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怀梆传统大戏的排练一开始,随着演员的增加,需要较宽的场地,李家已不能满足,就把排练场地转移到黄祠堂。排练节目时,群众们都来观看,乡亲们感到我们的剧团有发展前途,就踊跃地捐款、捐物、捐粮。张世全老先生,为支持剧团发展,捐了一石五斗玉米,同时送孩子进剧团学习。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张希成的父亲买了三对野鸡翎和舞台上用的前檐横幅,大幕一幅,上书大字“沁阳县宋寨村业余剧团,同时还购回舞台上下场门的门帘一副。上绣八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金色大字,上场门帘上绣着“抗美援朝”,下场门帘上绣着“保家卫国”。张世芳、张沿忠、黄本贤、牛志高等人齐心协力购置了少量的服装和道具,还未满足需要。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为了进一步筹集资金来充实剧团。李直基先生与大家商决定剧团下乡帮乡亲们办红白事。听说哪家办红白事,李先生亲自上门联系。办事时他亲自吹唢呐,并指挥乐队,指挥演员们抬轿或干其他杂务工作。挣来的工钱统统用来补充剧团费用,购买服装,道具、乐器等。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宋寨村喜事大部分都是剧团帮办的。譬如长沟娘家的马秀花,还有黄崇贤的妻子,刘万国的妻子等等都是剧团演员用八抬大轿、吹吹打打、欢天喜地接到宋寨的。生产之余,仍不间断地排演节目,群众们也经常到场观看并学唱几句。在演员们的刻苦努力下,剧团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演出水平也越来越好。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同时也带动了乡亲们对这一文艺活动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剧团曾多次到山西、济源和临近的乡村等地方演出,场场爆满,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人称宋寨村里是怀梆村,就是没有登过舞台的人也会唱几句老怀梆。这一句话,充分体现了剧团的带动作用。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牛青霞,家庭妇女。她没有进过剧团,没有登过舞台,没有拜过师,每天忙于家务。但她能唱许多怀剧传统戏选段,像《老少换》、《杨门女将》等,唱得字正腔圆。李金娥是李直基先生的小女儿,也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从小听戏多了,再加自己专心,也会唱多场戏。牧羊人王明武,能演唱《杨胆修书〉等很多场戏选段,唱词、唱腔还很准确。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剧团首次排练演了出了传统戏《抄梨英》《困潼台)。又陆续排演了《雷振海征北》、《收马岱》、《反徐州》、《火烧柴王庙》、《困雪山》、《江东桥》等。

排练怀梆传统大戏时乡亲们都来观看,感到剧团有前途就踊跃捐东西

参加演出的有黄敦爻、李玉兰、黄本根、刘长治、刘振月、王尚秀、李来章、李长明、张希氅、黄崇高、王保同、吕兆升、黄敦安、陈典君、吕兆来、吕传书、王保陆、李电章、张大成、王玉珍等。排演的很成功。第一次演出在西紫陵关爷庙舞台上,演出前两出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