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羹:源自妓女的拒客之道,快來了解下


“閉門羹”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個詞。“吃閉門羹”,是當時人們在求見別人或者向別人求助時,被對方拒絕後常常會說的一句話。

然而,為什麼把拒客說成是“閉門羹”呢?

“閉門羹”一語始見於唐代馮贄《雲仙雜記》所引《常新錄》的一段話:“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意思是說唐代宣城有一個叫史鳳的妓女,才貌雙全,追求者甚多。史鳳不能一一接待,就以客人所做的詩文作為判斷客人等級和接待的標準。

凡是值得接待的客人,她才會邀請其登堂入室,盡興而歸。凡是粗俗淺薄、不值得一見的人,自己並不出面,只讓下人在外面擺上一份羹招待之,吃完後走人,從而委婉地拒絕了這位客人的求見。比直言相拒,要婉轉、客氣一些。於是“閉門羹”便從此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