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撤退台灣時是不是留下很多日本人?

毋忘在莒77


其實留在內地的日本人數量比留在臺灣的日本人還要多得多,在日本宣佈投降後,有將近一百多萬開墾團農民並沒有回到日本,他們留在了我國,這些人中大多數是日本的女性,因為日本早已瘡痍滿面、物資極度匱乏的原因,他們怕回到自己國內捱餓,所以選擇留在了我國,嫁給了我國的農民們,只為了能找到一個依託。


不過在日本經濟恢復之後,這些日本女性大都回到了日本,她們的後代如果在回去的時候沒超過13歲,是可以隨同她們一起回到日本的。

因為日本方面覺得沒超過13歲的小孩心智都還不成熟、還可以改變他們的歸屬感,所以就制定了13歲的回國年齡,允許這些日本人把他們在我國生下來的小孩帶回日本。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有些日本人已經在國內待習慣了、產生了無法割捨的歸屬感,所以她們留在我國,沒有選擇回去。

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以及他們的後裔

與留在我們內地的日本人相比,留在臺灣的日本人數量是比較稀少的,在日本投降後,大概有將近20來萬農民希望留在臺灣,不過最後他們被遣送回去了大部分,留在臺灣的人不超過10萬。

不過這個所留人數並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影響,雖然留在內地的日本人比留在臺灣的日本人多上十倍,但是要論到日本人對各自的影響,我們內地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臺灣的。



留在內地的日本人除了返回日本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融入到了我們的文化氛圍中,被我們的文化影響到了。

他們如一盤水潑入大海一樣,很快就被同化了,沒有人打心裡覺得自己還是日本人,他們大多數對自己日本人後裔的身份是感到恥辱的,因此很少跟外人談及。

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他們就如同一塊石頭丟入大海,任憑大海再如何浩渺,都沒有改變他們的認同感,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是打心底裡覺得自己就是日本人的。


在臺灣有著非常龐大數量的親、媚日本的人,他們是廣佈在臺灣各行各業的,人數非常多,在這些人中,日本人後裔固然也佔據著一席之地,但是這些人卻並不全是日本人的後裔構成的

臺灣有很多的親、媚日本的人他們其實是臺灣的土著,在日本人殖民統治臺灣的50年裡,因為受到日本人文化洗禮的原因,所以他們對日本文化的認同感是要比對我們內地的認同感要高得多的。

這些親日、媚日分子中有很多知名的人士,接下來我們就講其中兩個最出名的。

李登輝

最出名的就是李登輝,他雖然是臺灣的土著人,但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受到了日本教育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對日本產生了很大的認同。

在蔣經國被刺殺逃過一劫之後,蔣經國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開始重用起了臺灣土著人,在這些人中,最為亮眼的就是李登輝。



李登輝是一頭非常善於隱藏的狡狼,蔣經國在世的時候它如同一條溫順的獵犬一樣,執行著蔣經國的一切命令,甚至為了欺騙蔣經國的好感,他把自己偽裝成了反臺獨之士,貼合了蔣經國的反臺獨想法。

不過在蔣經國去世把位子傳給他後,李登輝就開始變了,他不需要再去迎合任何人的想法,然後他的各種媚日言論就開始甚囂塵上,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黃文雄

第二個就是黃文雄,因為在美國刺殺蔣經國的那個臺灣土著人也叫黃文雄,所以很多人就錯以為當年蔣經國是被臺獨分子刺殺的,但實際上並不是,刺殺的黃文雄跟那個臺獨黃文雄根本不是一個人。


臺獨黃文雄是在臺灣和日本都非常知名的作家,他不僅在臺灣有著很大的名氣,他在日本作家界的名氣更是大到了可以直逼日本知名歷史作家司馬炎太郎,由此可見他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而他之所以在日本這麼受歡迎,其實跟他書中隨處可見的誇揚日本、貶低我國的描寫有很大的關係。

在黃文雄的書中,他對日本文化奉承到了極點,而中華文化則是他極力貶低的對象,正因為他這種描寫傾向,他在日本斬獲了很多讀者、收穫了無數的粉絲,成為了在日本最有名氣的臺灣作家。



在現在的臺灣,如李登輝、黃文雄這樣的人並不是個數,他們是分散存在於日本的,正是因為有著他們的存在,這才把臺灣攪成了一潭泥水,變得渾濁不堪。

我們之所以會對臺灣有著很不好的印象,他們就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所以說日本人遣返回去後,他們留在臺灣的人並算不上太多,他們真正對臺灣造成影響的是他們殖民50年給臺灣留下的文化洗禮,他們的文化洗禮如同附骨的烈火,一直在那些人的骨髓中燃燒,至今仍有殘餘未滅。


孤客生


抗戰結束之時,中國臺灣全部人口為600餘萬,其中約有50餘萬日本人。

經過50年的盤踞經營,在中國臺灣的日本人絕大部分有了自己的產業和土地,再加上戰後日本本土經濟崩潰,很多在臺日本人從內心深處是不願意回到日本的。

但這命運洪流又豈是個人可以左右,1946年開始,國民政府針對日本人開始啟動大規模“引揚”(撤返)工作,目標是“全部遣返”,一個不留,甚至把原定暫留的上萬名日本科研、農業技術人才也改弦更張,分批遣返。

經過了六批人員遣返,在臺日本人基本被清除乾淨,不僅如此,還把他們遺留的神社、神牌之類也全部掃除。

日據期間,在中國臺灣的日本人是社區抱團式狀態,其方式可以參照在中國東北的開拓團等組織,他們是不鼓勵與中國本地人通婚的,個別通婚者也會被他們群體所不容。

與戰後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遣返相比,中國臺灣的遣返工作因為原先戶籍統計比較健全,再加上局勢也沒有東北動盪,所以遣返工作比較順利。冒充臺灣人企圖留下來的日本人也紛紛被甄別人員甚至是本地中國臺灣居民揪出。最後被遣返人數的統計是48萬多人。

所以當年日本人隱姓埋名、跟中國人結婚留在臺灣的,肯定沒有流傳的30萬人之多,至多有一兩萬人的規模,其後代自然也不會衍生出所謂的“數百萬

”。

日本人被趕走了,神社被推倒了,但日本人留下的其它印記還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語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於是,國民政府強力推行“去日本化”,要求臺灣人民廢日語,學國語,消除日本文化影響,而這個過程恰恰是最為漫長的。

一些皇民化的中國臺灣人當年為了搶佔個人利益,可以毫不客氣的揭發隱藏日本人的身份使其被遣返,從而謀求其人產業,這個群體和他們的下一代未來也絕對會為了繼續搶佔個人利益,擠壓所謂外省人的生存空間,在打壓的過程中,像許多年前那樣的覬覦對方的利益。

所以,當我們看清這“數百萬”人的真實面目後,往往會覺得他(她)們,甚至比真正的日本人還可憎可鄙。


歷來現實


之前看過關於這段歷史的紀錄片,臺灣省自從被清政府簽約簽出去以後,就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日本,奴化當地人,實行了“去中國化”,其實,現在令人痛心的,不是當年留下了多少日本人,而是

被日本文化同化的tai wan 人。



日本從衣食住行方面,是全方位的改革,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從思想上控制,所以他們推倒了臺灣省以前民眾信仰的本土和中國傳統神仙,改建日本神社,改變其信仰,把中國的傳統私塾,改為日本的小學,國中,讓他們學習日語,從思想上,教育上全方位的改變臺灣人。


當年臺灣的物資分配都是有嚴格控制的,凡是講日語的家庭,米麵糧油肉樣樣不缺,反之不願意講日語的,日子則過的很緊巴巴,在日本長達50年的統治中,很多反抗的人都被殺或者被抓,留下了很多都是順民,即便心裡不願意,但是為了活著,也只能假意順從,可是有的時候,假的太久習慣了,就成真的了,這無疑是非常可怕的。



後來日本戰敗,日本本土日子並不好過,被盟軍轟炸,廣島長崎被原子彈毀滅,很多日本人在臺灣出生長大,已經適應了臺灣,雖然日本後來又把那些僑民遷回日本,但是很多人並不願意離開,加上一些混血兒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所以遺留下來多少日本人,不能以其血統為判斷標準,而是他對待日本的態度。


軍事一點通


1895-1945年日本“統治”臺灣50年,整整2代人的更迭。日本撤退時,臺灣島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

日本臺北投降儀式

作為19世紀最後一個進入“新帝國主義”的小國。不同於其它帝國主義的海外殖民政策,日本國力不足以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那樣直接殺光“原住民”後大規模投資的資本活動。只能透過文化和特別警察政治統治臺灣。這就導致了臺灣人自身的精神分裂,本土新出生的臺灣人認可自己是“日本人”,外來的日本統治階層新出生的日本人本土化成“臺灣人”。所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接管臺灣時,W君認為是有相當多的人想成為“日本人”的。

1931年臺灣棒球隊參加日本甲子園棒球賽奪得亞軍

滿清時期的臺灣民智低下,日本接手後又帶來大量的先進技術,升級改造了臺灣的基礎設施。雖然其出發點是將臺灣當作“南下”的基地發展,但是到了1926年以後,昭和改變對臺策略,推行皇民化政策,打算將臺灣從殖民地上升為“日本國土”。二戰期間就有不少“臺灣兵”(日籍臺裔)進攻菲律賓。可見,1930年後的臺灣族群與中國的族群認同就已經出現隔閡。

皇民化政策下的全民教育證明:小學結業證

根據1940年日本最後一次臺灣人口普查,全臺總人口587萬人,較之1905年(日本第一次全臺人口普查)303萬人,增加了193%。1946年日本戰敗後國民黨入臺統計全臺當時在籍人口達到609萬人。這其中日本移民戶是32萬,但是W君認為這50年中增加的306萬人,沒有多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些人是日後臺灣出現“臺灣人日本情結”的主要人口基礎。

日本在臺的32萬人分佈圖


軍武數據庫


按照某些網絡的說法,臺灣有一個老教授指出:

當今的臺灣有數百萬的日本人後裔混跡在臺灣人中,這個數字在200萬到600萬之間。

這是何其恐怖的一個數字,要知道截止到2015年,臺灣總人口才2300萬出頭。按照這位教授所說,臺灣的日裔最高佔比達到了1/4!

這個數據準確嗎?恐怕不準確。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清政府戰敗,被迫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落入日本人之手。一直到1945年日軍無條件投降,臺灣才重回中國人之手。也就是說,日本人統治了臺灣50年之久。



在日本人統治臺灣的50年裡,有大量的日本人移民到了臺灣定居,前後數量大概在50萬人。

在1945年臺灣光復後,南京國民政府接管了臺灣,開始著手遣返日本人。當時有大量的日本人並不願意返回日本,而是希望改成臺灣籍留在了臺灣。時任臺灣省長官陳儀答應了這個請求。

但是隨著1947年臺灣“228”事件的爆發,國民政府為了維持臺灣的穩定,決定遣返所有的日本人。根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從臺灣遣返的日本達到了48萬:其中軍人、軍屬約16萬人,一般國民約32萬人。可以說,絕大部分日本人都被遣返了,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就1萬左右吧。

1950年,臺灣人口在700萬左右,其中有100多萬是大陸撤過去的,臺灣本土人大概是500多萬。當時留在臺灣的日本人,只佔臺灣人口的幾百分之一,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發展到幾百萬人口。

雖然現在的臺灣人當中,日裔並不算多。但是很多的臺灣人在內心裡卻把自己當成了日本人,而且這部分人不在少數!


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日本人實施的“皇民化運動”。

所謂皇民化運動,就是日本在殖民地強迫殖民地的民眾學習日本文字、文化、禮儀,並且用日本人的名字。


日本人皇民化運動在韓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於日本戰敗之後,很多韓國人無法接受,有十萬之眾的韓國人剖腹自殺,以死效忠他們的日本天皇。


在臺灣,日本人的皇民化運動雖然不如韓國那般成功,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臺灣人把自己當成了日本人。比如說李登輝之流,哦,不對,應該叫他巖裡政男!

李登輝之所以能在臺灣得勢,還得感謝當年的國民黨!國民黨退往臺灣之後,在政治上基本不會啟用臺灣本土人,再加上當時臺灣經濟相當不景氣,讓臺灣本土人覺得國民黨跟殖民者沒啥區別。

一部分已經被皇民化的臺灣人利用了這個現象,開始煽動臺灣民眾,才造成了今日這般現象!


小鎮月明


晚期清政府腐敗無能,統治者為了維持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向日本人割地賠款,簡直喪權辱國。臺灣就是在清政府手裡割讓給日本。

直到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才讓臺灣回到中國,到這時臺灣已經被日本控制了整整五十年,許多人從出生到成年都活在日本人控制檯灣的時期,因此他們受到了極大的日本文化的薰染,甚至他們中的許多人對日本文化有極大的認同。



這也就導致現在臺灣出現了許多親日分子,實在讓人痛心疾首。日本1945年投降之後,臺灣的日本軍人是全部遣送回國,但是許多普通的日本人沒有被遣送回國。換句話說,他們知道日本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又受到美國人的控制,他們回去極大可能會被餓死,所以他們就想方設法留在臺灣。


雖然在1945年之後,陸陸續續送了許多普通日本人回國,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依舊有接近十萬日本人留在了臺灣,許多日本女子甚至不惜嫁給臺灣土著,從而躲過追查留在臺灣。


麥地傳奇


日本投降的時候臺灣有很多日本人,但幾乎都被國民政府送回日本了。

1945年10月25日,駐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圖為在臺北公會堂舉行的受降典禮)

根據日僑日俘的遣返政策規定,國民政府開始對在臺日本人進行了遣返工作。整個工作耗時將近4年,雖然中間一波三折,但最終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並不多!

(按照規定,日本人離開臺灣時只能帶30公斤行李和1000日元的現金,圖為離臺日本人在接受搜身)

遣返的人員主要分成兩部分,日軍戰俘和普通日本人。日軍戰俘的遣返工作是非常順利的,到1946年4月26日已經遣返完畢,而對普通日本人的遣返工作,卻頗不順利。


1946年以前的遣返工作,大量日本人被允許留在政府機構

受降儀式之後,國民政府駐臺灣行政總署就開始了對臺灣的接 收和改制工作。改制之初,國民政府對在臺日本人採取了留用政策,導致各級政府和機構中的日本人仍然在原來位置留任,所改變的只是換了一套制服而已。據統計,相關人員加上家屬有3.5萬人之多。

臺灣本土人看到日本人還在政府任職大為不滿。可以看出,雖然經歷了日本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和洗腦教育,但臺灣民眾對日本的厭惡心理還是非常強烈的!

除了當地人反對之外,陳儀對日方人員的留任也引起了美國的不滿,根據日僑日俘的遣返政策規定,臺灣島上的日本人必須全部遣返回國不得留用。而美方正是這一規定的主導者,所以陳儀的行為也受到了美國的批評,於是只能調整政策,加大日本人的遣返工作。

1946年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日本平民可以選擇留下

在臺日本人中除了軍隊和政府公務員之外,還有大量日本移民在民間從事各種工作,尤其是那些在臺灣的日本農民,經過這麼多年的開墾,已經聚集成村,並開墾了大片田地!如果回國,這一切全沒了。所以,相對來說他們是最不願意回日本的一群人。當時這一群體的總數多達20萬人,約佔在臺日本人的40%!很多日本人聯名請示,希望能夠留下來!

時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表示,“你們這些移民是農業開拓的功勞者,別擔心,就比照以前,在這邊永住下來吧!”

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後,行政長官總署開始加大在臺日本人遣返工作

看到陳儀的表態,在臺日本人歡欣鼓舞!

可是不久,這件事由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出現了反轉。在二二八事件中,很多人身穿日本軍服,高唱日本軍歌並給行人散發日文傳單。這一行為招致了國民政府的鎮壓,並改變了陳儀對日本人的態度。

於是,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出現在被遣返的名單上,包括本來被留下來協助國民政府在臺工作的技術人員也赫然在列。

很多人帶著不超過30公斤的行李和少量現金離開臺灣,而大部分財產只換回來一紙財產清單。一些人不願意回到日本,為了能留下來不惜嫁給當地人(這在日據時期是非常恥辱的行為),但只要被發現就會被抓住送往日本。

以上三個遣返時期跨度為1945年10月到1947年5月,共計遣返323246人。1947年5月16日臺灣省政府成立後,又分四期共遣返1152人,再加上遣返的16萬戰俘,全臺灣共計48萬多日本人被遣送回國!

到此,在臺日本人已經所剩無幾。


歷史風暴


昨天看了兩集《臺灣往事》這部電視劇,感覺演的不錯,看的挺起勁的。講的就是日本戰敗之前,日本殖民臺灣,與臺灣人民發生的國仇家恨之故事。



在日本戰敗撤離臺灣之時,

確實有許多日本人,已經習慣了臺灣的生存環境。比如從小就跟隨父母從日本來到臺灣生活的,還有很多日本人就是在臺灣出生的,他們已經把臺灣看做了自己的家園。如果不涉及什麼政治問題,這些日本人非常願意留在臺灣繼續生活,甚至與臺灣本土的人們進行融合,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自清政府在1895年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至1945年日本法西斯戰敗撤退,臺灣被日本整整殖民了半個世紀。在這其間,日本人嘴上說大東亞共榮,而實際上是把臺灣人看為下等人。並且進行洗腦式的日本文化教育,在殖民的最初,許多剛出生的臺灣小孩,都要被登記為日本人,大名鼎鼎的臺獨份子李登輝,就是根據這樣的歷史,稱自己是日本人的。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日本撤退臺灣,有大約30萬的日本人,由於各種原因,選擇留在了臺灣,到了他們第三代的後裔,大概已經有百餘萬人了。但是這些後裔,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人了,定義上就是我們的臺灣同胞。可也有人說,在臺灣民進黨中,有許多的“臺獨”份子,就是這些個日本僑民。

我個人認為,在戰爭結束以後,必然會留下部分日本人在臺灣生活,這種融合,也可能是完全取決於戰爭的。就像歷史上有很多戰爭發生之後,就會發生不相干的種族融合現象,當然,我這個比喻可能是不太恰當。

也許“歷史”這個詞彙,在臺灣這個地方,存在著更為特殊的含義。臺灣光復以後,也發生過遣返日本僑民這樣的事。不過事實上,確實是有許多日本人選擇留在了臺灣,並且生根發芽。


雜七雜八的事


1945年5月8日是歐洲人勝利的日子,對於中國人來說1945年8月15日是破曉的日子,而直到至1946年1月才是臺灣真正迎來新時代開始,從日本8月15日戰敗到翌年1月間有100多天是臺灣戰後交接的時期。

1945年9月臺灣頒佈《日僑管理辦法》,規定對待日僑必須寬大周到。

這段臺灣史一直處於空白,至今幾乎未有人全面涉入過,據說這段隱晦的歷史既複雜又激動。而此之前臺灣已經被日本殖民50年,1898年日本第一智將兒玉源太郎任臺灣總督,他僅用幾年時間就平定了反抗,血洗了臺灣一遍又一遍,1904年以後臺灣只剩下順民,然後日本開始了整整2代人的統治與同化。

而對當時戰俘,怕傷日本人自尊,不稱戰俘,稱為徒手官兵。

日本戰敗後國民黨接管了臺灣,不但接管了日本的政權所有資產,日本僑民的資產也充公,當時還搞了個民意調查,志願留臺灣的竟然有14萬人,但最終全部被遣返,從1946年2月到1949年8月,共遣返7批約50萬日僑、日俘。

圖為高雄保安堂,裡面供奉著日本艦隊士兵。

在國民黨接管臺灣後,大力推行中國化,強力去除日本遺留的影響,所以臺灣有大量日裔,甚至高達幾百萬,這應該是某些人的揣測,沒有任何證據。不過當年的遣返政策其中有一條是:如果日本女方嫁給了臺灣人,女方可以留在臺灣;另外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被遣返,當時有約3萬名日本人,是從各行業挑選的技術工程類人員被留在了臺灣,用以支持臺灣的建設和指導企業繼續運作之類的,所以那時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保守估計在5萬人左右。

這個人叫巖裡政男,長大後叫李某輝。

當年留在臺灣的日本人都是登記造冊的,甚至被監視,但多年過去後,現在臺灣有多少日本人血統?沒有公開的數據,我在這裡舉個例子,大家可以自我估計一下: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臺灣共捐款200億臺幣,其中李某輝帶頭個人捐66億!而2008年汶川地震,臺灣共捐款70億臺幣。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在臺灣的親日勢力很大,當年留下的3萬日本科技人才,在臺灣現在估計都是上流圈子了。


圖文繪歷史


實際的情況是,日本在1945年8月戰敗後,進駐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就開始了日本人的遣返工作。日本人在1895年佔據臺灣後,對一開始強烈抵抗的臺灣人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後,就逐漸展開了有效的殖民統治,除了駐紮在那裡的軍人外,一般的日本民眾也有部分移居到臺灣。雖然日本已將臺灣併入所謂大日本帝國的版圖,但是來自日本本土(日語稱之為“內地”)的日本人與臺灣當地人的身份還是有嚴格區別的,並且有比較明確的戶籍記錄。日本戰敗時,殘留在臺灣的日本人大約有40多萬人,根據蔣介石的“以德報怨”的方針,這些日本人被有計劃地經海路遣返回日本,基本上沒有留在臺灣的。因此,1946年夏季以後,臺灣島內基本上已經沒有日本人。只是經過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和殖民地教育,大部分臺灣人被迫接受日語教育和日本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日本化了。我目前供職的機構的最初的創始人,就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前輩,能說一口極為流利的日語,他告訴我說,他的漢語,倒是後來參加革命以後慢慢學的,可以不誇大地說,至今他的日語文章寫得比漢語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