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保定故事,赞幸福生活第13期:无悔奉献,情洒田间

手拿一把铁锨,头戴一顶遮阳帽,已是古稀之年的徐水区西史端村党支部书记国自新,放弃优越生活,十几年如一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乡亲们把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庄改变成了美丽新农村。有请徐水区东史端镇宣传委员王醒晨讲述国自新《无悔奉献情洒田间》的故事。

宣讲人—— 王醒晨

讲保定故事,赞幸福生活第13期:无悔奉献,情洒田间

这个衣着朴素、满脸写满沧桑的老人叫国自新,他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富起来的人,36年前他拿着一把铁锨去闯天下,到哈尔滨市从干土建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就已是大老板,后来国自新把公司交给儿子,自己却在花甲之年回到村子,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打拼——为村子发展做贡献。

当时的村庄太落后了:学校破落,道路老旧,路灯失修,人心涣散,没有公共场所,绿化更是谈不上……闲不住的他太想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了。他不忘根本,时刻提醒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党教育他,培养他,才有他自己富起来的机会。他要回报社会,回报生他养他的村庄。

“二十几年前,我拿着一把铁锨给别人盖房、修路,二十年后我这把老铁锨要把村里的路修通畅。”国自新这样说,不久,东史端乡南线道路修建完成,国自新为乡亲们打通出行路,也打通了致富路。由此开始,村里不论是修路、修建学校,常能见到国自新的身影。他的事迹很快传开,外村人也慕名找他帮忙,国自新都一一答应,在他看来修路本是便民之举。没钱,他就自己垫资,国自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拥护。

讲保定故事,赞幸福生活第13期:无悔奉献,情洒田间

2006年,国自新高票当选为西史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这让他始料不及,同时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上任后,国自新提出“一年调整产业结构、两年解决吃水行路难、三年使村子大变样”的目标,并与乡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

要想富先修路。国自新带领两委干部,以“村村通”工程为契机,着手修建村内道路。没有机器,他用自家的,没有人工,他和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干,钱不够了,他自掏腰包20多万元。他干起活来不要命,病了也不休息,带病工作。一次正修路最关键的时候,他病倒了,可是令乡亲们没想到的是,他又出现在了修路现场,拖着输液瓶指挥工作。还有一次在干活时,他一下子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脸朝地磕在了橛子上,把嘴都磕流血了,他站起来还继续干……一条1.5公里的水泥路终于修建完成。2008年,国自新带领两委班子对村东、村西两个垃圾场进行清理、修复,建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

为了让村子的环境变得更美,西史端村修建村内中心大街,需拆除沿路村民私建院墙和台阶。国自新动员党员干部给住户做工作,但收效甚微。国自新便拿亲如兄弟的乡亲“开刀”,推了他家的墙,拆了门外台阶,之后又推了堂兄弟家的墙,婶婶说他“六亲不认”。国自新顶住各种压力带病坚持工作,终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乡亲们主动拆除了侵占道路的院墙和台阶。如今,村里路宽了,车也不堵了。

讲保定故事,赞幸福生活第13期:无悔奉献,情洒田间

国自新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引导扶持群众种植大棚蔬菜。联系专家来村授课,入棚指导;找乡信用社协调小额贷款;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以个人名义为村民贷款提供担保。

建学校,修公路,建广场,多栽树,安路灯,安装健身器材,规划新村,把垃圾场变成了人民娱乐的广场。现在村里晚上亮如白昼。有了明亮的路灯照亮,广场让村民健身有了地方。村里也自发组织了舞蹈队,爱好交谊舞、广场舞、健身舞的人都有各自的娱乐场所。好几个大广场都会被休闲的人占满,每天晚上都热热闹闹,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讲保定故事,赞幸福生活第13期:无悔奉献,情洒田间

村里的人们是这样描述国自新的:手拿一把铁锨,头戴一顶遮阳帽,十几年如一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终于带领大家把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庄改变成了朝气蓬勃的美丽新农村。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含义,用奉献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与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