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论语》之:真正的朋友是 “同仁”,是同道中人

慧眼《论语》之:真正的朋友是 “同仁”,是同道中人

真正的朋友是 “同仁”,是同道中人

“学而篇”的第一章的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常说的“朋友”的概念,“朋”和“友”是有差别的。这个时代,人们都慨叹哪还有真正的朋友呀!这是世风日下所造成的,人越来越自私,既不能做一个合格的朋友,也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是讲信用的,而又有多人为了朋友而守信呢?所以,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那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朋”,什么是“友”。

对于“朋”的含义,清朝注解《说文解字》的段玉裁,引用《周礼注》:“同师为朋”。东汉经学家包咸注释为“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意思是同一个老师门下的叫做“朋”,志趣相同的叫做“友”。按照这个理解,学习儒学的“朋”就是特指凡是以孔老夫子为老师的,统称为“朋”。我们有共同的老师,就是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我们都是孔老夫子的弟子,都是学习夫子所讲的学问,统称为儒生。而“友”是指相同志向的人。在这一句,没有提到“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虽然有人不是拜在同一个老师们下,但是他们的志向相同,就可以称为“友”。在《论语》中有“士志于道”,是说读书人立志于学习圣贤之道。我们看从先秦时期有诸子百家,当今世界各种宗教都有用,人们追求的目标不同。说明既不是同一个老师门下的“朋”,更不是志趣相同的“友”。

真正学儒的,彼此之间称“同仁”。同仁的意思是共同追求“仁”的人。仁,是儒家学问的核心。《论语》属于孔子学问的“人道学”体系,就是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人们看到的是有关社会伦理范畴的内容。难怪西方人认为孔子只是一个社会伦理学家,而不是什么哲学家,是因为他们把《论语》当作孔子学问的全部了。儒家学问的最高追求,就是那个形而上的道。道,是宇宙的本体,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所理解的。我们所能见到的,所运用着的也叫做到“道”,这是“道”的外用。如果非得说清“道”和“仁”的关系,那么“道”就是体,“仁”就是“用”。

“仁”到底是什么,如果结合“仁”字解释,就两个人的意思,二人成仁。讲的是两个人之间如何处关系、如何做事?扩充到整个社会,就是《颜渊篇》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是礼的体,礼是仁的用。至于仁之体的道,那就是只要把仁之用做得越好,就越接近仁之体了。有一分境界就有一分认识,这说明夫子之道不是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来讨论的,而是要具体做出实践。从《说文》的注释来说,“仁,亲也。”从“仁”之体来说,那就是指生命的本体,人类文化的核心就是“仁爱”。从“仁”之用来说,包括仁心以及仁心的外用,包括仁者,还包括所有的仁行。

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每天观照自己的心是否符合“仁”的要求,省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仁”的标准。周围有了“同仁”才能一起进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