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有菜賣不出?只因不了解農產品流通

新農人有菜賣不出?只因不瞭解農產品流通

各位農創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磚大餘。今天一個新農人提了個問題,他家出產高鈣菜,他問如何把高鈣菜來推薦給超市和飯店,如何推廣?這個問題實際反映了該新農人不太瞭解農產品流通,那我給大家來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如果種植面積很小,那也不太存在推薦給超市和飯店的問題,那就自己拎著去集市賣一賣就可以了。如果種植規模為中等,可以聯繫幾個個體的超市和個體的飯店,對接當地幾家就可以了。

如果種植規模比較大,推薦給飯店和超市就更不靠譜,因為這個時候就需要比較強的供應鏈的服務能力,得根據超市的要求和規格進行包裝,並且來做配送服務。

也就是說,不論種植規模大小,實際上家中有菜,最優質的做法不是直接來對接超市和飯店,而是直接去新發地這樣的地方,找到一個貿易商,讓他來收貨。

我在想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所有人都會認為,直接將自己的果蔬賣給終端才是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或者說大家為何完全忽視農產品中游的存在?而農產品中游恰好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才是這個新農人提出的問題所讓我思考的地方。

我想可能的原因有這樣幾個:第一個,電商的去中間化教育了所有的人,大家看到了阿里系的巨大成功,所以才認為,我們可以去掉這個中間的流程。

第二個關鍵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農業離大家太遠了,所以很多人不太瞭解農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實際上,農產品由於保鮮期、保質期等問題,所以它中游的服務、標準包裝、分揀分選以及儲運,整個作用非常之大。如果沒有中間的服務商,下游可能都吃不到新鮮的果蔬。

我昨天分享了一個觀點:從社會的全產業鏈條的總成本而言,農產品從產地到農批再到終端,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可能大家也不太熟悉這樣的一種方式。

回到新農人提出的這個問題,實際上他的問題非常容易解決。他只需要去新發地這樣的地方走一圈,詢問幾個做類似菜的人,願不願意去收他家的菜,這個問題可能就被解決了。而一旦他聯繫好了批發商(也叫做渠道商和供應鏈的運營商)這個角色之後,這個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這個供應鏈的運營商就會告訴他,該如何包裝,甚至如何種植,甚至要分選到什麼樣的質量,然後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運輸。供應鏈的運營商會整合所有資源幫這個新農人把菜賣出去,讓這個新農人直接拿到錢。這就是我給新農人的一個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