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石鼓文》,听篆书展状元怎么说

近年来,书法教育界出现了许多提倡“篆籀为法

”的学院派学者。他们认为学习书法就应该追根溯源,而书法的根源则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虽然年岁更长于金文,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符号,只具备象形的意味,还未成为书法。于是,金文则成为了上溯根源的最佳范本。而金文中的典型范本就是《石鼓文》!

石鼓文为我国最古老的石刻,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被誉为“书家第一法则”。但是,因为年代甚远,且文字不同,所以初学者很难掌握其内在的风骨与精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地领略和掌握《石鼓文》呢?

张青山老师说:“但凡学习经典的碑帖,除了临摹原帖以外,还可以看看前人临习的作品,看他们是如何汲取营养,如何向古人学习的。学《石鼓文》,吴昌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对象。

张老师曾多次在兰亭奖、国展中获奖入展,并在全国首届篆书展中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他实力的体现。这几年,他不沉迷过去,反而更加专心地研究,实属难得。

在学习《石鼓文》这方面,张老师特意总结了学习《石鼓文》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技法。大篆有自己特定的技法,最主要的是起笔、调峰、收笔这三种,掌握了它们,才能写出地道的篆书线条,否则,软弱无力的线条又怎能体现《石鼓文》的篆籀之气呢?

2.笔顺。虽说“篆隶无笔顺”,但张老师认为,可以从篆书的演变过程推敲出其结字的规律和笔顺的写法,这不仅仅是学技法,更是一个积累学识、查漏补缺的过程。学书法必须要全面发展,否则再会写也只是个匠人罢了。

3.结体结构。篆书也有自己的结体与结构,而且篆书的结体与结构相对于行草而言更加难以掌握,笔画虽少却姿态丰富,篆书线条的位置和留白的大小以及整体的取势则成为了衡量篆书优劣的重要因素。

4.临摹。对于临摹而言,不仅要深究范本内在的涵养,如用笔的沉稳、行笔的力度、字形的特点,还要考虑书写以外的东西,比如用纸、用笔的选择。这都是书家最后书写的作品是否能够成形的关键。

对于创作而言,因《石鼓文》的天生气质使得初学者难以体现其大气磅礴和沧桑钝涩,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则更是带有属于书写的味道。张老师深明其中的道理,亲自讲解示范临帖和创作。张老师写完后,手中的毛笔在空中停顿了一下:“我终归还是比不上苦铁老人啊(吴昌硕号)。”随后又放下笔,释然道:“但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觉离他又进了几步,学书法难道不就是这样吗?”他笑得很灿烂。

张青山老师五体皆参加过国展,并在首届篆书展中获一等奖。本系列课程包括基本笔法、字例解析、字形比例、结构特点等,讲述细致,示范精彩。希望各位书法同道学习此课程后,能够有所收获。

想学《石鼓文》,听篆书展状元怎么说

导师介绍.张青山

想学《石鼓文》,听篆书展状元怎么说

张青山,1967年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考官,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书协理事兼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第二届青年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四届国学班成员。

他是中国书协会员

是中国书协考级中心考官

是河南省书协理事兼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也是中国书协四届国学班成员

入展

一、政府奖

1、获共青团河南省委“五四文艺奖”金 奖;

2、获河南省政府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

3、被河南省委命名为“四个一批人才”

二、中国书协专业奖

1、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2、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

3、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4、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

5、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一等奖

6、全国首届篆书展一等奖

7、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8、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9、“中华情”书画展全国奖等

作品欣赏

想学《石鼓文》,听篆书展状元怎么说

想学《石鼓文》,听篆书展状元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