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瘤在廣東發病逐年上升 猶如體內「定時炸彈」

專家指出,腹主動脈瘤好發於中老年人,建議50歲以上高危人群定期做腹部血管超聲篩查

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8月24日上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接收到一名從外院轉診來的70多歲的男患者,接診不到10分鐘後,男子突然陷入昏迷,腹部腫脹,瞳孔散大,患者最後不幸離世。據瞭解,該患者10天前出現腹痛症狀,被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曾到廣州兩家醫院看診,並未接受手術治療,最後倒在了急診室裡。

就在急診室接收該患者時,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在門診大廳舉行了“腹主動脈瘤的篩查和防治大型義診”,現場為68人做免費彩超檢查,篩查出腹主動脈瘤樣擴張2例。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常光其教授指出,腹主動脈瘤近年在廣東發病逐年上升。雖是良性腫瘤,但風險較大。好發於中老年人群,未破裂前基本無症狀,一旦破裂,極大幾率會導致身亡,猶如身體裡的“定時炸彈”。

这种瘤在广东发病逐年上升 犹如体内“定时炸弹”

什麼是腹主動脈瘤?

常光其介紹,它其實並非平常我們說的“瘤”,而是由於血管異常在局部鼓起的“包”,在血流的衝擊下,腹主動脈壁發生擴張或膨出,當直徑達到或超過原來的1.5倍時,就會被稱之為腹主動脈瘤。這種病60歲以上人群高發,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五到六,男性比女性多。據悉,這種病90%因動脈硬化導致,此外,高血壓、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綜合徵、主動脈中層發育不良等)都可能導致。

腹主動脈瘤未破裂前幾乎無症狀,很難察覺。

哪些人容易得腹主動脈瘤?

主要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且男女比例為4:1。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長期吸菸等,都可能造成腹主動脈瘤。此外,曾患有股動脈瘤、胸主動脈瘤等動脈瘤既往史的,都是高危因素。

常光其建議,50歲以上同時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做腹部血管超聲進行篩查。

这种瘤在广东发病逐年上升 犹如体内“定时炸弹”

查出腹主動脈瘤,是不是都要手術呢?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姚陳教授說,因為腹主動脈瘤一旦破裂,急診搶救幾率只有50%,因此他建議早發現早治療。

據介紹,當腹主動脈瘤瘤體直徑>5cm時,需要手術治療;而女性由於腹主動脈直徑偏細,當瘤體直徑>4.5cm就可考慮手術。此外,不論瘤體大小,如果瘤體直徑每半年增長>5mm,或因瘤體導致的疼痛、壓迫症狀、栓塞症狀時,都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教授王勁松表示,目前腹主動脈瘤有兩種手術方式,一種是傳統開放手術,另一種是微創介入手術。對比兩種手術,王勁松表示,傳統開放手術長期治療效果確切,但是腹部切口巨大,手術時間長,術後恢復慢,且發症率較多,身體情況差的高齡患者難以耐受。介入手術則避免了腹部大切口,減少了手術創傷和出血,住院時間短,尤其適用於合併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人。她建議,50-60歲的病人適合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更徹底,而70歲以上的選擇介入手術更為安全。

新聞加點料

採訪中,姚陳教授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腹主動脈瘤有以下診斷方法:

1.體檢:可以在腹部觸及搏動性包塊。檢出與體型有關:瘦人易觸及,但有時會將正常主動脈搏動誤認為動脈瘤;肥胖者不易觸及,常漏診。

2.血管彩超:最常用的篩查手段。優點:無創,操作簡便。缺點:準確性與操作者熟練程度相關,主觀性較強。

3.CTA:可做三維成像,結果準確可靠,常規用於術前及術後評估。但需注入造影劑,對碘過敏者及腎功能不全者不適用。4.核磁共振(MRA):常用於不適合做CTA檢查的患者。5.DSA:診斷的同時可做治療,常用於微創手術中評估。

來源|羊城派

圖片|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