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會志願者余煉:若黃胸鵐滅絕了,我們錦州如何承擔起這個罪過?

編者按:黃胸鵐(學名:Emberiza aureola),俗稱“禾花雀”,小型鳴禽。近20年前,它們是一種漫山遍野的鳥。然而,主要由於對其“食療”功效的迷信,據公開資料顯示,2000到2013年,僅媒體報道的查獲捕殺禾花雀的案例就有28宗;最多時,廣州和韶關查獲的被捕殺禾花雀數量達到10萬多隻。

過度捕獵食用,使黃胸鵐13年從“無危”變成了“極危”。對於這些被吃到快斷子絕孫了的瀕危物種們,百度等搜索引擎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017年底,在黃胸鵐剛剛被IUCN紅色名錄宣佈為“極度瀕危”之後,綠會曾發文《從黃胸鵐的極危,盼百度、搜狗、google等搜索引擎更多“正能量”內容就位》,並於12月24日,綠會向上述五大搜索引擎公司致函,建議其加強對瀕危、極危物種檢索結果的責任意識和保護意識,營造安全、健康的野生物種網絡生態保護空間。

近日,綠會中華大鴇保護地·錦州的主任餘煉先生和遼寧錦州當地的志願者們一起,在為遷徙鳥類進行日常巡護的過程中,再次發現了不少問題。他們大聲疾呼:錦州應該在生態文明上有所表率,應該從源頭杜絕捕捉野鳥,不要成為黃胸鵐滅絕的推動之手。特將此文分享如下,供讀者判斷、思考、點評。

整理/Linda 核/花花 編/Angel

綠會志願者餘煉:若黃胸鵐滅絕了,我們錦州如何承擔起這個罪過?

上圖:錦州晚報8月21日發表的《野保志願者疾呼:別讓黃胸鵐滅絕了》一文。圖/錦州晚報

近日巡護,在海灘上見到了大量的紅腹濱鷸和大濱鷸,紅嘴巨鷗與番石鷸也已經出現在海灘上,甚至我還見到了一群大概十多隻遺鷗,這都是已經完成一年的繁殖,開始回遷的鳥了。

我在想,它們回來了,黃胸鵐也快了。每年都是8月中旬,就可以在海邊的稻田裡找到它們的蹤跡。這是一種很小的鳥,本來並不珍貴,卻因為粵菜中的一道名菜,改變了它們的命運。

2002年到如今,短短十幾年間,99%的黃胸鵐消失了。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佈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這意味著什麼呢?

綠會志願者餘煉:若黃胸鵐滅絕了,我們錦州如何承擔起這個罪過?

上圖:綠會“中華大鴇保護地·錦州”餘煉主任和志願者們在巡護過程中發現大量密密麻麻的鳥網。這種絕命捕具,讓很多禾花雀在遷飛之旅中命喪黃泉。攝/餘煉

只需要做一個比較,我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也僅僅是瀕危評級而已。黃胸鵐已經到了隨時有滅絕的危險的程度了。而使它瀕臨滅絕的,是人類的捕捉,它消失的地方,是我們的餐桌。

那道著名的粵菜,叫“清蒸禾花雀”,大家可曾耳聞?黃胸鵐是它的主要食材。為了繼承所謂傳統的飲食文化,各種說法在網絡上傳播,甚囂塵上。尤其是禾花雀能壯陽的說法,更是得到食客們的一致認可。

廣東某些城市甚至舉辦了禾花雀美食節,年復一年。成千上萬的禾花雀被端上餐桌,那裡是它們的命運的終點,而錦州是它們走向餐桌的起點,錦州的閻家鎮、大友經濟開發區的稻田裡,是捕捉黃胸鵐的主戰場之一。

錦州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西臨燕山,東靠大海,中間是一塊不大的平原,並且物產豐富,尤其是盛產大米。稻田,是黃胸鵐最喜歡的覓食場所,稻田裡生活的大量的鱗翅目昆蟲,是它們的主食。

綠會志願者餘煉:若黃胸鵐滅絕了,我們錦州如何承擔起這個罪過?

攝/綠會志願者餘煉

黃胸鵐是一種小鳥,它們沒有飄洋過海的能力,又不喜歡在山上棲息,所以只能沿著窄窄的遼西走廊遷徙,春天從這裡北上去繁殖地,秋天通過這裡返回越冬地越冬。遷徙季節的錦州,就成了黃胸鵐數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區,也是捕捉黃胸鵐的最主要的地區。

每年4月份和8月中旬到10月初,是黃胸鵐路過錦州的時間,也是集中捕捉黃胸鵐的時間。黃胸鵐喜歡在稻田邊的蘆葦叢裡隱藏,到稻田裡去覓食,盜獵者就把捕捉黃胸鵐的網,下在稻田邊的水溝裡,網具比蘆葦叢還低,非常隱蔽,不易發現。當黃胸鵐從蘆葦叢飛向稻田,或者從稻田飛回蘆葦叢的時候,就會被掛在這些網具上。

綠會志願者餘煉:若黃胸鵐滅絕了,我們錦州如何承擔起這個罪過?

攝/綠會志願者餘煉

在固定的時間,通常是清晨,下網的人就會來收鳥,他們將仍然活著的黃胸鵐收走,通過收鳥的人賣給催肥工廠催肥,然後賣到南方的餐館,做成清蒸禾花雀端上餐桌。

作為志願者,我已經連續兩年參加了護飛巡護,拆網無數。不參加護飛拆網,你完全無法想像張網捕鳥的規模已經大到這個程度!我們一天的巡護,開車路程大致100多公里,拆掉的網能有1-2萬米,如果從錦州開始首尾相接,能一直連接到凌海。從網上拆下來的被盜獵者放棄的已經死亡的黃胸鵐,我們一天能拆下來100多隻。

更有甚者,他們還使用了誘鳥機!!!他們用一個類似於小蜜蜂的機器,不斷地播放從網絡上下載黃胸鵐的叫聲。他們把誘鳥機隱藏在網具的背後,以吸引黃胸鵐更多的掛網。

使用的網具,是一種非常便宜的網具,用手一拉就壞;但是,粘鳥卻獨具功效。當鳥掛在網具上不斷掙扎的時候,這種網具的絲線,卻會越纏越緊,直到把鳥兒緊緊地纏在網上,動彈不得。

綠會志願者餘煉:若黃胸鵐滅絕了,我們錦州如何承擔起這個罪過?

攝/綠會志願者餘煉

在捕鳥季節,我們走在農田裡,面對這蔚為壯觀的萬米網海,實在是觸目驚心。有的時候,作為一個人類,我感覺無言以對,甚至無地自容。

黃胸鵐是一種麻雀大小的鳥,曾經它非常的多,遷徙季節,成群的在稻田裡飛翔。這情形,如今已經見不到了,如果我們再繼續想方設法的捕捉,它們就真的要滅絕了。如果黃胸鵐滅絕在我們的網下,滅絕在我們的餐桌上,我們中國人,甚至是我們錦州人,如何能承擔這個歷史責任呢?世界的歷史會如何來記錄我們?

經過十餘年的不斷的捕捉,黃胸鵐消失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消失在錦州人的網具下。一個物種,一種大自然進化了上億年才形成的一個美麗的精靈,消失在我們手裡,消失在錦州,這實在是一個不可以接受的事實。

好在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現在,黃胸鵐還在,我們還能見到它們。再過一個多星期,它們就要從繁殖地,帶著它們的愛人和孩子,回到錦州海邊的稻田裡。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它們,甚至都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是不再主動的去捕捉它們,那就還有救,黃胸鵐這樣的小鳥,繁殖能力非常強,經過十幾年的繁殖,甚至用不了那麼長的時間,它們就能恢復到它們過去的數量,這是我們錦州人的歷史責任。

還有幾天就到八月中旬了,黃胸鵐要回來了。我們錦州應該張開雙臂去歡迎它們,不要用捕鳥網去迎接它們。

【法律小貼紙】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7),明確禁止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意味著不僅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將受到法律處罰,“吃野味”也將面臨法律追責。禁止進食受保護的物種,其中包括黃胸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