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土郎中
程维,被吴晓波老师带到坑里去了。
孔方兄先还原一下双方的对话:
吴晓波:现在有些用户觉得,滴滴的使用费在提高,这是事实还只是说人们的一种不正确的主观感受?
程维:是真实的,是相对的。相对于两年前,前两年是因为有补贴,滴滴补,优步在补,那时候大家习惯2块钱、5块钱、10块钱(的补贴),就比现在用车便宜很多,有呢能叫到车,这个预期就是我讲的后遗症。
吴晓波:就后遗症,就你要还的债。
程维:对,要还的债。因为你并没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你并没有因为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使车费变得便宜,而是靠5块钱补贴变得便宜,但这个便宜是错觉。那自然你把这个好处拿掉以后,大家就会觉得你贵了。
所以从上下文来看,其实吴晓波和程维的意思是,这个欠的债,是指程维(滴滴)欠的债——因为滴滴通过之前的补贴,给了大家“网约车”便宜的“错误”印象,现在没补贴了、恢复到“正常”价位,就让大家有了“车费变贵了”的又一个“错误”印象。所谓的还债,指的就是用户现在的怨念,认为滴滴就是店大欺客,搞垄断,滴滴得接受这样的市场印象。
理解起来是不是很拗口,确实。所以说是吴晓波把程维带进了坑,这个地方没有解释清楚,反倒让普通用户看到了,以为程维说的“欠债”,是之前的补贴。这一点,也怪不得大家理解错误,孔方兄也是仔细看了视频好几遍(就这一小段),才get到其真实的含义。
既然是欠债,滴滴当然要妥善处理。其价格调整,必然需要照顾用户的感受,但在这些方面,滴滴做得并不够,尤其是调价的吃相非常难看。有一段时间,滴滴在高峰期或者下雨天,打车要涨价数倍,这就属于典型的滥用利用市场地位搞垄断了。尤其是,它掌握了大数据,知道多少人叫车,哪些地段出租车供应紧张,这种涨价方式就太伤及人心了。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这个问题的提问其实是有所误解的。这件事的前后是这样的,滴滴CEO程维在名叫“十年二十人”的访谈节目里对滴滴的近期活动进行了官方解释。当有人提问为什么滴滴最近会涨价时,程维的回答如下:
涨价确实是真的,前两年的低价打车完全是因为有滴滴公司在背后对司机进行高额补贴,也会通过各种满减、优惠券的形式来贴补乘客,所以才会出现当时的低价。但是现在高额补贴已经不再推行了, 所以也就是说,现在提高了的价格就是原先本来的价格而已。现在涨价就是你们还前两年补贴的债!
我为什么要摘录他完整的回答,是因为滴滴现在涨价是还前两年补贴的债是他回答的最后一句,其实对他来说只是结尾的一句玩笑,活跃下气氛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滴滴确实是不能算是黑心商家,滴滴的快车、专车、顺风车、接车真的给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特别是滴滴的快车,如果不是高峰时段,快车的价格要远低于出租车的价格。但由于商业竞争的关系,在高峰期加价也是合情合理,毕竟加价之后还要排几十人的队,所以说滴滴快车还是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的。
两三年前我曾和一个司机对过账单,当时我付了42元的快车费,司机那里收到了33块,也就是说
滴滴从中抽取了20%左右的费用,其实这个价格从运输行业也不算多,出租车每月给公司的分钱就高达上千元。但毕竟滴滴在全国各地都有业务,所以这样算下来,对于当年砸进去的钱,早就通过这种模式收回了,说是因为还债才提的价,从这个角度也是解释不通的。最后结尾我们来对比一下在北京市里涨价后的滴滴和出租车的计价方式对比。基础费都是13元;滴滴的里程费是1.6元/公里,出租车是2.3元/公里;滴滴的等候费分为三档,普通时段(6:00-12:00和15:00-21:00)是0.6元/分钟,出租车是4.6元/五分钟。所以说在不计算滴滴高峰期加价的规则时,虽然滴滴涨了价,但是每个部分的价格依旧低于出租车。
镁客网
一键代偿观点: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只要涨价不过分,就无可厚非。
刚刚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很多人说这是程维被吴晓波老师带到坑里了,其实真的没必要解释是什么,做生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只要不违法,赚钱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一开始是自己拿钱往里面投,盈利方式清晰了,市场规模起来了,自然要开始赚钱,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然后,我们先来看一下吴晓波和程维的原话:
吴晓波:“滴滴为什么会涨价?”
程维:“涨价确实是真的,前两年的低价打车完全是因为有滴滴公司在背后对司机进行高额补贴,也会通过各种满减、优惠券的形式来贴补乘客,所以才会出现当时的低价”
对于程维能够这样说,我认为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毕竟,一个良性的企业或者生意是不应该一直通过补贴来进行生存的,就应该要盈利,让用户产生价值。只是,这种说法可能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感觉是被滴滴套路了一样。
其实,真的没什么,滴滴为我们带来了方便,然后用户在平台上消费就是顺利成长的事情。就应该像网购一样,网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不一样的购物方式,我们就应该接受他们赚钱。只有这样,这些且有才能继续发展,我们才能继续享受方便,
而现在来说,在中国市场,滴滴出行可以说是说打车平台毫无疑问的老大。而滴滴这个涨价具体涨多少,则是需要考量的。如果说滴滴这个涨价幅度远远超过了市场价格,那么就有可能涉嫌垄断了,这就要问责了。
当然,近期滴滴顺风车事件也说明滴滴平台平台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滴滴所有的这些商业模式都将不复存在。最后也希望滴滴最后可以给出一个让公众信服的解决方案。
一键代偿
程维说,滴滴现在涨价是让乘客还前两年补贴的债,我当然不赞成!
短短3个月时间,两个鲜花般的女孩被先后强奸和杀害。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滴滴公司强调一定会进行整改,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但是现实是,滴滴为了顺风车能够获得流量,后来曾一度开放社交功能。所以,一切的一切就是滴滴更在乎顺风车带来的流量和金钱。而不是其他的一切。因此,滴滴CEO程维说:滴滴现在涨价是让乘客还前两年补贴的债;从他自己的角度就显得非常正常。
而且正是由于滴滴在两年前疯狂的补贴乘客和司机,最终垄断了市场。而一家独大必然意味着任性。所以他们因为顺风车可以有社交功能,甚至给很多男司机以无限的遐想而开发这一产品。正因为如此,他们知道这项业务的关键是司机,只有足够多的司机才能支撑这一业务。所以,才会以保护司机隐私为由,在本次强奸和杀人案发生以前和过程中。两次拒绝向受害人、甚至警察提供司机的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等关键信息。从而使得犯罪司机能有机会继续接单,继续犯罪。而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滴滴公司已经发生多次。比如截图就是显示,一名刑警在调查一起与滴滴司机有关的盗窃案时,滴滴公司拒不提供涉案司机相关信息的事实。可见,滴滴公司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赚钱,以便收回两年前的补贴。至于乘客的生命安全等都可以放一放!
地震博士
没有看过完整视频,所以不知道程维当时这样回答的语境。但是,滴滴作为一家企业来讲,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只是,滴滴前期的高额补贴政策,让用户(司机端和乘客端)形成了滴滴打车要比出租车便宜(滴滴司机比出租车司机赚得多)的惯性思维,如今,滴滴出于对商业的考虑,提高价格,并无不妥。
程维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创立滴滴出行的初衷是要改变打车难的状况。如今,通过长期的补贴政策,滴滴已积累大量的司机端用户和乘客,是国内网约车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滴滴为了这个老大的位子,付出很大的代价。优步进入中国后,与滴滴形成对抗。双方为了抢占市场,不惜通过烧钱大战来抢夺市场。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优步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2016年年初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声称,滴滴每周花7000万-8000万美元来补贴司机。对此,滴滴副总裁陶然回应称,滴滴的单均补贴仅是优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即8-10块。中国经济网预测,如果以陶然的说法进行统计的话,滴滴每天1000万单,上限是每天补贴8000万人民币,全年补贴292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仅是滴滴与优步PK时大致的补贴数,在优步之前,滴滴还跟快的正面刚过,也是通过烧钱的方式。所以,滴滴能在国内网约车领域独占鳌头,是靠流血牺牲换来的。
如今,熬过两次烧钱大战的滴滴,想要赚钱,属于一个企业最正常的诉求。还是那句话,企业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赚钱,赔本的买卖没有一家企业会做。
全天候科技
赵冰峰
当然不赞成,说白了这就是行业垄断的后果!
将现在涨价和当年滴滴补贴烧钱联系成用户还债,这种说法明显是狡辩,为自己的涨价行为进行推脱,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用户。
此前补贴:当年你滴滴作为诸多网约车企业中的一员,你烧钱对乘客对司机补贴,这只是你的商业模式而已,这是你滴滴想要从诸多竞争者中杀出一条血路,为获取自己的市场份额而进行的行为。简单的说你滴滴烧钱补贴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得不采取这种补贴措施。但这和我们用户有什么关系?你滴滴完全当年也可以不采用补贴烧钱的方式来竞争啊?
现在涨价:如今整个网约车市场你滴滴差不多就是事实上的垄断了,剩下基本也没啥有太多竞争实力的企业了。所以你就开始乐了,开始收割用户了,但是你收割就收割吧!这倒好,还倒打一耙,将这种行为美其名曰用户还债。用户可从来不欠你滴滴什么,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在使用服务时可都是按照你滴滴的规定正常缴费付费。每次服务完付完费用,用户就和你滴滴两清了。你滴滴该为自己当年的补贴负责,为自己的定价负责,可别说当年你亏了,真亏了你可坐不到现在垄断的位置。
所以,程维所说的涨价是让乘客还补贴的债属于无稽之谈,这是为自己行使垄断的行为做辩解,强行将涨价的责任推给用户。做人要敢作敢当,不管是当年的补贴,还是当前的涨价,前者是你选择的商业模式,后者是你执行的垄断行为。
最后再说点其他的,目前互联网呈现垄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BAT这几家巨头目前都有这种趋势,尤其AT这两家,任何一家倒下都将使另外一家出现严重的垄断现象,届时我个人是敢想象会出现怎么的割韭菜现象。
NB下载
【“呜呜”的商业模式下掩藏了一个天大的阴谋:1.先用私家车干死出租车行业,私家车司机收入是出租车司机的3倍,出租车司机合同期满后也都去干私家车加入呜呜的活儿,传统出租车行业因没有从业人员而倒闭。2.让出行市场的从业人员养成职业依赖,赚钱多、不累,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已经从事的职业工作,误以为自己实现了时间自由,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财务自由,从而加入出行行业服务大军。3.再在全国大量购买无人驾驶汽车、时租自驾车,一把将所有的私家车主干出租行业的全部干死,垄断全国的出行市场。这是多么庞大的市场呀!而且,这个阴谋的狠毒在于,大量的私家车主家庭收入一夜归零,势必在全国爆发群体事件。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需要出巨资抚恤失业人员、损失相关监管口的管理干部、打乱已部署的经济计划、作出临时性的政策调整。也就是说,“呜呜”的腾飞计划是要国家来背锅和买单的,它将一切与风险相关的成本全部转嫁到了国家身上,闷声在出行市场上挣大钱。而“呜呜”知所以可以独善其身,是因为国家明知中了局了也不会仓促下手,因为一时半会谁也开发不出来另一套“呜呜”系统,出行市场不可瘫痪。所以,只能眼看着他们上市,割韭菜。“呜呜”的创始人、早期投资人、后期接盘的,都是阴谋参与者。然而,“呜呜”百密一疏,它太过自信于自己对汽车行业信息的封闭,其实,是误判国家会封锁新闻和科技信息。政府里面有高人,一眼看透了这个阴谋,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了。所以,“呜呜”的商业模式被否定了,资本大佬们慌了,估值搞得那么大,没人接盘怎么办?于是想出了扶植新军阀尽快上市,然后用股权置换的方式让套在“呜呜”里的资本跑掉(这是后话)。蛇,最厉害的招数不是毒牙,而是伪装,一旦其暴露于天下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国家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对付这种居心叵测的企业。至于“呜呜”的创始人想找乘客收回补贴款一说,应该是要秘密替代和销毁原来的操作系统,因为他背后的大佬会透露信息给他在大风起兮之前要销毁罪证。原系统里有隔离传统出租车接单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倒逼乘客去打私家车,且有30%的分账收入。现在又了岌岌可危的感觉,要替换系统了,自认为可以阻挠取证,然而,呜呜越是心存侥幸就越呜呜。】
第一时间的速龙
“还以前的债”这样的说辞,自然是不被接受的,哪有债不债的呀,以前客户和今日客户为什么非要等同起来或对立起来呢。
重点是现在打车是否比以前更方便了?打滴滴车是不是和之前打普通出租车一样,价格是一样的?滴滴等新兴平台前几年在教育市场,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恢复的原来的正常价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周末送小孩上学,原本以为通过滴滴平台难打到出租车了,结果出乎我的意外,还是打到了正规出租车,且在1分钟内。可见,滴滴平台还是有效的。
之前,老打不到车,真希望美团赶紧杀进北京市场,提升下打车的效率。只要不比正常打出租车贵,就可以接受,如果比直接拦车更更,就不可接受。
但我也有疑惑,同是那一天打车,一辆车29元,回来时打车才21元,距离相同,我还奇怪呢。是不是通过滴滴打车更贵了?
1、赢家通吃,但我不赞成消费者任人宰割的模式。
在滴滴和其他网约车打仗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用巨额的资本,在进行疯狂的肉搏,在烧钱。打胜的,市场就全归它了。正因为,程维之类的网约车市场开拓者们看到了这样的前景,他们才敢进行补贴大战。、
赢家通吃,但我不赞成随意提价,这种关系民生的服务不是公司利润考核想怎么提就怎么提的。
2、出租车定价应该不是由着出租车公司吧,同是在滴滴平台上打出租车,我认为也不能由着滴滴。
价格监督一定要跟上,价格垄断会伤害到部分群体的事要引起重视。如果是自由竞争市场,就要引导良性竞争,让新竞争对手杀入。
当然,如果是滴滴平台上的豪华车,快车等,有更优质的服务,滴滴提价就看它自己内部企业经营效率了,能有更多客户更好盈利,那是滴滴自己的考量。
总体而言,滴滴已成长为一巨头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满足资本的需求之外,一定要满足由它“搅乱”市场而导致的结果。出行难问题,滴滴一定要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
大家尽监督之力,大家也要能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
财经作家邱恒明
这种表达就是耍流氓。
企业的存在,就是以追逐利润为核心。所有不以赚钱为目的地创业,都是耍流氓。
而企业根据现实状况,提高产品或者服务借个,无可厚非。涨价就涨价,只要市场需要,价格随市场波动本身就是企业应对市场谋其利润的正常方式。只要消费者认为,这个价格是合适的,那么他愿意消费就可以。消费者认为这个价格不合适,他不消费大家也都无法可说。
但程维把滴滴涨价,牵扯到“让乘客还前两年补贴的债”,就是扯淡。
之前补贴,是你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实行的一种营销策略。这是企业在初创时期一种常规的战术执行,不然谁知道滴滴是啥玩意?
那时候滴滴也有融资资金支撑自己的补贴政策,从而击败了众多对手,跻身中国互联网出行、或者说共享出行行业的老大。有付出,就有回报,补贴带来的回报就是滴滴成长为行业垄断型企业。
但让乘客弥补之前补贴的“债”,这种说法,不是无知就是矫情。
两年前因为补贴坐滴滴的乘客,与现在坐滴滴乘客的人是一拨人么?不一定是。
两年前开滴滴的司机,是现在开滴滴司机同样一批人么?也不一定是。
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表达的。
涨价是企业经营需要,谁都能理解。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是没有办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的,这是常识,也是规律。但用“还债”这个说法,很不应该。
大家愿意掏钱坐滴滴,是因为滴滴确实方便了市场,给市场提供了比的士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更好的服务。如果有一天滴滴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能以更好地性价比让消费者满意,没有人买你的帐。
因为,没有人欠滴滴的钱,也没有消费者欠程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