點進行的。這就需要從宏觀角度管理時間。

2 時間排序法

時間排序法也叫四象限法則,也就是宏觀時間管理,接下來我介紹四象限法則。它是由Macan等人在1990年提出的,認為時間管理行為應該包含分辨需求,就是根據其重要性來排序以及據此分配相應的時間和資源。排序的依據一般為事情對我們的重要程度和緊張程度,通過兩個緯度把事情分為四類,然後據此合理分配時間。

八小時外的拖延症治不好?你忽略了這一點!

四象限法則圖

請根據圖回答兩個問題:1 你覺得一般人會在哪個象限裡消耗時間較多? 2 如果你不甘平庸,應該在哪個象限努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第三象限裡消耗的時間多,大家都願意做這類事情,因為處理這類事情沒有任何壓力。接下來是第二象限,就好像“會響的軲轆有油喝”一樣,緊急的事情往往吸引我們注意力,處理這樣的事情耗費大量時間。這樣就減少了其他象限事情的處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總顯得很忙,卻好無效率。

高效的時間管理應該把精力放在第一第四象限,而人與人的差距恰恰在第四象限。

普通人和成功人都會把精力的20%-30%投入第一象限,而成功的人會把60%-80%的精力用於第四象限,普通人人只有20%左右。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有規律有計劃地完成任。同時也壓縮了第二,第三象限的時間,這樣等於掌握了時間的主動權 ,保持生活平衡。

更為可悲之處在於很多人知道問題的本質,但是不知道哪些事是重要而不緊急的?

簡言之就是學習一般人看不見的東西,比如計算機,理財,技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才會長就不平庸的自己。

就以我為例,許多人並不看好MOOC課程,我利用平時時間和暑假時間學習了眾多一流大學的課程獲得了許多證書,在浙大學習唐詩鑑賞,華中師大學習比較文學...這些課程我們學院沒有開設,娃而我學習之後,思維更開拓了,發現的寫論文的點也多了,更重要的是體驗了spoc學習的樂趣,現在在萬門大學學習其他課程。這類知識的學習對自己來說很重要但是不緊急,卻是拉開差距的地方。

四象限法則是宏觀調控,你可以根據每小時制定詳細計劃,也可以僅一天來安排甚至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等。一個月的事情按時間推移可以在四個象限隨意轉化,也可以按年,月的標準層層銜接。

比如在半年內,按考試時間把計算機考試放入第一象限,教資考試,某項技能的學習放入第四象限,某個月旅遊放入第三象限,某個培訓會放到第二象限。

隨著時間推移,計算機考試過去之後,教資考試將由第四象限轉到第一現象。而每月的計劃中,如果到了旅遊的時候,那旅遊就成了這個月某一天的重要而緊急事件。

既相互轉移和變化又與月計劃,日計劃相互銜接,從宏觀角度來說,這樣的時間管理不侷限於一件事的安排,可以把陸陸續續的事情都放入年計劃,又把具體的事情劃歸到月計劃,乃至日計劃中,這樣靈活性強,抗幹繞性大,操作性也便捷。

03

最優時間管理:宏觀管理+微觀管理

雖然四象限法則可以囊括較長時間的事務,可以不斷增加和減少,也可以明確差異性的事情學習,但是具體到某一天的具體實施卻不夠精確,這時微觀管理的優勢就比較明顯,比如番茄工作法,吞青娃表格等等。

具體到某一天什麼時間做什麼,幹某件事情用多長時間,雖然機械性較強,但是對於意志力不強的人來說,確實是培養習慣的辦法。

當我們把某月事情用宏觀管理的辦法進行四象限歸納後,尋找既重要又緊急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具體分配到每天完成,按每天的時間和情況制定微觀計劃。

這樣每天都有重要,緊急事情和提高自己技能的學習。既不會忙忙碌碌效率低下,也不會因為一時興起而半途而廢。才會保證有高效的時間處理事情和提高自己實力,既而出類拔萃。

04

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

綜上我們從理論的角度分析了時間管理策略和麵臨問題所應對的辦法。下面介紹幾個實用的操作步驟。

(1)確立有規律的學習時間。每天預留幾小時學習,那麼我們的學習就不需要每天重新計劃,反而會成為一種習慣活動。

(2)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很多人都傾向低估完成任務的時間,導致時間不夠用,因此我們應該稍微提高所需時間。逐步形成比較精確的估計值。

(3)使用固定的區域或者環境學習。對環境的管理看似不重要,但是影響確實很大。

(4)分清任務的輕重緩急。大家都知道道理但是遇事卻很慌,這不僅需要平時長期的宏觀管理的訓練也需要時刻注意,分清事態困難度和緊急度。

(5)學會說“不”。我們的煩惱在於煩惱太多,那為什麼不說不呢?

(6)自我獎勵。當我們完成了重要的緊急的事情,或者學到一項技能時獎勵自己更能讓我們繼續保持注意力和努力的態度。

把握時間管理的本質和時間管理的策略,

不浮於表面,深入探究,提高自己,學習技能,逐步養成時間管理的習慣,學會時間管理的方法讓我們不再甘於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