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豫皖交界處是什麼民系?

窮哥與眾不同


這裡應該歸類為淮海民系,或者叫黃淮民系。

與鄭州洛陽經濟圈一帶的人方言文化很相似又有少許差異,比如,鄭州,洛陽一帶的人說中,四省交界處這一帶的人說管,彼此用方言交流沒有障礙,行事作風都差不多,典型的北方民系彪悍風格。

但是如果細分下來,鄭州洛陽一帶是中原民系,那麼豫魯蘇皖交界處一帶也是中原民系的話,那麼中原民系的人口不止一億,差不多2億,但是目前以廣州教授那邊的劃分並沒有把豫魯蘇皖交界處一帶劃分到中原民系,也沒有劃分到江淮民系。

我認為這一帶可以說是中原民系,也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民系認同,因為這一帶的方言的同質化非常高,不但土語一樣,並且就連罵街的話都是一模一樣的,飲食習慣也差不多,行事風格都有相同的烙印,歷史文化非常的是厚重。

如果按照面積比就會發現,這一帶,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多的聖人,比較著名的有,孔子,老子,莊子,管子,孟子等。

這一帶也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多的皇帝,比較著名的有,漢高祖劉邦(劉邦的後代沒有算進去,因為不是在這裡出生。),東漢劉秀,魏武帝曹操,明太祖朱元璋,中華帝國開國皇帝袁世凱等。

同時這一帶也是中國歷史上,誕生了最多的農民起義的地方,從商湯到陳勝吳廣到白朗起義,第一次以及最後一次起義都是在這個地方的人乾的,並且每朝每代都起兵造反,沒有一次消停的,對比其他省份非常突出,最要命的是,這個地方的人鬧起來後果往往比較嚴重,要麼導致國家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要麼就被推翻政權。所以歷代也被統治者所忌憚,恐怕這也是分而治之的一個原因吧。


吃過逼虧上過逼當


此處為淮民,黃淮民系亦或淮海民系。

淮民永不為奴!

說的便是這個地方,蓋因此處歷代必反(只要不是淮民當家做主,必反)

夏朝末期,商湯滅夏,商湯是豫東淮民,建都商丘(亳都)。

終商一朝,最大的反商集團就是商皇族的老鄉——東夷(主要是魯西南)的叛亂,商與東夷多次大戰,導致元氣大傷,後被周武王趁虛而入。

到了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後周平王遷都洛陽後,齊桓公(魯西南淮人)率先稱霸,並建立會盟霸主制度,導致東周名存實亡。

春秋戰國,秦滅六國,統一不到十五年。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豫東淮人)反秦拉開序幕。

項羽、劉邦逐鹿中原(蘇北淮民),後劉邦奪了天下(蘇北沛縣人),西漢建立。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魯西南淮民),在位不到20年,被劉秀(豫東淮民)打敗,東漢建立,定都洛陽。

東漢末年,亂世梟雄曹操(皖北淮人)、袁紹(豫東淮人)

……

……

清末捻軍首領張樂行(皖北亳州人)

袁世凱(豫東項城人)……

看名單就知道成功率很高,難怪分化治理。

這個地方也是誕生最多聖人的地方,著名的老子、孔子淮水哺育的。

這邊的人文也很有特點,彷彿這裡的人相比其他更容易達到中國人潛力的極限,彪悍者非常彪悍(武林風冠軍這地方最多),文藝者十分文藝(四省最強高中彙集,特別是豫東鄲城一高,經濟最差卻每年培養省內最多的清華北大,簡直奇蹟)!

有些江蘇人認為徐州片的人血統上甚至上升到文化上不是漢人,認為蘇南才子佳人才是漢族正源,原因是認為徐州太侉,這點我仔細研究過發現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徐州人的性格特點和項羽、劉邦何其相似,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簡直不能再侉,相反,蘇南從古至今也沒有出現過類似霸氣的人物。


是誰矇蔽我雙眼


我就生活在題主說的地方,蘇魯豫皖交界處,雖然我對民系不太瞭解,但是我可以說說我生活的地方的民俗風情。

我早先住在安徽亳州和阜陽交界處,同時也和河南交界,離河南省5公里,離亳州轄區4公里,離山東也不遠。

對於文化認同,我覺得皖北皖南相差太多,而亳州阜陽等皖北地區,其方言和河南商丘,周口,以及山東交界處一樣,尤其是菏澤和棗莊,我在菏澤的朋友和我說的方言基本上一樣。

早先網上曾經傳聞淮海省,徐淮省,應該也是認為這些地方文化趨同。

不僅是這些,據我的瞭解,蘇魯豫皖交界處的民俗也基本上一樣,逢年過節或者是婚慶,大家的流程基本上一樣。豫東,魯南,皖北,甚至是蘇北,都差不多。這些地方基本上是平原,一馬平川,所以現在人口眾多,單是阜陽一個地級市,就有一千多萬人,這些地區外出進城打工的人很多。

所以,我覺得蘇魯豫皖交界處應該是一個民系。

個人看法,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說不定遇到老鄉哦!


潁州小史官


我們看圖說話。

如果這張圖看得還不夠清楚的話,我們再來一張:

看了這兩張圖,大家就可以得出結論了,蘇魯豫皖交接的 地方,以徐州為中心,說的都是中原官話。河南山東乃至安徽的情況都比較清楚,最大的疑惑往往是在江蘇。

可見說江淮官話的江淮民系,實際上根本就與蘇魯邊界沒有任何關係。兩個民系的交界線跟清代的行政區劃線反而非常接近。有兩條同言線束與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界線部分重合:連雲港南部型西側同言線與清代海州跟淮安府、徐州府的界線一致;入聲(有入聲為江淮官話,無入聲為中原官話)分界部分重合型西南部界線與明代鳳陽府、淮安府的界線一致,也與清代泗州、淮安府的界線一致。

下面是清代徐州府的轄境。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雖然都在蘇北,實際上徐州跟淮安連雲港的民系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後者往往把徐州人叫做侉子,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民系不是截然區分的。相對於蘇北的其它地區,泗洪全境及東海的大部分地區分佈著眾多的同言線,這種情況說明方言、民俗特徵在泗洪、東海兩地有很強的過渡性。在方言歸類於中原官話還是江淮官話上也有它的爭議,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結論可以再明確一下。

蘇魯豫皖交界處是什麼民系?

答案就是中原官話民系啦。

個人意見,歡迎拍磚


雜史譚


我認為這道題目我挺有發言權的,我的家鄉就是蘇魯豫皖交界的地方——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該地區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從地圖上看,安徽省最北部突出來的那一塊就是碭山。






按照題主提供的圖片資料來看,結合我們日常生活規律,應判定該地區屬於北方語系下的中原民系,理由如下:

1、由語言看,該地區語言為中原官話,方言方音與河南大部分地區相似,雖然不同地區有所差異,但不會出現某些地區臨近村子語言不通現象。

2、由城市看,該地區靠近徐州、鄭州等大城市,徐州更是該地區日均人流量最大的地區,甚至經常出現建立淮海省或徐淮省並以徐州作為省會的傳聞。

3、由地理位置看,中原民系主要分佈在河南、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區。

但是比較尷尬的是徐州,它是江蘇省唯一的純中原民系城市,徐州及下轄縣市均為中原系……


張木木mm


祖籍安徽碭山,河南夏邑出生,現居淮北。對這片沃土和山水既眷戀也瞭解!談一點認識:歷史上屬於黃泛區,這是“窮根”。所以出現造反起義等歷史故事,語言屬北方方言,語調較直和重,日常生活表達傾字少簡單。風俗大同小異,喜排場講面子,歷史上賣地葬父母盡孝常有。砸鍋賣鐵供讀書,賣屋當地去治病,出門窮家富路,有難全家共患難,死也死在一起!有碗“糊塗”喝都不造反。吃麵食、多是勞動人民故食量偏大,不愛吃零食。少飲茶愛抽菸喝酒(多指男性),喜穿寬鬆大方,不受緊衣約束。住房愛寬厰高大,尤其農村喜廠門通風,這也是城裡老年人偏愛一樓有院的原因。行求方便快捷,愛扎堆看熱鬧要人氣,受孔聖人禮教影響較大,家族意識較重。老輩追求“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孑熱炕頭”的生活理念。總之,屬性直口快重情義,小富即安的文化傳承。

屬中原地區黃淮片區民系。


學民思考


我的老家也在蘇魯豫皖交界處。根據我的瞭解,這一帶居民大都是大槐樹移民的後代,先祖基本都來自於山西,其文化源流應該是晉綏農耕文化,後移民至蘇魯豫皖交界處後,深受儒道文化影響,又因地處黃河古道與新道中間,雖土地肥沃,但洪澇與乾旱災害並存,礦產資源匱乏,百姓生活常年處於貧困線


雲龍墨客


你提供的第三幅圖裡不是講得很清楚嗎?屬中原民系!


秦淮月色6


我老家處在蘇魯豫皖(指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交界處,屬於安徽(皖)一邊的一個村子,距離河南僅僅一里路,田地都相互交錯,距離山東有約四五里,距離江蘇稍微遠一點,有很多朋友是江蘇的,家裡有很多親戚是河南,山東的,在地圖上看,四省交界與一點。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四個縣分別是江蘇豐縣、山東單縣、河南虞城、安徽碭山。

由於地理位置的相近,四省交界區,民風、習俗、建築、歷史、氣候相似,種植農作物相似,主要是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紅薯,以麵食為主,民風較為淳樸。但是歷史上民風較為彪悍,包括歷史上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和淮海戰役。

徐州和商丘屬於這個區域重要的兩個城市,不管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扮演者重要角色,以安徽碭山縣為例,春秋時期屬於宋國,戰國時期齊國滅宋,又歸屬齊國,三國時期又屬於魏國,近代屬於江蘇徐州,後又歸屬於安徽宿州,不斷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間變動,

歷史上這塊地方本屬於一個區域,有著相似的歷史和人文,只是人為的把他劃分到四個省,


朱斌888


蘇北,魯東南,豫東,皖北幾個省的交界處,雖然不屬於一個省,但這大塊地方有些共同的特點。所謂民係指語言,風俗習慣。這一片屬於北方民系中的江淮官話。

一,從行政區劃上看,自古以來幾省交界處,有時歸這個省,有時又歸那個省,例如說安徽碭山,蕭縣過去歸江蘇徐州,河南永城過去歸過安徽,周口的鹿邑過去歸過商丘,這些地方的人到南方,到西部我敢說他們很親,從心裡上比本省的其他地方的人都親。

二,這些地方屬漢興之地,位置在淮河以北,如商丘東部,徐州,宿州,淮北都屬漢文化很發達地區,地方口音相似,風俗相近,相互通婚的很多,親戚連親戚。

三,除徐州GDP在國家5o強以內,其餘都屬於本省的落後地區,是經濟發展的窪地,屬於以徐州為核心城市的淮海經濟區,可惜也沒有上升到國家地位,效果不明顯。

四,淮河以北地處北方,四季分明,大部分屬淮河流域,一年兩熟,以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為主,主食以麵食為主。

五,在歷史上也是欠發達地區,黃河經常決口,奪淮入海,歷史上陳勝吳廣起義,元朝紅巾軍起義,白蓮教起義,捻軍起義,李自成起義中,農民都比較活躍。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第四師有生有色,解放戰爭時,當地老百姓淮海戰役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