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管事」女書記 駐村又「駐心」——鐘山區經濟和信息化局派駐青林鄉海發村 第一書記林金秀駐村幫扶側記

沿著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新修通的通組公路走去,到處可以看到村民們俯身耕種的身影,還有乾淨整潔的村莊。海發村能有今天這樣的景象,全是因為村裡來了一位“女書記”。

2017年4月,37歲的林金秀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請纓到鐘山區最邊遠、最貧困的金盆鄉開展駐村幫扶;2017年8月,因在金盆鄉營盤村工作表現突出,林金秀調任省級深度貧困村——青林鄉海發村擔任第一書記,踏上了新的征程。

管民事,以誠相待

“大哥,你好!我是……”“我才不管你是誰,今天不把事情給我整好,我就一直把路堵著。”林金秀才剛開口就被情緒激動的村民給打斷了。原來,海發村六組村民羅發義因未獲得徵地補償款,在詢問村幹部、鄉幹部遲遲得不到答覆後,一氣之下就用大石頭堵住了正在施工的旅遊環線。

“鄉里來丈量土地時是你本人參與的嗎?”雖然駐村只有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林金秀卻早已熟諳群眾工作的“套路”。

“丈量土地時我在上海打工,不在家,是我兄弟幫我登記的,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只曉得周圍人都拿到錢了,而我卻一直沒得。”羅發義苦著臉說。

瞭解情況後,林金秀立即電話調度詢問,原來是工作人員登記上報的時候疏忽,遺漏了該村民的名字。

“我把手機號碼留給你,你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詢問事情的進度,三天之內我一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先把石頭搬開嘛!”村民本性淳樸,聽到自己的訴求能夠得到解決,便動手將石頭搬開了。三天後,林金秀如期答覆了羅發義,併發放了徵地補償款。

雖然駐村時間不長,但有著十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林金秀作風穩健老練,在同事眼裡她是海發村當之無愧的“救火隊員”。林金秀經常說:“給村民承諾了,就要守誠信,就要做到,這樣村民才會信任你、支持你。”

去年秋天,利用秋收備耕下種時機,林金秀帶領村幹部、駐村幹部積極動員群眾利用種植烤煙前的土地空閒期種植了130餘畝紅香蒜,用以增加村民收入。今年春天,種植的紅香蒜喜獲豐收,但本該高興的村民卻滿臉愁容,看著地裡滯銷的幾萬斤紅香蒜,大家紛紛找到林金秀,而她一句“交給我”頓時讓大家焦急的心平靜了下來。

說幹就幹,林金秀立即帶著駐村工作組連日連夜奔走操勞,先後聯繫市廣播電視臺、區商糧局、西部大象超市、百盛超市等十餘家單位企業,為紅香蒜謀求銷路。3月23日,海發村銷售紅香蒜的廣告在六盤水廣播電視臺播出後,當晚就收到2000多斤訂單。看著一單單的訂單和忙碌的村民,林金秀自己也主動當起了採摘員、搬運工,還動員自己的丈夫當起了貨運司機,滯銷的5.5萬斤紅香蒜短短20多天就全部銷售一空。

“其實當時說交給我,我心裡也沒底,但是向村民承諾的事,我就必須全部辦到。”林金秀堅定地說。

管閒事,以情交情

海發村四組祝髮明老人,在領到房屋搬遷補償款存摺後,卻依然遲遲不肯搬離地質災害點,老人的大兒子還三番兩次跑到村委會鬧,說村幹部剋扣了他父親的搬遷補償款,只發了一個空存摺。

幾次都沒能找到對策的村幹部只能向林金秀求助。

在多方查閱後,林金秀髮現老人的搬遷補償款早已發放到位,但因老人把存摺交給大兒子保管,後被大兒子的孩子偷偷用銀聯卡從取款機上將老人的搬遷補償款取走了,這才鬧了“烏龍”。

“按理說,錢發出去了,找到原因了,剩下的便是老人自己的家事,不應再由我們插手,但只要群眾反映了,我們就應該管好,服務群眾就是我們的責任。”在老人請求村“兩委”出面協調後,林金秀沒有任何遲疑。

“老人家,你看這樣行不?你把一家人召集起來,由我們出面來協調,讓你的大兒子籤一份還款承諾,一式五份,你和你的三個兒子、村裡面各一份,我們一起來監督。”林金秀把老人的家事當作自己的事,提出了一個合理的避免激起家庭矛盾的好辦法。

最終,老人採納了林金秀的好點子。同時,老人也被林金秀的工作熱情所打動,主動提出立即搬家,及時搬離了地質災害點。

海發村八組貧困戶劉和平,工作難做、脾氣不好,年紀輕輕,但由於好吃懶做,是村裡有名的“懶漢”。

在一次走訪中,瞭解到劉和平家的情況後,林金秀就將劉和平戶列為自己的重點幫扶對象,三天兩頭入戶做思想工作,在林金秀苦口婆心的動員下,劉和平終於有所鬆動。看到劉和平有了變化,林金秀立即利用區經信局的資源為劉和平聯繫務工工廠,並安排他到效益最好的機械廠工作。

“謝謝林書記!要不是林書記,我現在還在家裡窩著呢。林書記為我考慮了這麼多,我一定好好幹活,爭取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的生活。”正在工廠裡務工的劉和平感激地說到。

“村民的小事、閒事也是我的事,把村民的事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把村民的大事小事都管好辦好,村民才會信任你、喜歡你,把你當家人。”林金秀回想著這些年的工作,總結似的說到。

管家事,以身作則

初到海發,大家看到新來的第一書記是名女同志就愣了神。林金秀明白,當時在大家眼裡,她就是個來混日子的,吃不了農村的苦。為了消除大家的顧慮,每次分配任務,她都是讓大家先選,剩下的難啃的硬骨頭就留給自己,常常是正吃著飯,一個電話說有事情,她就放下筷子走了。漸漸地,大家對林金秀的看法有了改觀,“一個女書記,幹起工作來一點也不輸我們這些男同志。”村黨支部書記李光文贊著大拇指說到。

林金秀把海發村當作自己的家,將村組幹部當作自己的家人。為了帶好這一家子,她當起“包公”,執掌考勤紀律,帶頭早起、帶頭加班;她將辦公地點搬到一樓大廳,讓老百姓一進門就能辦事;她積極協調“孃家”區經信局為村裡添置辦公設備,改善辦公環境;她主動對接“組組通”公路建設、路燈亮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修通了海發村連接外界的通道、美化了海發村的環境;她全力推進扶貧產業發展,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村社合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她牽頭制定幹部包組制度,在為每一名駐村幹部、村組幹部壓擔子、壓責任的同時,自己主動承擔起貧困程度最深、工作最難開展、情況最複雜的村民小組包保工作……

村裡的男同志看到一名女同志工作幹得比他們還好,也有了“脾氣”,誓要與林金秀比個高低,大家越幹越有勁,村“兩委”的凝聚力和執行力也逐漸強起來。

說起自己真正的家事,堅強的林金秀卻紅了眼睛。2017年,林金秀的公公和大哥相繼因病去世,林金秀卻因工作原因沒能在親人離世前再看一眼、聽一句、道一聲,讓她產生了深深的內疚和自責。堅強的林金秀沒有被生活上的悲痛所壓倒,在丈夫和兒子的支持下,她迅速將悲傷藏於心底,化悲痛為力量,將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傾注進海發村。

做實事,不虛度駐村的每一天,這是林金秀時常放在嘴邊的話語。為了讓村民們能夠早日脫貧,林金秀完全將自己沉入海發,用心瞭解群眾的所想所需,用情解決群眾的大事小情。在林金秀的感染下,大家的脫貧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切實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愛管事”是群眾對她的印象,“管好事”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夏秋攻勢,我將更加專注地管好海發村的每一件事,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努力推進勞務輸出,堅決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於未來,林金秀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