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佬勸大家不要買房,買了的豈不要哭?

這個大佬勸大家不要買房,買了的豈不要哭?

最近這一批買房人,運氣有點差啊。起初是房價指數跌了一年,總覺得再等等還能更便宜;誰知道房產這個車,說開就開,“去庫存”一腳油門下去,一半計劃買房的人被甩開了十萬八千里;好不容易跟上的,湊足六個錢包,把“行李”(首付)往車上一扔,準備上車時,duang,限貸了—“行李”(首付)上車了,人還在外面。好不容易安頓下來了,經濟增速慢了,說好的兩年後月供就被稀釋呢?這下好了,住著千萬豪宅,平時吃個呷哺還得比較各種團購套餐哪個合算,看來看去,最後回家泡麵去了—甭管啥牌子的面,吃起來咋都一股子“韭菜”味呢?

心情總算平復一點了,“哎,好歹自己有個房子住了,安貧樂道也蠻好”;結果有大佬說了:“他一直勸身邊的同事這兩年不要買房,因為近兩年的房屋質量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誰也不要笑話誰,接下來估計誰都逃不掉。”

這個大佬勸大家不要買房,買了的豈不要哭?

關鍵這位大佬還是位房地產老總……

心裡更慌了。早知道就不操心什麼70年產權50年產權的了,產權沒到期呢,房子早沒了吧?當然,也許老總是針對近期的一些問題,比如開發商賺快錢的思路,提出的一些批評,不過是個噱頭。但我們由此必須重新考慮,什麼才是房地產投資,如何買房才不會掉進坑裡。

首先要說的,就是一窩蜂地去追逐“快錢”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國內房地產市場沒有跌宕起伏的過程,房價也沒有經歷過漲跌的週期,投資者總是以“購買房產就是擁有財富”的心態來麻醉自己。於是這也就出現了“萬人搶房”的壯觀景象。簡單把“房子”與“財富”畫上等號,既不關心項目的整體情況,也不關心項目的質量、進度,甚至連“五證”有沒有,開發商有沒有資質都不關心。這比賭桌上的賭徒都要狂熱與盲目!而因為開發商資質、開發項目問題、樓盤質量等原因導致的維權事件,坊間時有傳聞,只不過種種原因,不會廣而告之吧。

這個大佬勸大家不要買房,買了的豈不要哭?

以這種投機心態去面對一個無法把握的房地產市場,怎麼能不在市場的殘酷洗禮之下,要麼失掉大量資金,失去創富機遇,要麼房價漲了,個人的負債也跟著增長了,實際的購買力是下降了,日子更加緊巴了。看著別人書寫著創富神話,怎麼到自己買房這裡就全是坑呢?

因此,在市場進入下行區間時,如何分辨項目,是正確買房的關鍵。懂得政策的原理,研究新政之下的遊戲規則,規避只瞄著“快”的開發商,要買入真正的品質項目;更重要的是,《易》經說“潛龍勿用”,既然市場開始降溫,我們是否也要考慮“勿用”呢?把未來升值潛力低的房產、老舊小的、新建的但後期不溫不火沒有啥看點的房子出手,整合資產擇地再戰。最終,投資者應該學習前沿的房產投資思維:僅僅靠一買一賣賺差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總之,未來房產投資將更加複雜,僅僅把希望寄託於房價的上漲是不科學的,坐等買房賺差價的思維已然落伍。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