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故事——怎樣讓鳥離開鳥籠

澳大利亞農夫沃辛頓最近有點煩。他編制了一個鳥籠打算養鸚鵡,可哪想早晨發現它已被兩隻烏鴉佔用。這兩隻烏鴉不知何時飛進鳥籠,便喜歡上這裡,除了有時一隻烏鴉會飛出去捕食外,其他時間它倆都呆在裡面,不論怎樣恐嚇誘騙也不離開。動物協會告誡沃辛頓不能傷害烏鴉,這可急壞了他,兩隻烏鴉耽誤了養鸚鵡不說,更可氣的是它們還不時發出粗劣嘶啞的叫聲,真是糟透了。

勵志哲理故事——怎樣讓鳥離開鳥籠

不得已,沃辛頓只能四處討教讓烏鴉自行離開的辦法,有位名叫麗莎的心理醫生答應幫忙。那以後,每天麗莎便早早地帶著兩隻碗來到沃辛頓家,裡面裝滿了提前備好的穀物和昆蟲。她將它們放進籠裡,安靜地站在一邊觀察。

烏鴉發現籠裡多了兩隻碗,開始有些害怕,後來確信滿盛的都是美食後,得意地叫了,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接連十天下來,麗莎都送來兩碗滿滿的食物,烏鴉越吃越歡,成天除了吃就是睡,連飛出去捕食的工夫也省了。沃辛頓忍不住問麗莎:你這樣做真的能讓它們離開嗎?

她呵呵地笑,示意不要急,照例給烏鴉送去食物。不過這以後她只盛了一碗半的穀物和昆蟲。烏鴉吃完了穀物和昆蟲,顯然發現食物變少了,“哇哇”地叫起來,像在抗議什麼,可它倆還是沒有離開鳥籠去捕食的意思,每天吃光了食物就呆在裡面。

勵志哲理故事——怎樣讓鳥離開鳥籠

漸漸地,麗莎送的食物越變越少,到後來減到只有一碗的穀物。兩隻烏鴉發現穀物又少了,嘰嘰喳喳地叫起來,相互啄打著爭搶起來,依舊沒有哪隻烏鴉願意飛出鳥籠去捕食。

如此又過了五天,麗莎再逐漸減少穀物,到她把只裝了半碗的穀物放進去時,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這次兩隻烏鴉很快就注意到食物變得更少了,不停地朝人“哇哇”尖叫,然後生氣地掀翻了那隻碗,相互對望著似做過交流後,一前一後地劃出弧線飛出了鳥籠。

沃辛頓靜靜地望著這一幕,立刻跑近鳥籠關上籠門,不可思議地問,它們真的飛走了?麗莎點了頭,微笑著說,它們去找其他有兩碗食物的鳥籠了。

隨後,她道出了烏鴉離開的秘密:原先烏鴉無意撞入鳥籠,便將它視為己有,所以不願失去。而最早給烏鴉送去兩碗穀物和昆蟲,是讓它們先產生出呆在籠裡就能得到兩碗食物的印象,此後逐漸地減少至只送半碗,它們便無法忍受這種被“剋扣”食物的現象,終於惱怒地飛離而去。

世間有兩種失去,一種是從有到無,另一種是從多到少。其實,從多到少所導致的心理痛苦,往往遠大於從有到無的痛苦。所以,我們要謹慎地對待所得與所予,更要慎重地對待多得與多予,以免在意外的多得或多予逐漸減少後,讓自己或對方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中。

勵志哲理故事——怎樣讓鳥離開鳥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