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由官方法定的國歌,整首國歌總共才29個字

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於1883年10月20日譜寫了大清帝國國歌草案《普天樂》並上報清廷,在此期間曾在一些外交場合作代國歌用,但最終未得到批准。

一度陸續有《李中堂樂》及《頌龍旗》等歌,做為清代半官方的國歌或代國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並在正式國歌未出前,暫成為清朝代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

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由官方法定的國歌,整首國歌總共才29個字

帶有鞏金甌工尺譜的奏摺

宣統三年(1911年)6月20日禮部衙門奏擬訂《國樂辦法》,並由攝政王載灃批准。

典禮院隨即開始了國樂的制定工作,當時參考了由駐外使節提供的英(《天佑吾王》)、美(《星條旗》)、法(《馬賽曲》)、德(《萬歲勝利者的桂冠》)、奧(《帝皇頌》)、俄(《天佑沙皇》)、日(《君之代》)國歌。後參照日本、英國國歌的形式制定了國樂《鞏金甌》,並評價道:

現今各國國樂,取義選詞不相因襲,以尊揚君主休美為主旨者,英吉利、俄羅斯、奧地利等國是也;以紀念重大兵事之聲績為主旨者,法蘭西、美利堅等國是也;以酬禱國運之綿長、誇張國威之強盛為主旨者,日本、德意志是也。我國國樂,義取和平,詞無誇飾,足與英、日輝映,增光壇坫矣。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4日正式將典禮院選定的《鞏金甌》定為國樂:

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由官方法定的國歌,整首國歌總共才29個字

國樂樂章工尺譜

典禮院會奏,遵旨編制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制。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制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

這首國樂嚴復作詞,溥侗編曲,旋律來自康熙、乾隆年間的宮廷曲調,由溥侗改寫為新式樂譜。清廷僅稱呼為“國樂”,無另作歌名,但一般用首句“鞏金甌”當作歌名。歌詞為文言文,用工尺譜記譜。歌詞句句押韻,每句字數前後對稱(丈)。

歌詞原文中文版:鞏金甌,承天幬, 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嚴復曾將歌詞譯成英文如下:

Firm and Stable be the“golden cup” (which means the empire) domed by the Celestial concave. In it men and things happily prosper。Glad are we who live in the time of Purity。May Heaven protect and secure us from enemies and help us to reach the truly golden age! Oh! The Blue firmament is infinitely high and the seas flow everlasting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