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青春北京

首都视角 青年话题 赤子情怀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十年前的今天,我用诺基亚N95拍下这张照片,坐标北京SOHO现代城。

那是一个并不寻常的桑拿天,就连车水马龙的北京CBD也显得意外空旷。

那一刻,北京,中国,都屏息凝神,等待晚上8点零8分的到来。

这个夜晚,对中国而言,不仅仅只是一场开幕式。

飞跃

420亿美元,创下奥运会之最。

不少人怀疑这些钱是否花得值当。

美国著名学者哈里·哈定说,那一天他嘴巴张了四个小时没有合拢,这样的综合实力,一般国家想展现也展现不出来。

敏感的战略家不需要数字,通过一个事件就能嗅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质的飞跃。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新的航站楼和奥运场馆、工厂停工、外网解禁、公交降价、出租车司机学习英语、志愿者……这一切都显示,这个古老的国度,已经准备好拥抱世界。

如果中国崛起有时间表,这当属中国崛起元年。

但2008年更像是一部悬疑片,充满了历史的吊诡。

元旦,人们簇拥在奥运倒计时牌前,用欢呼迎接这注定写入历史的一年。

几天之后,肆虐大半个中国的南方大雪灾阻断了道路,数百万人滞留在天寒地冻的回乡之路上。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2008年02月01日,广州火车站因暴雪滞留的旅客

3月,西藏拉萨发生骇人听闻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次年,是新疆乌鲁木齐。

恐怖分子的杀戮激起了中国人的同仇敌忾。

一个月之后,当奥运圣火传递到巴黎,坐在轮椅上的中国女孩金晶,用身体护住圣火,捍卫了奥林匹克和中国的尊严。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无数80后志愿者涌向四川,老者在震区教室的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

这是大悲大喜的一年,也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年。

爱国

也正因如此,对中国的非议,在这一年也格外密集和刺耳。

林妙可站在台前,身后是来自全世界的指指点点。

英国《泰晤士报》把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德国希特勒举办的奥运会相提并论,认为这只是为了“自吹自擂”。

还有美国运动员一下飞机就带上口罩,以抗议北京的雾霾。

然而,当《歌唱祖国》在全场响起,当李宁拿着火炬出现在半空,当姚明挥舞着国旗走进奥运会场,很多中国人眼眶湿润了。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那年夏天,大街小巷里穿梭的志愿者马甲成为最流行的风尚,形形色色的微笑圈成为了抢手的收藏品,从出租车司机到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而在2008年之前,志愿服务对于中国人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奥运会激发的强烈爱国热情催生了第一代“自干五”。从anti-CNN到“做人不能太CNN”,中国年轻人第一次开始用相对平等的视角看西方媒体,有了更强的国家民族认同意识。

次年春天,“新浪微博”内测版应运而生,中国舆论的形态从此被改变。

中产

在奥运场馆之外,单双号限行让马路变得宽敞许多,那是第一次,人们开始知道“限行”并且抱怨不已,而如今,“限行”已成中国许多城市的日常。

坐在公交车上,窗外是飞速后退的一面面奥运旗帜,崭新的鸟巢和水立方拔地而起。

就在2年前,这周围的房价是4000元/平米,而在奥运会之后,它一度飙升到20000元,随后停滞不前。

后来的那些年里,“崩盘说”几乎年年都会出现。人们说,20000块钱一平米简直是天价了,这价格已经顶破天了。

岂知这只是十年蓄势待发的起点。如今这里不少楼盘的房价已然超过每平米10万元。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与之相伴的,是有房家庭财富的迅速增值。

1月15日,崔健在工体再次唱响《一无所有》,但已经很难再吸引今天的年轻人了。

奥运结束的21天后,大洋彼岸的雷曼兄弟倒闭。

全球性金融海啸扑面而至,不自信开始在美国和西方萌芽,并为十年后的民粹泛滥埋下祸根。

中国股市一泻千里,国家“四万亿”救市,房地产市场终于回升。

一时间,风景这边独好。

焦虑

十年前的今天,万人空巷。

当我用诺基亚手机将照片用彩信发给家人的时候,公交车里的电视上,正在播放联通的3G宣传片。

但并没有多少人为手机提速而兴奋。

那时候杨永信的“电击治疗网瘾”还很火,人们认为互联网除了网游就一无所有。

那一年苹果第一代手机风靡全球。一年以后,苹果手机在中国首销上市。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有人翻出了一本2008年的杂志,图中是2008年手机热卖榜单前10名

与此同时,淘宝开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这一切,让中产阶层的话语权大大提升。

一名叫简光洲的记者,用一篇有关三鹿奶粉的报道,在中产群体里投下一颗炸弹。三鹿集团先是否认,之后不得不俯身道歉。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食品安全被揭开冰山一角,紧随其后的是环境、医疗、教育……

财富的增值和话语权的提升,让中产的焦虑,以2008年为起点,变得一发不可收。

港台

2008年同样焦虑的,还有一名香港年轻人,由他引发的“打酱油”一词,瞬间火爆,直到今天依然是网络高频词。

与此事件的喧嚣相对应的是2008年香港电影的惨淡无比。

内地资本大量涌入,合拍片大行其道,全年只有两部正宗的港片上榜,与巅峰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中央政府的力挺,香港平安度过金融危机。那一年,港人的祖国认同还很强。

同样不景气的还有台湾。

港台艺人来内地捞金逐渐风行。

李宗盛和罗大佑、周华健、张震岳在那一年组成“纵贯线”乐队,在几场巡演之后,很快销声匿迹。

李宗盛唱道:我们都在海里,我觉得我们像沙子。

在海峡那一边,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把振兴台湾经济,抵御全球经济不稳定风险放在了第一位。他还说: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10月,陈水扁锒铛入狱。

年底,两岸实现“大三通”。

变迁

2008年,从年初到年尾,中国经历了一次蜕变。

在一次次的事件中显示出的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在年底的时候让世界看到一个势不可挡的中国。

美国和西方看到了中国的蓬勃力量,一边提防一边拉拢。在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与此同时,罗伯特、基辛格等战略学者提出G2概念。哈佛一个经济历史学家造了个词:Chinamerica(中美国)。

在国内,中产的迅速崛起,一次次倒逼政府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在舆论上,“左”“右”两派泾渭分明,在批评政府言论迅速增多的同时,许多年轻人也成了祖国的粉丝。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除了升学、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2008年或许是我们在21世纪印象最深刻的年份。

如果能给2008年的自己捎句话,你会说什么?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对于2008年,你想说?

编 辑 |刘 青 校 对 |董雅婷

来 源 |补壹刀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回 顾

往期文章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冬奥会Winter Olympic Games

冬奥百科——竞赛项目

看懂2008年,你就懂了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