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飲食滋味的
是什麼

1、唾液是從哪兒來的

我們先想象一下,在沒有用顯微鏡觀察的條件下,我們舌頭上的味蕾是什麼樣子呢?味蕾就像小毛毛在舌頭上面飄著,如果沒有唾液的滋潤,舌頭是乾的,這些味蕾的功能就會退化,所以你吃什麼東西都會是一個味兒,味同嚼蠟。

唾液是從哪兒來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唾液是腎精所化。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黃帝內經》認為“心主舌”、“其華在面”, 所以人的舌頭是紅色的。一個鮮紅的舌頭有唾液滋潤,表明水(腎水)火(心火)是相濟的。這就叫飲食滋味的“滋”。人體有一個穴位叫口禾髎,是大腸經的倒數第二個腧穴。為什麼叫口禾髎呢?因為口禾則能知五味。《黃帝內經·靈樞·脈度》裡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什麼叫禾(和)?有陰有陽才叫和。

2、唾液好,腎精足

口水就是唾液嗎

你以為口水就是唾液嗎? NO !只有含豐富的酶和元氣的口水才是唾液。它的特點是清亮、透明、不拉絲——如果流出來的口水拉著絲,而且是混濁的,那就只能叫口水。

有健康唾液的人,不會有厚舌苔,不會有口瘡,不會有口腔潰瘍或者舌頭潰瘍。

因此,一個人的腎精足了,唾液裡的元氣和元精就會好。

唾液質量好的表現有哪些呢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第一,口氣清新而且是香的。

有的人跟你說話,你感覺到這人的口氣很臭,這有可能是酒色過度;有的人口氣甜香,感覺像剛煮熟的甜玉米味兒,這樣的人就很健康了。

有人說:“徐大夫,請給我老公治治,他口臭。”我說: “他口臭都十年了,你怎麼才來?”為什麼?當時熱戀的時候不在乎,現在受不了。

第二,能夠很快化掉食物。

唾液質量高的人吃饅頭,咬一口是甜的,喝水也是甜的,因為他們馬上就能化掉。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唾液質量高的人牙齒都非常好,不會有牙菌斑。

為什麼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我就會告訴他:第一,老虎是食肉動物。第二,老虎從沒吃過腐肉。老虎都是現殺現吃,殺不著活的動物它就得餓死——沒見過老虎弄臺冰箱放幾塊兒肉進去吧。貓弄點兒東西會埋起來,但是老虎從來不會。

永遠吃鮮肉是老虎最大的特點,吃飽了就不吃了,跟小孩兒一樣。因此,別總逼著小孩兒吃東西,他不吃就代表已經飽了,該玩兒去了。由於老虎是保質保量地吃東西,因此它的唾液永遠是高質量的。

什麼時候唾液質量馬上會下降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一旦吃東西過量,唾液質量馬上就會下降。

當你發覺自己舌苔變厚了,唾液有異味兒了,或者唾液變得黏稠汙濁的時候,就應該控制你的飲食了,但是現在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現在很多人每天要吃三頓飯,落下一頓都覺得這個世界對不起自己,得趕緊補上。

舌苔為什麼會變厚?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你已經吃多了,味蕾被覆蓋住了,就是提醒你別吃了。

但是,我們並不懂得來自舌苔的暗示,而且我們居然還有辦法讓自己在舌苔那麼厚的情況下仍然有食慾——這個麻辣燙、那個燒烤,還有各種雞精、味精添加劑,結果就吃出一肚子毛病。

要想食肉,就吃低端動物的肉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我建議,吃肉的話,一定要吃低端動物(高端動物是什麼?最高端的動物就是人,我們總不會吃人肉吧——除非有的人有特殊需要會吃點兒胎盤)的肉,最好不要吃食肉動物的肉。因為食肉動物積攢的肉毒和臊氣一般人消化不了,所以人類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把哪個食肉動物當成家畜來養(狗和貓除外,狗其實是雜食動物,而貓肉並不好吃)。

有一次我去廣州,有位美食家患者請我吃飯,給我點了一盤當年 SARS 的“元兇”——果子狸,並告訴我果子狸有多好,可是我吃了一口就感覺臊氣撲鼻。我雖然沒聞,但是口腔和鼻子是通著的,所以也是可以感覺到的(就像有的人不愛擤鼻涕,或者從嘴裡吐出來,或者直接嚥了)。

最終我沒吃那盤果子狸,他卻吃得津津有味。後來我想,為什麼我不吃呢?因為我的舌頭是敏感的,而他的舌頭全被厚厚的舌苔覆蓋住了,他聞不到那個味兒,因此就能吃下去。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我們要吃肉就吃那些食草的、低等動物的肉——比如豬、狗等,但這些動物還屬於雜食性的,它們也有肉毒。因此,我建議大家最好把偶蹄類的食草動物作為肉食首選,如牛、羊、駱駝等。

同時,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吃任何動物血液類食物,什麼鴨血豆腐,什麼毛血旺,都不要吃,這些食物寒氣、陰氣太重。但如果你陽氣特別足,那你吃什麼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