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亲都是一本书,儿女们永远读不完,读不够,读不透,读不懂

父爱无言,他用独有的沉静,诠释着责任的含义。越是深沉、越是含蓄,你才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发现父爱的沉重与伟岸。

在我们忙碌的追逐梦想时,父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老去了,仿佛一夜之间,白发已经布满他的两鬓。


每个父亲都是一本书,儿女们永远读不完,读不够,读不透,读不懂

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上传了一张图片,附文:"2018.03.28 14:55分父亲走了,享年69岁,我心十分沉痛,突然自己也变成一个没有爸的孩子,心都碎了"

当时,心里一震,悲从心生,由此想到那个远在家乡为赚些养老钱钱,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仍在各个大小工地辗转的的父亲。不禁在内心深处问一声:"爸,这半年来,都没听到你的声音,还好吗,你?"

之所以那么久没有给他打电话,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爸平时干活不带手机,嫌手机装在兜里晃来晃不方便,另外也怕一不小心弄丢了;二是他的听力不好,一只耳朵在他年少的时候,就聋了,现在另一个也不好,之前每次打电话,他都听不清,说两句就挂掉。


爷爷以前是乡镇里一名普通且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办事员,常年工作在一线的田间地头,无暇顾及家庭,在我爸几岁的时候奶奶就去世的,后奶生了几个孩子,对我爸从来都是不管不问,无奈父亲只能跟着他的爷爷一起生活,后来在一次下水游泳后,塞在左耳朵里的树叶掏不出来,由于无人关心,缺乏及时的治疗,慢慢的腐烂导致化脓,最终失聪。

每个父亲都是一本书,儿女们永远读不完,读不够,读不透,读不懂

杂面馒头

后来我娘嫁到我家和后奶住在一个院子里,慢慢的有了姐姐、哥哥,后奶不仅不帮忙照看,还整天想着法的找茬,比如说,她会莫名其妙的说东西少了,二话不说就开骂;在我妈生我姐坐月子期间,从来不照顾,都是外婆照顾,说话是阴阳怪气,时不时指桑骂槐。因为后奶从中挑拨,当时我爸妈经常生气吵架,家中时长是鸡飞狗跳。

没办法最后只能分家,搬离老宅,当时既没人支援,也没人能力帮忙,在一无所有,要什么没什么的情况下,我爸只能在新宅上囤土、和泥,一锨一锨的堆泥巴建泥坯房,随着哥哥、姐姐的不断长大,又要读书,农活也干不了,娘负责我们几个的衣食起居,穿衣做饭,父亲扛起了整个养家糊口的千金重担,直到我几岁的时候,家里才翻盖了砖瓦房,欠了不少的钱,等到我们姐弟四个都开始上学的时候,日子更是捉襟见肘,经常是还了旧账添新账,听娘说,有一年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万般无奈之下给我爷爷要了100块钱。这种情况到了我大学毕业才结束。


每个父亲都是一本书,儿女们永远读不完,读不够,读不透,读不懂

泥巴堆出的土屋

在那种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一年四季经常吃玉米面馒头,杂面窝窝头,除了一些时令菜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吃自家做的酱豆。

虽然物质生活方面很苦,但是父亲一直都没有放弃让我们读书识字,只到哪个不愿意读为止,也从来不在我们面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在冬天没农活干的时候,经常的给我们讲历史典故,挖掘生活中的见闻趣事哄我们开心。

印象中父亲除姐姐哥哥因为学习不努力打骂外,基本不打我们,哪怕是读初中大哥,有一次在同学家喝酒后,开着我家带拖斗四轮拖拉机撞在路边的大树上这样的大事,在看我哥平安无碍后,什么都没说。不久之后那套花了7千多块钱,新买几个月的拖拉机整个都卖掉了,一下就亏了两千多块,你可能不知道,7千多块钱在当时可以买一套房子,而那部拖拉机是家里最珍贵的家当,是准备拉沙子赚钱养家用的。

每个父亲都是一本书,儿女们永远读不完,读不够,读不透,读不懂

北方酱豆


父亲经常说,任何事情,只有真的想做了,才有机会达到目的。如果不想做,就像一个人躺在地上不想起来,就是十个人也拉不起来,即使起来了也会马上趴下。应了那句古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父亲用言传身教的告诉我们:很多东西,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坚强,你不坚强,谁会怜悯你的懦弱;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谁会陪你原地停留,比如比如快乐;你不快乐,谁会同情你的悲伤,只能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寻找到生命的闪光,只有做自己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