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雙挑兩上高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援藏幹部崔湧勝利歸來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歸來的援藏幹部

一肩雙挑兩上高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援藏幹部崔湧勝利歸來

8月10日,我院援藏幹部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崔湧圓滿完成一年的援藏任務凱旋歸來。副院長潘凱楓,黨院辦主任仲西瑤、副主任章玉,醫學影像科主任孫應實、副主任高順禹、唐磊及科室人員專程到機場迎接。

崔湧醫生作為北京市醫管局赴拉薩市人民醫院評三甲短期業務指導工作成員,於2017年6月12日出發前往拉薩市人民醫院短期業務指導工作;同年,作為市委組織部、市衛計委2017年“組團式”援助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員,7月27日,再次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援助任務。

到達拉薩後,崔湧醫生克服重重困難,建學科、做科研、訂製度、帶徒弟,協助拉薩市人民醫院放射科通過了三級甲等醫院驗收,完成了放射科3.0T磁共振的安裝培訓併成功投入使用,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贏得了讚譽。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崔湧肩挑兩項援藏任務,敢擔當兩上青藏高原

8月10日,從雪域高原拉薩跨越近4000公里,我院第二位援藏醫生、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崔湧平安抵達北京。

從2017年6月12日出發第一次進藏開始,14個月的時間裡,崔湧兩上高原,完成了市醫管局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短期業務指導工作和市委組織部、市衛計委2017年“組團式”援助拉薩市人民醫院的兩項援藏任務,為拉薩市人民醫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崔湧以援藏為契機,不斷學習,增強自身素質能力,提升黨性修養,在艱苦的環境中鍛鍊自己,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經過一年的錘鍊,順利通過黨組織考驗,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他也因此成為我院第一位在支邊工作期間入黨的人員。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上次報名沒批准,這次該我去了!”

2017年6月12日,我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崔湧啟程赴西藏開展短期業務指導工作,協助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評“三甲”工作。

5月27日,根據北京市醫管局“關於選派醫療人才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短期業務指導的通知”統一部署要求,支持拉薩市人民醫院評三甲評審工作,要求我院選派1名具有高級職稱專家進藏開展短期業務指導工作。

自2015年北京市啟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以來,協助拉薩市人民醫院進入三甲醫院的行列,這是北京市醫管局承擔的一項醫療系統援建工程,意義重大。

在緊急召開的放射科幹部會上,未等全科動員,崔湧首先表態,“幾位主任都不要爭了,2016年我曾報名援藏工作,也曾隨我院醫療隊去過西藏,身體沒問題,我申請參加此次任務”。

還記得,2016年5月,教育部準備組織第八批援藏任務,醫學部要求所屬幾家醫院各選派2名候選人準備。接到消息,崔湧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候選者,雖然最終因為上級沒有選派我院專家而沒有成行,但是關鍵時刻方見英雄本色。

經過力爭,崔湧獲得了這次援藏任務。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三點一保證,高原加班加點快節奏

作為北京市醫管局短期業務指導第二批團員,崔湧於2017年 6月12日至23日到拉薩市人民醫院放射科進行業務指導,協助放射科開展評三甲工作兩週,2017年7月下旬,他又再次進藏進行三甲評審前的衝刺準備。

拉薩市人民醫院放射科由於多年條件的侷限,與三甲評審要求還是有相當差距的,設備陳舊、人員短缺、制度空白,剛通過三級乙等評審五年的基礎和短暫不到一年的三甲準備時間,準備評三甲的現狀並不樂觀,崔湧感到任務沉甸甸的。不過沒時間抱怨,崔湧和醫院放射科同仁一起共同對照自治區評審細則,將相關10條58款涉及內容逐一進行核查列表。動員全科室同事,首先整理已有文件,兩個文件櫃的資料文件和各辦公室、各臺設備記錄彙總一起,堆滿了大辦公桌。

由於整理工作繁瑣,加之時間緊張,在崔湧的安排帶領下,他們午休時間佔一點、晚上下班晚一點、休息時間想一點、週六保證不休息,每日加班成為常態,時刻搶時間,全科同事毫無怨言。

對於初到高原,本應該是動作慢一點,休息多一點的崔湧,雖然憋氣、頭疼、血壓高、失眠等反應接踵而至,但時間緊迫容不得他休養調整,他選擇了以身作則,甚至比當地醫生加班時間還長,想得還多,為大家樹立了榜樣。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8月,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三甲評審。評審專家對科室的工作流程、制度落實等全方位進行了現場檢查,評審結果使得大家都歡欣鼓舞。放射科旺堆主任高興地說,這就是老西藏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體現。

2018年1月3日,拉薩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揭牌儀式舉行,標誌著拉薩市擁有了高質量、高水平、現代化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該院成為全區首家地市級“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全科同事一起激動地在三甲牌匾前合影,慶祝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這也標誌著崔湧的第一項援藏任務圓滿完成。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二上拉薩,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影像診斷隊伍

“派我去,短期變長期,接續完成新任務”

6月23日,北京市醫管局黨委通知,按照市委組織部、市衛生計生委關於2017年“組團式”援助拉薩市人民醫院援藏幹部選派工作要求,我院選派一名幹部赴西藏拉薩市人民醫院工作一年。

得到消息,正在執行短期援藏任務,剛剛完成第一次拉薩工作的崔湧找到黨院辦仲西瑤主任說“我正在執行短期援藏工作,我要求短期變長期,由我在完成短期援藏任務後,繼續留在西藏,接續完成新的任務。”院領導經過慎重考慮,接受了崔湧大夫的請求,決定上報醫管局,參加這次組團式援藏工作,再赴拉薩工作一年。

崔湧大夫義不容辭、勇於擔當的大無畏精神,讓全院員工都深受感動。

7月27日,崔湧再次啟程赴西藏拉薩市人民醫院,這次是工作一年,這是崔湧在承擔北京市醫管局“醫療人才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短期業務指導工作”任務後,再次承擔援藏任務。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完成第一臺磁共振的安裝應用

當有人問:影像醫生有啥用?崔湧經常說,影像醫生是偵察兵,是醫生的眼睛。在雪域高原,更缺少先進影像設備和有經驗的影像醫生,做出準確的影像診斷,為臨床醫生指明治療方向。影像醫生援藏的目的,就是提升高原影像診斷水平,做雪域高原醫生的眼睛,提升高原醫療水平,保障邊疆人民健康。

拉薩市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崔湧所在的放射科馬上又面臨引進的3.0T高場強磁共振的安裝和應用。這次引進的設備,是拉薩市的第二臺3.0T磁共振。但科室既往沒有任何人員進行過磁共振相關培訓,更不要說臨床經驗。全科設備原來只有一臺16排CT,一套數字胃腸機和一套DR;人員構成中,全科只有兩名主治醫師和幾名住院醫師。如何短期完成操作和診斷培訓,成為首要任務。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根據科室現有基礎,崔湧和科室領導採用理論授課,讀片實戰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每週五中午固定時間業務學習,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時組織科室進行晨讀片,每天“看圖說話”,用病例圖像進行實戰演練,逐步從圖像中認識疾病。為保障設備運行的安全,崔湧和科室同事一起商量優化了檢查流程,制定了患者預約、日常設備檢測記錄等各項規章制度,針對藏族患者特點,配備了電磁門禁、安檢門、更衣間等設施,幾個月下來,大家對磁共振圖像不再陌生,基本掌握了常見病的磁共振診斷和鑑別。


在裝機和操作培訓後,於2018年3月投入臨床應用。從開機至今已進行近千例檢查,均由放射科的醫生獨立完成掃描操作及診斷工作,提升了本地醫生診斷水平,填補市醫院各項技術檢查空白幾十項,實現了從16排CT到3T磁共振的順利飛躍。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輸血”變“造血”

在放射科,崔湧按照組團式援藏要求,積極建立師徒幫帶關係,在科室骨幹醫生中,根據個人意願和科室學科建設需要,崔湧與大旺堆、次仁平措、左曉文、丁浩、趙雪林五人簽訂師徒幫帶協議。在一年的幫帶中,從日常診斷、讀片、業務學習、科研工作開展各個方面進行個體化指導。目前幾位“徒弟”均按計劃完成業務及科研培養目標,打造了科室較為堅實的臨床科研力量。

拉薩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基礎較為薄弱,沒有高級職稱醫生,科室也沒有學科建設和業務學習規劃,為了促進學科發展,崔湧協助科室確定學科方向,把放射科劃分為心胸組、腹盆組、頭頸及骨組、兒科組,規範每日病例討論制度,並按照學科組織系統學習,授課由一個人講逐漸變為大家講,使每一個醫生都有機會站在講臺上,養成了科室的學習氛圍。

在科研方面,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崔湧牽頭申請了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模態影像組學分析在肝包蟲病診斷鑑別中的應用研究(XZ2017ZR-ZY01)並獲得批准。藉此課題帶領科室五名醫生從病歷蒐集整理、圖像篩選、病灶選取勾畫、病灶影像組學特徵分析等各個步驟進行實際操作,使科室醫生第一次真正參與到臨床科研中來。

經過一年努力,科室已建立起規範的病例討論制度、業務學習制度,並嚴格落實執行,已進行疑難病例討論200餘例,業務學習近40次。課題研究工作也有條不紊的開展。

崔湧說“援藏不止需要情懷,需要行動,不止是榮譽,更多的是奉獻、責任、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