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饮食滋味的
是什么

1、唾液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先想象一下,在没有用显微镜观察的条件下,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是什么样子呢?味蕾就像小毛毛在舌头上面飘着,如果没有唾液的滋润,舌头是干的,这些味蕾的功能就会退化,所以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是一个味儿,味同嚼蜡。

唾液是从哪儿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唾液是肾精所化。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舌”、“其华在面”, 所以人的舌头是红色的。一个鲜红的舌头有唾液滋润,表明水(肾水)火(心火)是相济的。这就叫饮食滋味的“滋”。人体有一个穴位叫口禾髎,是大肠经的倒数第二个腧穴。为什么叫口禾髎呢?因为口禾则能知五味。《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里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什么叫禾(和)?有阴有阳才叫和。

2、唾液好,肾精足

口水就是唾液吗

你以为口水就是唾液吗? NO !只有含丰富的酶和元气的口水才是唾液。它的特点是清亮、透明、不拉丝——如果流出来的口水拉着丝,而且是混浊的,那就只能叫口水。

有健康唾液的人,不会有厚舌苔,不会有口疮,不会有口腔溃疡或者舌头溃疡。

因此,一个人的肾精足了,唾液里的元气和元精就会好。

唾液质量好的表现有哪些呢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第一,口气清新而且是香的。

有的人跟你说话,你感觉到这人的口气很臭,这有可能是酒色过度;有的人口气甜香,感觉像刚煮熟的甜玉米味儿,这样的人就很健康了。

有人说:“徐大夫,请给我老公治治,他口臭。”我说: “他口臭都十年了,你怎么才来?”为什么?当时热恋的时候不在乎,现在受不了。

第二,能够很快化掉食物。

唾液质量高的人吃馒头,咬一口是甜的,喝水也是甜的,因为他们马上就能化掉。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唾液质量高的人牙齿都非常好,不会有牙菌斑。

为什么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我就会告诉他:第一,老虎是食肉动物。第二,老虎从没吃过腐肉。老虎都是现杀现吃,杀不着活的动物它就得饿死——没见过老虎弄台冰箱放几块儿肉进去吧。猫弄点儿东西会埋起来,但是老虎从来不会。

永远吃鲜肉是老虎最大的特点,吃饱了就不吃了,跟小孩儿一样。因此,别总逼着小孩儿吃东西,他不吃就代表已经饱了,该玩儿去了。由于老虎是保质保量地吃东西,因此它的唾液永远是高质量的。

什么时候唾液质量马上会下降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一旦吃东西过量,唾液质量马上就会下降。

当你发觉自己舌苔变厚了,唾液有异味儿了,或者唾液变得黏稠污浊的时候,就应该控制你的饮食了,但是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现在很多人每天要吃三顿饭,落下一顿都觉得这个世界对不起自己,得赶紧补上。

舌苔为什么会变厚?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你已经吃多了,味蕾被覆盖住了,就是提醒你别吃了。

但是,我们并不懂得来自舌苔的暗示,而且我们居然还有办法让自己在舌苔那么厚的情况下仍然有食欲——这个麻辣烫、那个烧烤,还有各种鸡精、味精添加剂,结果就吃出一肚子毛病。

要想食肉,就吃低端动物的肉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我建议,吃肉的话,一定要吃低端动物(高端动物是什么?最高端的动物就是人,我们总不会吃人肉吧——除非有的人有特殊需要会吃点儿胎盘)的肉,最好不要吃食肉动物的肉。因为食肉动物积攒的肉毒和臊气一般人消化不了,所以人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把哪个食肉动物当成家畜来养(狗和猫除外,狗其实是杂食动物,而猫肉并不好吃)。

有一次我去广州,有位美食家患者请我吃饭,给我点了一盘当年 SARS 的“元凶”——果子狸,并告诉我果子狸有多好,可是我吃了一口就感觉臊气扑鼻。我虽然没闻,但是口腔和鼻子是通着的,所以也是可以感觉到的(就像有的人不爱擤鼻涕,或者从嘴里吐出来,或者直接咽了)。

最终我没吃那盘果子狸,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后来我想,为什么我不吃呢?因为我的舌头是敏感的,而他的舌头全被厚厚的舌苔覆盖住了,他闻不到那个味儿,因此就能吃下去。

《飲食滋味》第一章——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三)

我们要吃肉就吃那些食草的、低等动物的肉——比如猪、狗等,但这些动物还属于杂食性的,它们也有肉毒。因此,我建议大家最好把偶蹄类的食草动物作为肉食首选,如牛、羊、骆驼等。

同时,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任何动物血液类食物,什么鸭血豆腐,什么毛血旺,都不要吃,这些食物寒气、阴气太重。但如果你阳气特别足,那你吃什么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