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莫安奈


在農村有著很多的習俗和忌諱,這些習俗往往都是流傳著上千年之久,農民也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禮俗體系。而這些民間忌諱和習俗都會以俗語的形式體現出來,通過簡單直白的文字就能夠起到表達的方式。這些俗語也有著多種表現方式,比如說諺語、歇後語、順口溜等。不管是哪種方式都能夠將文化傳承出來,在上千年的文化傳承中農村人都可以依靠這些習俗將文化保留出來。那麼“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你知道如何理解嗎?

其實這句話直面意思上比較簡單,但實際上想要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句話所體現的是農村人過生日中的講究。對於農民來說老人過生日一般都會稱之為“過大壽”,在老人祝壽的這一天,子女無論有多麼的繁忙都會陪在老人身邊,親戚朋友也都會來到這裡。一般過壽要講究熱熱鬧鬧、風風光光,主要是小輩給老人慶祝。一般50歲以上的人過生日就可以稱之為大壽了,但其實農村人是不過過50歲的大壽的。

雖然各個地方的習俗不同,對此的講究也會有所不同,但實際上男人過壽講究“九”,女人過壽講究“十”。比如說農村老人過60大壽,那就會選擇在59歲的時候度過。相比之下女方可以過60歲的大壽,沒有什麼忌諱。主要還是因為男屬陽、女屬陰的說法。而陰陽五行說對應在數字上也有不同,“九”為陽、“十”為陰。因為“九”是個位數中最大的一個,而“十”就是“零”,數字中最小的一個。這樣一來就有了男慶九、女慶十的觀念。

當然十也可以理解為十全十美,但往往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完美的,所謂的“物極必反”、“盈滿則虧”都讓農村人 忌諱“十”這個數字。因此不管是在神話傳說中還是風水講究中,大家都是以“九”為大。如果是未成年的孩子,一般都會稱之為過生日,主要是長輩給孩子過的。

相比之下那些30歲、40歲的男女就比較尷尬了,在農村也講究“男不三,女不四”的說法。男人不能過30歲的生日,女人不能過40歲的生活,不然家庭運勢、子孫健康就會得不到保證。所以在30、40歲的生日輕易是不會大操大辦的,而到了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多講究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新農村的日與夜


農村有許多非常有趣的風俗,這些風俗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以前農民對於這些風俗是十分注重的,比如什麼日子去探望別人,什麼日子可以出遠門,都有不同的講究,農民認為要是沒有按照這些風俗來做,就會招致禍患。

現在農民也漸漸明白這些風俗不過是討個吉利罷了,因此大部分的風俗都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了,但是還是有一些風俗留了下來,比如過生日的風俗,農村現在都有男人不過整歲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的風俗,這個風俗到底從何而來呢?

這一風俗來自一句農諺“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三十歲的生日要好好慶祝一下,而四十歲的生日是不能大肆操辦的。關於過生日的風俗農村有很多,一般農民在孩子十二歲的時候都會給他大過一次生日,農民認為這樣孩子的生活就會順順利利,老人則有六十大壽的說法,農村傳言六十歲就是閻王門前繞一圈,要是不大過一場,對父母就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也有這種說法。農村男性一般是不過整歲生日的,一般過九的生日,據說這樣,男性的壽命就會被延長。

之所以說三十歲的生日要大辦,是因為以前人們的壽命短,一般人活六七十歲就不錯了,三十歲就是人生的分水嶺,代表你的前半生已經過去了,三十歲的生日大過也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並且農村還有一種說法,三十歲之前的生活要是不容易,過了生日時運就會慢慢扭轉,要是三十歲之前的日子還算舒心,過了生日,日子會變的更加順利。

而不過四十歲的生日也是有說法的,一說是四和“死”同音,這就是犯了大忌諱,要是四十歲還大肆過生日,就是相當於告訴閻王爺你活夠了,過生日的人說不定很快就會沒命。所以四十歲的生日不能大肆宣揚,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飯,儘量低調。另外的說法是隻有女人不能過四十歲的生日,男人過不會有什麼影響,要是女人過了四十歲的生日,就會因此而折壽。

這就是農村男人不過整歲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的由來,農村這樣的風俗講究還有許多,你還知道哪些呢?


村樸


在農村生活,處處都有所講究,哪怕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老一輩都能說出來個條條框框,更不要說很多關於叩拜的大事了。在農村,人們關於叩謝拜禮有“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的這種說法,這種說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樣的道理呢?咱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

在農村生活,相信大家都會給自己的長輩拜壽磕頭。農村的拜壽的時候非常的講究,給長輩行大禮的時候是三拜九叩,意思是跪拜要拜三下,叩首要拜九下!不過現在哪怕是農村,需要行這種大禮的機會也非常少。而且“四”諧音通“死”,非常不吉利,用在給長輩拜壽上面更加的不合適!所以農村拜壽一般情況下都是叩首拜三下就行。

除了拜壽的時候不能拜四下,還有在叩拜神佛的時候也不能拜四下。因為按照老話講“神三鬼四”,拜三下是拜給神佛的,可如果拜四下那就是拜給鬼怪的。這顯然不是人們的目標,所以這時候也不能拜四下!

雖然說上面兩個方面都是有些迷信的因素在裡面,但是“拜三不拜四”的規矩是自古就傳承下來的,不僅是一種講究,也是中國的一種禮儀文化,需要我們去遵守!

駿景——殷


駿景農業


過去的農村人,出門拜見貴人都要選個日子。最好的日子就是農曆初三。最忌諱就是初四。而在春節晚輩給長輩行禮也是三個。上墳祭祖以及悼念亡者都是三拜。

為什麼選擇初三拜見貴人,因為“三”這個數字包含了“天、地、人三才全”的意思。通常拜見貴人大多數都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拜見貴人或者是恩人,是因為幫了自己大忙,為了答謝,帶著禮物來拜見,其意為恩人在自己心中地位如同天地。第二種情況,拜見貴人是求其辦事。選擇初三除了對貴人尊敬以外,希望見貴能夠成功。並預祝自己所求之事能夠佔據天勢、地利、人和三全。

春節給長輩人拜年和上壽三拜的意思是,願老人長壽如同天地。上墳祭祖三拜意思是願先輩與天地同存。

為什麼不拜四?“四”和“死”是同音字。其實“四”這個數字,不但是在農村,就是在各個行業,都不願用。因此,初四拜見貴人,不吉利。上壽四拜更是不吉。

拜四要出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三拜這個多年流傳下來的習俗已經成了禮儀。如果選擇初四拜見貴人,貴人會認為這樣的人不懂禮儀。而不懂禮儀之人,也是沒有教養,一個沒有教養之人能做什麼大事呢?因此貴人也不會幫助這類人。如果給老人拜年以及給老人上壽,叩四個頭,有些氣性大的老人,也許真的能被氣出點病來。因為明明三拜就可以,偏偏四拜豈不是故意拜“死”嗎?至於上墳祭祖四拜也沒人生氣,願意四拜也沒人反對。不過這麼固執己見,又不把傳統禮儀放在眼裡的人,對社會也不會尊重,不尊重社會,就註定被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