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常见的误解,进藏必看,看完你就是老西藏了

对西藏常见的误解,进藏必看,看完你就是老西藏了

以下几个认识是对西藏最常见的误解:

其一、高原红形成原因误解

误解:西藏阳光强烈,晒出来的。

正解:久居高原的人,由于长期缺氧的原因使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充血量增加而形成高原红。人体面颊部、嘴唇、结膜、甲床等处毛细血管极丰富,毛细血管的扩张就可在这些部位很明显的反映出来,加上高原强烈紫外线的暴晒,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紫红色的高原红,高原红往往以儿童、妇女以及野外工作者居多。

其二、什么花才是格桑花(格桑梅朵)

误解:格桑花就是张大人花(波斯菊)。

正解:格桑花(八瓣梅):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也叫幸福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在藏族眼里,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称为“格桑梅朵”,现在有关“格桑梅朵”到底是什么花的争议也颇多,但很多人仅仅把张大人花(波斯菊)认作格桑花是局限的,格桑梅朵被藏族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其三、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误解

误解:“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是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一部分。

正解:“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并非仓央嘉措的诗歌,其原本最早出现的载体不是诗集,更不是什么仓央嘉措情歌集,而是一张叫做《央金玛》的唱片,它是首歌词,它的名字叫《信徒》。而那首原名是《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歌词,却确实有仓央嘉措的身影,这首歌词将其多首意味相近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并经过了删改和添加,形成了一首与原作基本无关的歌词。

其四、西藏冬季气温误解

误解:夏季的西藏冰天雪地寻常见,冬季的西藏更不用说多冷了。

正解:这种认识对没有西藏过冬体验的人来说太普遍了,诚然在西藏珠峰、阿里等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确实很冷,但问题是冬季进藏游人基本上是去不了或者不去这些景区的,而集中游览的景区景点的所在地,真实情况是另一番景象,比如拉萨即便最冷的天气,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温度都会升高至十度多,夜里气温下降很多,但游览景区景点活动都安排在白天而非夜里。另外由于空气湿度的不一样,同样的摄氏温度下,人的体感温度是不同的,比如拉萨零度与比南方城市的零度要暖和。

其五、来西藏旅游对安全的过多考虑。

误解:西藏旅游存在不安全因素

正解:西藏很安全,放心来吧,小康在拉萨都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我在拉萨生活了四年,其实西藏的治安是很稳定的,甚至西藏的治安状况比内地许多大城市都要好,尤其随着西藏经济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藏各方面的建设越来越好。我在这里的四年,在我身上重来没有发生过盗窃抢劫事件。

西藏的大多数藏民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性情谦和善良,非常忌讳偷窃、杀生等行为;他们热心助人,如果你有事求助于他们的话他们都会热忱相助;他们热情好客,你如果到他们家做客的话,他们都会热情款待来宾,让你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的笑容灿烂纯净,没有大城市的虚伪跟猜忌,在西藏,你都可以笑得那么干净明亮,一如这里的阳光,温暖如春。虽然他们做事比较冲动和少根筋,但他们还是挺可爱的。

而且政府对西藏治安的管制是很严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巡逻的武警官兵,也设立了很多便民的警务站,他们都是24小时值班。你说在这么戒备森严的环境下,不法分子还敢作奸犯科吗?不幸的事情发生过一次,那么悲剧就不允许再次重演。

其六,玛吉阿米的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误解: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和情人幽会的地方。

正解: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其七,大部分人担心无法适应这里的高原环境。

误解:西藏太高,去了会适应不了。

正解:各位亲,放心,绝大部分人是可以适应高原环境的,我第一次进藏的时候还跑去西藏大学踢球呢。刚刚到西藏可能身体会有稍有不适,那都是正常现象,一般一二天就可以适应的,心态就是抗高反最好的良药,高反也只是心里的纸老虎。

我是广东人,在拉萨生活了7年,欢迎来我家做客,需要帮忙或者关于西藏的事情都可以咨询我,但愿你我都能以梦为马,但愿更多人能爱上西藏,请关注我,有你好看。纯手工,纯原创,欢迎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